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红的景区 谋杀了原生态?
《从镜头谋杀过的景点中反思》 下篇 报道|黎添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熟悉电影旅游经济的人都知道,影视作品带红某个地方是可以预知的,也因如此,无论是有远见的厂商,或有发展谋略的当权者,抑或地方居民,全都会依据各自的目的张罗部署一番。
有趣的是,若影视作品的经济效益是可以预见的话,那其负面影响就不可能不在考量范围内?再换一个想法来看,若这是一场可被预知的“杀戮”,那么自然也是可以被避免的悲剧。

谢锦辉
谢锦辉●导游的责任
槟城资深导游谢锦辉接受《南洋商报》记者访问时指出,,一般导游会基于避免让游客发生不愉快事件,因此会在游客抵达某景点前就先告知游览条规,而这也是导游介绍景区时的标准作业流程。
这不仅反映出导游的重要,更对预防景区沦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于游客是外来人,因此往往不知道当地的风俗与禁忌,更遑说景区的旅游规矩,而负责任的导游就必须得告知游客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举例,导游会告知游客巫裔同胞不喜欢用左手接东西、进入寺庙需要跨过门槛等。
“这不仅能避免发生不愉快事件,更是在介绍我国的文化,让游客更了解大马。”
至于没有导游的游客,他则认为应该在前往景区前,多一番资料收集,即便不了解地方规矩与禁忌,也应该在游览时多些基本尊重与礼貌。

陈宝真
陈宝真●居民的角色
除了导游与游客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外,当地居民也能发挥自己的功效。
槟城导游公会主席陈宝真就点出,她发现由于槟城一些景区恰巧就落在居民居住的地点,因此当地居民会自发性地限制游客游览的时间,以避免游客太早或太晚了都还在该区游览。另外,一些地方还会安置告示牌,告诉游客什么是不能做的。
此外,对于过于商业化的活动,她也语重心长表示,景区因为影视作品红了,是因为游客看到景区的特色,或想追忆故事情节的画面,若是过度商业化的话,恐怕将失去景区的特色,最终反让游客失望,从此失去回头客外。这还不包括之后可能出现在社媒上的恶评,以致让人不敢造访。
“居民要知道, 为何游客会来? 若失去了这些特色, 谁还会来?所以不要改造的东西,改造了就不是当初游客要的东西了。”
不过,她表示,当地居民可能未意识到这点,因此需要有远见的政府去提醒。
效仿不丹限制游量
另外,曾到访不丹的她也说,其实政府是可以做出人数限制的,例如不丹就限制每年的游客人数量,远的不说,我国西巴丹岛就限制人数,以避免过度的旅游冲击。
“政府会告诉你他们要量,但是对永续的旅业来说物以稀为贵,这样更多人要去,再贵也去。”

庄学腾
庄学腾●政府的重要
影视作品捧红景区后,有的成功永续地发展出一个居民与游客之间的平衡,有的则在电影经济效益下牺牲了当地的原生态,旅游景区协会主席庄学腾看过许多国内外例子后,认为这样的平衡确实很难达到,不过却还是能在同一个共识下打造一个彼此相容的环境,而政府就有责任为这份平衡建立一份共识。
他指出,目前的旅游趋势和过往不同,卖点也很不一样,其中影视作品就是其中一个旅游卖点,尤其这对已经失去重游吸引力的景区而言,更是赋予新生。但是,随着而来的经济效益多少会对当地居民造成冲击。
设定明确规划
“难免会影响到一些人的生活。因此彼此都需要有一个共识, 要了解彼此的底线。政府也要留意,甚至设立准绳,以及规划出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好能做。”
他指出,政府可以通过规划,限定哪些地方出现的商业活动必须得符合地方特色,而任何有违当地元素的商业活动就要禁止,而且有关的准绳还要非常明确。
再来,即便是景区,一些地方也可以避免经商。他以日本浅草寺为例,商业活动只能在外头进行,而进入寺庙后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商业活动。
另外,他认为政府有必要在一开始时就意识到影视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并在最快时间内制定条规,否则一旦当地商业活动成熟后就会很难立法执行。
“新加坡也有很多影视作品,但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当地执法单位行动够快、准绳明确、执法严厉。”
共同建立共识
询及如何看待过度商业化一事,他则表示有关的标准向来因人而已,因此并不能客观审视,反之这得回到当初居民、政府,以及业者之间的共识。若是发展成台湾九份那样的旅游景区是各造的共识,那么即便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谋杀”了当地的原生态,也不会带来任何的冲突与矛盾,因为这已经是各造对于当地发展的一个共同意愿。
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世界各地,惟,一些国家在意识到问题后,选择以限制游客人数的方式来平衡电影旅游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另外,中国电影城横店,或冯小刚影城的出现,也杜绝了游客到实景地干扰当地居民的问题。

