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马来西亚也有理想之城吗?

报道|洪诗迪  图片|受访者提供

1921年,我国任命了首位政府城市规划师,即曾经是在澳洲传播花园城市理念的重要人物的查尔斯康普顿里德(Charles Compton Reade)。而他的任命,亦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部门的成立,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政策打好基础,更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21年,马来西亚城市规划迈入了100周年,我们想借此机会跟你谈谈马来西亚的城市规划,探讨规划师的理想城市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等。

首先要厘清的一点是,人们经常说“城市规划”,但其实说“城乡规划”会更加贴切,因为根据《1976年城市与乡村规划法令》,规划的范围就涵盖了城市和乡镇。

对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马来西亚规划师协会(Malaysian Institute of Planners)副主席李立贤就说道:“其实城乡规划就跟人体结构一样,人体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8个完善的系统,再共同协调配合使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同样的,良好、完善且协调的城市规划将能推进城市经济和环境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尤其人口密集的地方就越要妥善地去规划。”

深入研究瞭解需求

为何?因为人口密集的地方,土地和资源都较有限,所以就要妥善地去利用每一寸土地;而且每块土地都会有它的自然限制,譬如说靠近河边的地区在下雨导致水位提高时会威胁到居民的安危,于是规划师就要遵循城市条规去做规划,好让它能变得更加适合人们安全地居住;甚至是如何让相关地区的交通变得更加的顺畅等都在规划的范围内。而要做到这些一点都不简单,需要深入地研究,并瞭解需求所在。

李立贤补充说道:“以八打灵再也为例,它不是独立的城市,在它周边有莎阿南、梳邦再也和吉隆坡等,如何协调每个城市之间的交往,甚至是各州之间的协调等,这些都会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所以城乡规划的范围是很广的,但最终目的都是要高效使用空间、资源和人力等,创造出让人、社会和自然能和谐共生的平衡体系。”

良好城乡规划条件

在李立贤看来,良好的城乡规划,应该要能符合几个基本的条件:

1. 适合人民居住;

2. 促进邻里间的交流,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以提升人文发展;

3. 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4. 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和永续发展。

便利性/包容性/安全性

马来西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而“城乡规划”亦会随国家发展不断地进步和改善,但在马来西亚又有哪些是良好规划的范例呢?

对此,李立贤说道:“我觉得是布城(Putrajaya)。从建筑物的分配、土地的用处、园艺和地标等,甚至是自然生态环境和建筑环境如何相配合,它在各层面都做得很好,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范例。”

但他同时也指出了布城的问题,因为原意是要鼓励人们减少使用车辆,所以规划时就没有安排太多的停车位,希望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惜现在却导致在公共机构外的道路旁停放着很多的车辆;但他认为这并不是规划的问题,而是执行上的问题,在执行上没有符合原本的期望。而目前能抵达布城的公共交通也只有巴士,还没有轻快铁或捷运。

迈向低碳精明城市

他继续说道:“近年来,我们不仅延长了轻快铁的路线,同时也添加了捷运的运输系统,我认为这都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因为在未来要迈向低碳城市和精明城市的发展,公共交通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做到便利性、包容性和可负担。譬如说我们不可能在每个住家前面都设一个车站,那从我家到车站的这段路程,一条具备无障碍、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条件的行人道,以及不同公共交通之间换乘的方便性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所以在建设公共交通时,我们也要考量到周围的公共设施,若这方面也能做到完善,我相信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搭乘公共交通。当然,要改变人们自己开车的习惯也需要一点时间,但我们得先把便利性、包容性和安全性等先建立起来,尤其人们对低碳生活越来越瞭解后就会越容易改变。而像政府推出的100令吉无限搭乘配套也是一个很好的助推。”

便利建设促进人流

Nextdor Property Communications的董事伊姆兰克莱德(Imran Clyde)则附和道:

“我同意李立贤的说法,你要人们改变开车的习惯转搭公共交通,那你就得要先把周围的公共设施给做好。很多人会说我国的气候不适合在户外行走,那我们就应该要看看新加坡,当地的气候也跟我国的一样,为何还是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在户外行走呢?以乌节路为例就好,当地的政府和发展商都很愿意投资在公共空间的建设上,因为他们知道良好和完善的公共设施能吸引更多的人潮。”

