名家专栏

上市公司为何下市?(上)/程志彬

曾经有学员问我:什么是下市?为什么比起上市,我们更少听到下市的事情?

企业会上市(首次公开募股,IPO),当然也就会有下市(Delisting)的状况,只是通常公司都会低调处理下市。

企业上市时,为了让大众更认识及推广股票,通常都会敲锣打鼓,尽量高调宣传。反之当企业寻求下市或面临被逼下市时,市场一般上的反应都会较为负面,感觉这家公司应该是营运有问题才会下市,所以通常都不会到处宣传。

事实是如何呢?其实我们也需要探讨公司下市原因,是自愿的,或强制下市?之前我们都在谈“上市”,那么企业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市?为什么要这么做?

下市,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被证券交易所(在本地是大马股票交易所)除牌,终止在公开市场交易。一般情況下,大众可以自由地在公开市场购买各家上市公司股票。

除牌后,也意味着公司股票不再公开流通,一般大众无法买卖其相关证券与股份。

下市的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自愿下市(Voluntary Delisting),第二类是强制下市 (Mandatory Delisting)。我们今天先谈谈自愿下市。

内在价值比市价高

自愿下市的决定,完全是取决于上市公司本身。这是公司在没有被监管机构勒令的情况下,购买其所有市场流通股份,或是俗称的私有化。

企业自己申请退市可以有很多种原因。首先,上市公司会选择私有化下市,往往是觉得股价被低估或者长期偏离了合理价位,觉得公司的内在价值比市价还要高。

当公司失去了原本上市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通常就会趁着股价低迷时买回股权,继而私有化下市。

上市后,公司必须定期向大众披露财务报表。机构投资者及市场对于公司财报都有各自的期待。一旦业绩没有达到市场预期,投资者抛售股票,股价就会开始下跌。

为了稳定股价,大多数公司会更倾向于短期利益。一旦市场对财报及公司新闻敏感度过高,长久下去,为了避免股价波动对公司造成损失,企业就会选择自愿下市。

通常有些公司往往因为向往有更自由的决定权,不习惯于重要决策需得到大众投资者的通过,最后决定把公司私有化。

专注改革

私有化也意味着公司的主要决定权将重新分配给几位主要的持股人,股东人数相对上市也比较少且集中,也能提高决策效率。

另外,有些上市公司会为了更专注业务,进行一些中长期计划,如正处于改革期,内部整顿或架构改变而选择下市。

为了避免这些计划导致股价波动,选择自愿下市并专注于业务上的改变。同时,也可以省下种种挂牌的费用,如行政费用、法律咨询费用等,用来支付日后项目资金。

也有些公司会因为市场不确定因素太高而选择自愿下市,特别是当发生不可控因素,例如发生政治不稳定、战争、疫情等会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选择自愿下市,可能会更有效减少被大环境影响而造成的股价损失,而之后可能再重新上市。

重新上市估值更高

或许大家会疑惑,这样的例子多吗?下市后再上市的企业,能否很难再获得市场的信任?其实答案不是必然的。

企业大亨丹斯里阿南达就以私有化旗下公司的举措而闻名,而随后这些公司往往也以更高的估值重返市场。

2007年,他将明讯(MAXIS)母公司私有化,在2009年,通过IPO将大马业务重新挂牌,筹得大约130亿令吉。

至于布米阿马达(ARMADA),则是在2003年被私有化。经过重组后,公司在2011年又重新挂牌,筹得大约35.1亿令吉。

也有很多公司是因为被收购重组而自愿下市,其中康宁药剂(CARING)就是很好的例子。该公司是在2020年因为被大马7-11控股(SEM)收购后下市。截至2022年3月,该公司的分行数量从133间增加至199间,依然保持良好的业绩。

本期我们先说到这,下一期,我们将讨论“强制下市”。

 

 
 

 

反应

 

财经新闻

即将注入酒店与机场商场 佰乐泰产托6月10日上市

(吉隆坡16日讯)已经拥有3间零售资产的佰乐泰产托(Paradigm REIT)将于6月10日上市马股主板,并放眼3年内注入3个酒店资产和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商场(Gateway@KLIA2)。

佰乐泰产托目前已经拥有巴生武吉丁宜购物中心、八打灵再也佰乐泰商场,以及新山佰乐泰商场3项资产,而再今天的招股书推介礼上,总执行长兼执行董事蔡巧莲进一步透露,未来将透过母公司WCT控股(WCT,9679,主板建筑股)旗下产业发展项目来寻求高品质从寻求高品质资产。

“我们预计最快会在明年注入Le Méridien酒店、Première酒店和Hyatt Place酒店,并会在2027年至2028年期间注入Gateway@KLIA2商场。”

IPO发售价1令吉

佰乐泰产托在此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将以每股1令吉的价格,发行5亿6000万股,发行规模达5亿6000万令吉,是马股过去13年最大宗的产托IPO活动。按16亿股本来算,上市后市值为16亿令吉。

这当中,1亿9486万股将供WCT控股股东认购、2779万股则保留给合格董事和员工,另外3200万股则供大马公众申购。

大马公众认购的3200万股中的1600万股将保留给土著投资者。

另外的2亿股私配于受投贸部(MITI)批准的土著投资者,剩余1亿534万股则私配给机构投资者和特定投资者。

由于该公司并无在这次IPO活动发行新股,因此不会筹集任何新资金,而740万令吉上市开销预计将透过中期票据和内部资金支付。

蔡巧莲也在记者会上提及,该产托将于明年与新山佰乐泰商场租户商讨调整租金,并会在2027年与八打灵再也佰乐泰商场租户进行相关讨论。

防御型产托无惧市场波动

近期不少马股新秀上市股价表现不佳,问及对上市活动是否有信心时,该公司投资、财务与会计部主任张健华称,佰乐泰产托属于防御性股项,并侧重于股息,是一种固定收入投资,公司也将至少90%盈利分配予投资者,每半年派息一次,因此对上市活动充满信心。

“我们预期公司的周息率大约为7%,加上国家或在下半年降息,因此我们对投资者而言有一定的吸引力。”

他也特别提到,佰乐泰产托目前的负债率处于0.34倍的稳健水平。

WCT股东可认购

根据招股书,现有的WCT控股股东能以8配1的比例来认购这次IPO发行的1亿9486万股。

而WCT控股是透过旗下独资子公司与联营公司持有佰乐泰产托所有股权,并在IPO活动中献售5亿60000万股或相等于35%股权。

因此,WCT控股在佰乐泰产托上市后将直接和间接持有后者65%股权,仍是主要的控股大股东。

马银行投行是此次首发活动的主要顾问、首席账簿管理人、联席账簿管理人、独家主包销商及联席配售代理;大马投行与银河国际证券是联席账簿管理人与联席配售代理;兴业投行则是联席账簿管理人。

同场出席照顾书推介礼的还有佰乐泰产托非独立非执行董事黎静瑜、丹斯里祖基夫里、主席兼独立非执行董事丹斯里沙里尔立查、股东拿督斯里莫哈末札希迪、WCT控股董事经理拿督李德福、马银行全球银行业务总执行长章荣泉,以及马银行投行总执行长胡刘忠仁。

佰乐泰产托IPO

开放申请:5月16日
申请截止:5月23日
申请抽签:5月28日
抽签完成:6月9日
上市:6月10日
资料来源:大马交易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