台湾电影《悲情城市》红了九份。
罗薇青●衡量经济效益
对马来西亚伍伦贡伯乐大学学院酒店管理、旅游,以及厨艺系主任罗薇青而言,限定到访人数以及立法规定是可行的。
她认为政府可以先确立一套基本标准和系统来衡量影视作品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以及对当地带来的冲击。否则一天大马也会沦为像曼谷或峇厘岛那样的景区,只剩下过度,甚至是格格不入的商业活动。
所谓“格格不入”是需要依据当地的原生态为主,如海滩景区就可以打造水上活动,而森林景区则可以设有户外活动,而不是出现购物广场或赌场。
“尽管打造主题公园能赚取很多,但这只是短视的做法,其利益是短暂的,更不是健康的发展。”
她也强调,影视作品捧红的景区会开始吸引非法旅游业者(导游或交通住宿)抢滩,而这些枉顾法律的业者往往会基于要降低成本,所以做出许多违法,甚至伤害景区的举动。埃及就出现非法业者欺骗游客付费餐馆金字塔事件。
主动出击达平衡
罗薇青就发现,韩国旅游局在这方面就值得我国借镜。韩国旅游局除了积极向外推广当地为影视作品的拍摄热点外,同时也因为意识到影视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民众与私人界的商业活动未偷步开跑前,便先主动规划起来,推出“电影旅游地图”、导览团、以及景区市场宣传活动等项目。
这种主动出击的做法,不仅规范了居民与私人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更有效地推广电影旅游经济,从而达到一个平衡。
另外,她也建议旅游业者可以尝试让当地居民一同参与旅游活动。如,让地方居民做地方导游、家访等。如此一来,居民可以获得旅游经济效益的甜头,同时游客可以在居民指导的下,更加了解地方风俗,避免发生不愉快事件。
过度发展走向极端
无论如何,她提醒,任何过度的发展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若是要永续发展某个被影视作品捧红的景区,那么就不能不进行人数上的管制。
“无论那个景区是否受欢迎,一旦过多的人潮影响了当地的原生态,那么就会出现问题的了。因此政府必须要有政治意愿去执法,而不能一昧地看经济效益。
“居民或私人界可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雀跃,但是政府若是要永续发展的话,就必须得更有远见,并在权衡长远利益下做出管制。”

罗薇青
结语:
影视作品捧红了景区,但同时也可以“误杀”了该区,而元凶可以是网红、游客、居民、私人界,甚至是政府。
影视作品将地方特色拍出来没有错,而借由镜头向外界介绍地方风俗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惟,网红们不负责任的宣传、游客们肆意地拍照与破坏、居民们的利益熏心,乃至私人界的肆意践踏,或当权者的短视,才是导致景区在影视作品捧红后走向毁灭的真正原因。
明乎此,若各造能在各司其职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我们自然可以在享受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兼顾地方原生态的,甚至借助影视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来保育该区。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特色获得保留,并加以提升来惠及各造,甚至成为影迷们记忆深处的某个永恒美丽的记忆点。
下回,当影视作品立体地将某个地方呈现出来,让千万影迷看到该区的美丽时,也别让这成为我们“谋杀”了该区的开始。
【独家】本地华商故事精彩 TVB欲拍大马商战剧