李立贤接着说:“对,其实我国也有很好的例子,譬如柏威年广场(Pavilion KL)通往阳光广场(KLCC)的行人天桥,我就看见有很多人在使用。当你走在一般的道路上会觉得路程很远,但走在有冷气设备的行人天桥上就会忽略路程的长短。另一个例子是白沙罗上城的星椋广场(The Starling Mall),他们也增设了行人道、脚踏车道和通往周围商圈的通道等,这些便利性的建设都是能促进人流活跃度的关键因素。”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的是执行、维修和执法等方面的配合,要随时确保相关设施能有效地使用和发挥真正的功能。

城乡规划大挑战

事实上,要真的做到妥善地规划和管理也不容易。

正如伊姆兰克莱德说的:“尤其人口越来越多,挑战就会越来越大,因为资源会越来越有限,同时也要做出更多的革新去迎接未来将面临的更多挑战。我们目前的城市化率约有75%,预计在2030年会提升到80%,这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会有8人往城市迁移。”

但李立贤却认为:“这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但我倒觉得在马来西亚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小镇的人要往城市寻找更大的机会,另一种是居住在城市的人逐渐往小镇迁移,所以城市化的设施、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或能缩短路程的高速公路等就很重要,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做好后,将会有更多人愿意留在乡镇。所以我对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问题挺乐观的,重点就看政府是否要投资在相关的建设上。

疫情影响 重新审视

“其实疫情对城乡规划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譬如现在在8至9点后,原本很热闹的商区都变得越来越少人群了,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已经习惯呆在家,晚上的经济活动变少后会给商业发展和商业空间的供应带来怎样的影响?而来往的车辆也减少后我们还需要遵循原有的停车位供应的指南吗?甚至是线上生意和外送服务等新经济的崛起都必须纳入规划的考量范围。还有休闲区的空间规划,正因为社交距离的关系,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指南,给人们提供更加宽敞的休闲空间。”

伊姆兰克莱德接着说道:“没错,城乡规划所要面临的挑战实在太多了,所以配合马来西亚城市规划100周年,我们就第一次举办了City Expo Malaysia 2021,

目的就是要把相关的人士都聚在一起探讨问题,相互切磋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瞭解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同时也能让大众瞭解到整个城市和系统的运作。最重要是无需注册费。”

最后,李立贤更补充说道:“我很希望公共和私人界的规划师都能参加将在11月举行的座谈会,这是一个能够直接与社区交谈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双向的沟通和互动将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瞭解彼此,也让马来西亚的城乡规划更完善。”

有兴趣的可查询官网www.cityexpomalaysia.com

反应

 

财经新闻

倪可敏:听海内外专家意见 6标准加强城市规划

(吉隆坡14日讯)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指出,该部将致力通过关注6项发展标准,以继续加强法规及城市规划政策。

他发表文告说,该部通过城乡规划局关注邻里连通、可持续城镇规划、各式开放空间、作为被动安全视觉渗透、适应再生能源及可持续社区。

他说,此事需要各方包括本地专家不断努力及合作,以加强城市发展规划素质,以及成为分享经验及讨论国家发展规划政策的平台。

“希望这能够加强策略合作关系,并作为制定法律、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指南的基础。

“除了分享海外房屋专业知识如房屋发展局,部门也准备听取国内房屋专家的意见和知识分享,如在国内外获得30多个奖项的Desa ParkCity。”

较早前,倪可敏及部门管理层拜访甲洞Desa ParkCity,以分享城市发展规划最佳做法。

他说,该部愿意在国内外各领域寻找战略合作空间和机会,以造福人民。

 他补充,宜居城市的管理和规划需要提供完整基础设施和设备,并重视可及性、连通、舒适及人民福祉。

 “与各方举行更多交流,以支持部门愿景制定更全面规划,关注及造福人民。

 “发展商也扮演重要角色发展亲社群的城镇,特别是在策略地点提供可负担房屋。”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