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永春人的味蕾记忆 薯粉根

从中国福建永春移民到巴生落地生根的薯粉根。 有一天,也许是中国人到这里寻找他们流失的私房味。



食物,也是一张身分证。

只是饮食文化随着老一辈先贤的离开,没有了这一代人做解读器,一不小心,一个籍贯的身分认同就不知不觉穿过指间的空隙流逝。就像薯粉根,明明是中国永春人的食物,可是,键入网络,针对它的相关文字报道,每一笔都指向了马来西亚——巴生。

是不是永春人小孩的饮食记忆中都有一道叫“薯粉根”的面条?

但,对我这个在永春家庭长大的小孩,薯粉根的确是我的暖心食物(Comfort Food)。可是,食物与籍贯的味道是每一个家庭里的私房话,除非在外面碰到了熟悉的味道,不然是很少主动对外讨论家族饮食。不是辛秘,只是一般大家都不会觉得自家的饮食有什么值得高谈阔论的。

像我,若不是遇到巴生的炒薯粉根,必然以为全天下的薯粉根煮法都是汤煮法。更没想到,原来,薯粉根是“永春人”独有的味蕾记忆。当然,是不是所有永春人都还在吃这一味呢?



很多老顾客还是喜欢陈永樻亲自炒的薯粉根。他说:“中餐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法完全语授的,纵然在厨房的另一位头手也跟了我近十年,可是,我们炒出来的手感都不一样。像以前我爸爸爸还在,老客人就是要他炒,也许,吃的就是一份情怀及认同的情感吧!”
招牌薯粉根(RM13/18/23) 永春人的炒薯粉根一定有的就是“蒜”和“虾”的精神,少了这两味,就失了永春精神,也不永春味。贵阳的薯粉根有加蛋和无蛋版的,加蛋版的最多人爱,偏干香。店里还有一个无蛋版的,恰似福建面,比较带有酱汁,但是和永春白粿一起炒合。(一份干炒薯粉根,其面量约是200克重量)

剩粥加薯粉的结合体

贵阳家乡小厨驰名茨粉根主厨兼董事陈永樻曾经回到福建永春寻根,在当地发现到白粿在当地很受欢迎,而且在原乡还可以找到新鲜即做的,但是薯粉根……却很少人提起。市面上也没见到有人销卖。若要追究,不外就是,没有人去推广。

不过,一种食品能否在一块土地上萌芽,有时,也是一种缘的迹遇。

汤色薯粉根 店里可以卖,可是,鲜少有人叫,因菜单中没有列明,鲜少人会懂,原来贵阳有这一道“薯粉根”汤面,陈永樻也直认,店里没有多少人可以煮出水准,除了他亲自下马,可能员工就是拿捏不准,汤应该有的浓淡。老实说,如果你爱汤,这里还蛮推荐这一道的。
鲜蚝招牌卤面线(RM20/30/38) 贵阳的招牌卤是以兴化面线和淡淡的镇江醋入面,微酸的汤色中,一颗颗肥美的鲜蚝是美丽鲜明的点缀。(老板很不该的说:“以前是放蛏子的,蛏子的清甜哪里是蚝可以比拟,因,有些人吃不惯还是觉得蚝有一股腥。”)记者心里暗暗想,真是憎恨这回不去的从前啊!

五十年代,陈友梓(陈永樻的父亲)从福建南下以制面谋生,可是,那年代,制面功多钱少,再加上不容易保存,于是,夜间他也兼卖炒面,薯粉根是永春人的家常食品,以往,若是有吃剩的粥水,基于不浪费食物的心理下,老一辈的永春人都会将它再变化,加薯粉,弄成一条条的薯粉根,拿来炒或者煮汤,都非常美味。

“这是我们家里最初的薯粉根做法,是用粥的稠(或糊)加薯粉打成薯粉制成的面条。但后来,做生意,总不能天天熬粥来做薯粉根,因此,我们都是直接将薯粉先制成浆糊,再混入干的薯粉、少许的面粉,再擀成条状,以前是压扁了,用刀来切,现在机械化了。”

福建人无论炒粉或者煮汤,一定少不了肉羹(有者也爱加猪肝)。但这汤中用黄瓜,却属少见。
炸薯粉根的用料简单,难度都藏在火候真功夫中。尤其是蛋洒下去的那一刻,人在厨房,见到他撒蛋的火的运用,再如何的把蛋香卷进薯粉中,真是忍不住叹一声:好功夫!看到那一下,不必吃,都懂滋味都全到了!

机械取代人力

记者执着的问说:“手工,和机械做的有差吧?”