若真的开拍大马版商战剧,你最想看哪家企业的故事?
【大马中文影视业前景(上)】
独家报道:洪诗迪
回顾上世纪80、90年代,作为香港影视圈巨头之一的TVB,几乎占据了我国娱乐市场的半壁江山,当年有多少的经典港剧和综艺节目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长。
尽管如今的选择更多元化了,它在一部分观众心中的地位依旧无法撼动,许多剧集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因此,看准我国市场潜能的TVB,于2022年在大马成立了分公司,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本地制作。
但2年过去了,相信许多人对分公司的具体布局和进展,乃至我国市场的前景都充满疑惑与好奇;为此,《南洋商报》特意找来了关键人物——TVBI总经理陈树鸿,为你揭秘大马分公司的新动向!
接下来的两期,本报也邀请了ASTRO中文部制作总监李治成、马来西亚华人影视协会副主席姜志昂,以及本地4名资深与新晋演员,包括陈沛江、温绍平、王爱玲与原腾,一同探讨大马中文影视圈的过往、现在与未来。
虽说我国有好几代人都是看TVB剧长大,TVB以往也一直在默默耕耘我国的市场,但近年特意在大马投资一家分公司(TVBM),难免让人好奇,真的有必要吗?TVB看中了我国哪些优势和商业价值?
也许在国内,华人并不是人口最多的族群,扩大至东南亚范围也不是华人最多的国家,但这里的华人却有两大优势——语言及文化认同;对此,身为电视广播(国际)有限公司(TVBI)总经理的陈树鸿亦十分认同。
他在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大马约有700万华人人口,这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更重要的是这班华人还在看TVB,对TVB有深厚感情。”
他分享道,每回在大马听见熟悉的广东话都会感到很亲切,但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透露自己是看TVB学的广东话;甚至当他去参观大学时,同学都对他的身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更别提TVB艺人来马出席活动的盛况,乃至各大剧集和节目播出后的收视率,这些都足以证明,TVB在大马市场仍然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

陈树鸿
纳入本土化内容
当然,只有品牌认知度还不够,低成本而高水准的制作,则是陈树鸿看中大马的另一优势,因此认定大马是值得主力拓展的东南亚市场。
他解释道:“因为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中,我们已不能再如以往般,仅将香港内容直接引进大马播放,而是要制作出更多‘带有TVB品牌基因’的本地内容,呈现给本地的观众看,以引起更大的共鸣感,加强与大马观众的联系。”
因此这两年间,TVBM不仅在国内签下了一班艺人,同时也在寻找优质的本地制作人,以及值得合作的商家们,他说:“我们毕竟是商业机构,一定要有资金进来,我们才会有制作费,支持我们不断地制作,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帮助他们去推广品牌故事。”
卖企业家故事
针对这一点,陈树鸿还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计划,即以“大马商人的发迹史”为故事背景制作出大马版的商战剧!
他说:“我们在香港已经做过了不少类似的题材,譬如2013年的《巨轮》,所述说的是澳门钜记饼家老板的故事,今年播出的《企业强人》,亦是参考了快递巨头顺丰老板的故事。”
而在他看来,我国不仅有很多成功的华裔商人,重点是他们的故事都极具戏剧性,加上TVB的创作能力,他相信一定能吸引东南亚区,尤其马新一带的观众,因此这将是TVBM的发展方向之一。

