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

5大视力杀手 医生:揉眼隐藏风险

(台北10日讯)有些看似无害的生活习惯,其实每天都在悄悄损害我们的视力。医生黄轩指出,许多人总觉得眼睛干涩,很大原因是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睡前滑手机、揉眼睛、戴着隐形眼镜睡觉、过度依赖眼药水,都是常见的“视力杀手”,应尽早戒除。

黄轩在脸书专页分享,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显著减少眨眼次数,加快泪液蒸发,最终可能导致干眼症。研究显示,每天看屏幕超过4小时,罹患干眼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要改善这个问题,建议采取“20-20-20”法则:每使用屏幕20分钟,就望向6米远的地方至少20秒。

此外,睡前滑手机也非常伤眼。黄轩提醒,蓝光能穿透角膜和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暴露会加速黄斑部退化。理想做法是睡前一小时就关闭所有电子屏幕,若必须使用,也应开启夜间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影响。

不少人眼睛痒时会忍不住用手揉眼,但这动作容易将细菌带入眼睛,引发角膜感染或病变。有眼科研究指出,经常揉眼和角膜圆锥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可以改用人工泪液缓解不适,并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黄轩还提醒,眼药水也不能乱用。若长期依赖收敛性眼药水,可能造成反弹性充血、眼压升高,甚至损害视神经和眼部血管,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至于隐形眼镜,更不能戴着过夜。黄轩强调,戴隐形眼镜睡觉会大幅降低角膜的含氧量,使眼睛“窒息”,进而引发角膜缺氧、溃疡,严重时甚至造成永久性视力受损。每天摘镜并做好清洁保养,才能让眼睛有充足的休息和呼吸时间。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保健

无声的“视力小偷”/庄燉煌医生

今年的青光眼醒觉周,主题是“团结一致,建立一个无青光眼的世界”,提醒我们对这种悄无声息却可能致盲的眼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令人忧虑的是,青光眼至今仍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致盲的首要原因。2020年,全球约有7960万人饱受青光眼的困扰,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字预计将在2040年攀升至惊人的1.188亿人。

什么是青光眼?

我们可以将眼球想象成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需要一定的压力来维持其正常的球形。这种维持眼球形状的压力被称为眼压。眼压通常由眼睛内部不断产生的液体来维持平衡。然而,在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的眼中,眼睛的引流系统如同被堵塞的管道,眼内液体无法顺畅排出,导致眼压逐渐升高。长期过高的眼压就像无形的重压,持续压迫脆弱的眼球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最终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影响我们的视力。

早期症状隐匿

青光眼之所以被称为“无声的视力小偷”,是因为其早期症状往往非常隐匿。患者在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不适感,视力清晰度也可能没有明显变化。然而,随着病情悄然进展,周边视力会逐渐出现视野缺损。即使患者仍然能够看清正前方的物体,但能看到的范围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缩小,如同隧道一般。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患者往往不会因为早期视力模糊而就医,直到疾病发展到晚期,经常出现“撞人”等情况时才被诊断出来,此时视神经的损伤往往已经相当严重。

警惕风险因素

由于青光眼的隐匿性,了解自身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并提高警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风险因素:

●青光眼家族史: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你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存在某些医疗状况:如糖尿病、偏头痛、高血压和镰状细胞贫血等疾病可能增加患青光眼的风险。

●极度近视或远视:高度近视或远视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青光眼。

●有眼部损伤史: 眼睛曾受过外伤可能会影响眼内压的调节。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药物: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

治疗是防盲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损害是无法逆转的。但治疗和定期检查有助于减缓或防止视力的丧失,这可通过降低眼内压来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处方滴眼液、口服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所以为,预防,最重要!

视神经的损伤不能恢复已成了事实,因此青光眼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早期青光眼的检测和管理有助于预防视力减退或延缓其进展。定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有助于在发生严重损害之前发现早期青光眼。

65 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1至2年进行一次的眼科检查。有患青光眼的风险的人,更需要频繁的筛查,由主治医生决定,因为每名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