陈永樻解释,如果是面粉制成本,肯定。但薯粉,不会,因薯粉没有筋度,不用反复的辗压。而且,大家都说“岁月是一把杀猪的刀”,人到中年,体力也大不如前了,他致力引进更好的机械取代人力,未来,希望可以批发薯粉根,将薯粉根发扬光大。

采访陈永樻以前,记者以为薯粉根是百份百的薯粉制造,原来,不是。(有部分人家的确是百份百薯粉制作,譬如记者老妈的私房薯粉根)贵阳的薯粉根加入少许的面粉,是因他们的薯粉根要油炸到它脆香,既有薯粉的弹性,又有面粉的空心。而且,加了少许面粉的它更耐煮。

薯粉根制作过程:

1.6、7年前,陈永樻就引进了机械逐步将制作薯粉根机械化,以前是用竹子擀,每次做得大汗淋漓也只够2至3天使用。现在做一回可以有120公斤,足够店里5天的用量。
2.浆糊+薯粉+少量面粉,透过机械均匀的粉块,最后还是需要人手舀到机械上做辗压工作。
3.粉块是四分五裂的,因此在卷入压板前,还是需要人手在其上做推挤揉捏,不然压出来的面条长短不均,辗过后还是要捞起,重复再辗。
4.约一把尺长的薯粉根徐徐的输出。宽度约是一根手指。
5.大约40分钟,就完成了辗面的工作。雪白的薯粉根接着就要进入水煮过程。
6.大大的铁锅可以容纳10公斤的薯粉根,一锅的薯粉根大约需要十分钟才能煮到它透明。因薯粉搁在雪柜收藏,它的水份会流失,慢慢结构就会崩裂,不利于收藏,因它会断成一截截的。所以,若不是即煮,煮熟,让它的分子稳定了,就不用担心水份溜走的问题了!而煮熟的薯粉根可以用风扇晾干,但,地方不大,最理想的就是过冷河。

贵阳家乡小厨驰名茨粉根 

(Noble House Seafood Restaurant)

地址:5,Jalan Temoh,41400,Klang,Selangor

电话:03-33430927

**************************

同场加映:

升美海鲜饭店的薯粉根是偏福建面的炒法。面条又切得细、短,所以全程是以“吞”食的玩味方式来进食。

关于巴生薯粉根

在说到巴生薯粉根之前,一般人都很纠结在其名字,到底应该是薯,还是茨?有人写薯,有人写茨? 如果指的是薯粉制成品,肯定用“薯”。

在一些报道文献中有提到,“薯”广东读法叫“茨”,吉隆坡的茨厂街是取广东音缅怀当年叶亚来在那儿开了一家木薯厂。“茨”应该是先贤以音喻字,后来的人又因“茨”太广泛被应用,自然“茨”“薯”同化了!但若是以正统中文字的规范,用“薯”较好。

在巴生卖薯粉,又卖到很出名的,记者也吃过的,少说都有6家。

其中3家就是陈永樻兄弟姐妹经营的分支。分别是老店(已故创办人陈友梓开创的第一家店,珍珠海鲜酒家,店龄45了!目前由另一个儿子掌理);贵阳是是陈友梓的大儿子陈永樻17年前自创的餐厅;另一家叫冠凤小食馆的则是陈友梓的女儿。

发扬光大第一人

陈友梓是将薯粉根在巴生发扬光大的第一人,可是继他之后,在港口一带也有数家相当著名的薯粉根炒家,譬如班台的五楼面档海鲜、升美海鲜饭店。

五楼面档的炒法和陈式那一派都是偏干的,今天就暂撇不谈。

反而是升美这一家,薯粉切得细,滑,炒起来亮晶晶,乍看像银河上的流星尾巴,一闪一闪亮晶晶的,而且又是湿炒法,因此,一口就是一个咕噜,未曾细嚼已进了肚子。这种吃法,就是贪一口“酱”的爽快。

升美海鲜饭店 

地址:22A,Jalan Wooten Pandamaran,42000,Port Klang,Selangor

电话:016-2983696 营业时间:5.30pm-12.30am(周四休)

报道:吴梅珍 摄影:许鸣祥

反应

 

雪隆

中国永春县副县长 访雪永春会馆交流

(巴生23日讯)中国永春县副县长王卫阳,日前率团拜访雪永春会馆,双方在这场难得的乡亲交流会上,敦睦乡谊的同时,也针对会务及文化进行交流。

雪永春会馆署理会长陈祈福致欢迎词时指出,虽然大家身处马中两国,彼此从地域上相离甚远,但是因为祖国开放的大好形势,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才能够与遥远的永春乡亲们,有着更亲密的往来。

他说,如今在马来西亚繁衍生活的华裔后辈,绝大部份已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的子孙辈。

他补充,迄今两百余年来,子孙因地使然,国属有别,但是在骨血里流淌的依然是浓得化不开的民族内蕴,无论身处异地彼邦,我们依然牢记属于永春人的坚毅与浓冽乡情。 

中国永春县副县长王卫阳感谢雪永春会馆热情接待他们的到访,希望通过交流会,汲取学习机会、交换心得,让彼此乡情再升华。

随行者,包括中国永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康文展、 中国永春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赵金豹、中国永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文彪、中国永春县对外贸易公司总经理梁霖程、雪桃源俱乐部主席拿督斯里黄新兴、雪永春会馆财政颜来发、总务郑元发、青年团团长拿督陈建业及妇女组总务陈秀环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