合拍剧势不可逆
相信在追TVB剧的观众定有发现,他们近年推出了很多“合拍剧”,且主要都是与中国视频平台合作,包括与腾讯和优酷联合出品的《新闻女王》、与腾讯联合出品的《企业强人》、与优酷联合出品的《黑色月光》等。
由此看来,“合拍剧”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对此陈树鸿坦言:“以我们制作过的几部合拍剧来看,它确实是一个很成功的生意模式,且能达到双赢局面。以我们合作的两大平台为例,他们都有比较高的资金,但欠缺创作和制作能力,这刚好就是TVB的强项,所以就形成了互补作用,并制作出更高素质的作品。”
港剧在中国仍具吸引力
当然,前提是港剧在中国市场仍具吸引力,毕竟这些合拍剧是以港剧基因为主,包括剧本、演员和呈现方式等,只是融入了一丝中国道地的色彩,譬如有观众发现景色变美了,因为以前在香港拍常用人造景,在中国拍能用上更多的实景,所以对观众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而对他来说,去年底首播的《新闻女王》,可谓是最成功的合拍剧,因尽管剧中有很重的港剧基因,但在香港、中国和东南亚市场都斩获相当好的收视率。
所以他也希望能将一样的模式,套用在大马市场,制作出融合了大马色彩的港剧;加上以往的香港制作也曾在大马取景,相信各大华人市场的观众都不会抗拒。
吁大马新人再磨炼演技
真要说大马的劣势,那肯定是演员方面,先别说新生代演员,很多资深演员在各大华人市场的知名度也不高,成了大马影视作品要攻入海外市场的一大挑战。
陈树鸿更坦言,尽管他认为大马有很多“潜力股”,但绝大多数都是拥有音乐天赋,反观演技这一块还需要多磨炼。
但这不妨碍他继续在国内发掘新人,并给他们进行培训,包括TVB训练班等,希望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打造出更多在东南亚或国际著名的巨星。
而他们在2年前举办的《声梦传奇2(马来西亚)》选秀节目中,所签下的首批新人也将要推出首发作品,他说:“其中2人的新歌已录制好,并即将要到香港拍摄MV,届时我们会让他们上更多的节目慢慢建立人气,特别是台庆期间。”
官商可合作推旅游房产
针对大马市场的发展,其实陈树鸿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他解释道:“我们将不再继续局限在‘纯电视节目的供应商’,而是善用我们强大的资源,包括制作能力、知名艺人和全球发行的网络等,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或需求,作为他们良好的宣传伙伴。”
他举例,TVB有一个很成功的节目叫《无穷之路》,是以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为主题的纪录片,即以一种更完整的手法将中国政府的良好政策向世界宣扬;这节目不仅在中国很受欢迎,总共拍了3季,也带红了节目主持人陈贝儿,所以他认为相同的模式也能套用在大马。
振兴房产旅游业
据他观察,大马更值得推广的有两大层面:
第一,旅游业因国内各大州属都有不少值得玩的地方,甚至有多种玩法,包括购物游、森林游和深度游等,透过TVB的制作,将能让更多人认识大马,帮助振兴大马的旅游业。
第二,房产业香港寸土寸金,高昂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反观大马在价格、空间和环境都更优越,所以大马房产对香港买家是具吸引力的选择,他补充道:“据我了解,大马有很多滞销房产,我们可以帮忙做一些节目去推广。”

TVB致力开发更多OTT市场,譬如TVBAnywhere+,给观众更多选择。
TVB情怀还卖得动?
我们总说,大马观众有TVB情怀,但这种情怀能抵住现实冲击吗?
尤其在韩剧、美剧和泰剧层出不穷的今天,港剧还占有一席之地吗?还有年轻人要看TVB吗?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影视产业中,曾经的霸主TVB该如何去竞争?牢牢抓住全球观众的心?
对此,陈树鸿似乎毫不担心,他说:“现在的确有很多的韩剧、中剧和日剧等,但依然有很多人是喜欢港剧,以及香港人制作的节目,香港内容始终有它的吸引之处。而且不只华人市场,大马也有很多的巫裔观众爱看TVB港剧,所以也一直努力在做马来语字幕。”
“当然,不论科技如何进步,我们一定要维持自己的制作能力,持续给观众们制作出高素质且多样化的内容。这些年来,我们也不再只做传统的剧集,毕竟我们有逾700名艺人,不是每个都能参演到剧集,所以开发了更多的内容,包括网络内容让他们发挥。”
但他坦言,未来趋势是观看“电视”的人群会愈来愈少,渐渐转向更方便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因此TVB近年才致力开发更多的OTT市场,譬如TVBAnywhere+,给观众多一层选择;所谓“OTT(Over-the-top)”就是“过顶服务”,即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观众的流媒体服务。
盗版最大挑战猫抓老鼠
“盗版”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全球,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尤其各大收费平台饱受侵扰,TVB亦不例外。
陈树鸿说:“在数字盗版愈发猖獗的情况下,收费平台定会受影响,当我们的收入减少了,制作能力亦会受影响,无法再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TVB多年来也一直设法打击数字盗版商,甚至组成一个内部团队去开发出一个AI系统,让系统自动去找出盗版链接后做出阻扰行动,尽可能减少观众接触到各大盗版网站的几率。
非法电视盒当道
但他无奈道:“我必须承认,这就是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因为你不可能完全消灭盗版。只要你的内容有价值,势必有盗版商会偷,我们能做的是减少观众接触的几率,而转向付费选择,借此慢慢改变整个生态。”
此外,他还不忘称赞大马政府通过“网站阻断活动来打击数字盗版商”之举,因很多国家都没有类似的措施,包括香港也没有。
除了数字盗版商外,令圈内人头疼的还有“非法电视盒(TV Box)”,他说:“它对消费者来说是具吸引力的,因为便宜,并能观看很多的付费频道,画质也好,但我希望消费者理解,这始终是违法的东西,是不对的行为。”
下期预告:大马仅贺岁档才有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