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偶像时代大转向 年轻人抢学泰语追星

【“泰”语大爆发(上篇)】

报道|余佩妮

近几年,泰国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影视剧、音乐和明星效应在国际间迅速崛起,泰流席卷全球,也在马来西亚年轻人之间掀起热潮。许多年轻人疯狂追星、许多时尚品牌也从邀请韩星出席开幕礼或新品推介转向邀请泰国明星前来;大马年轻人甚至专程飞往泰国参加活动,深入接触他们喜爱的泰国明星;与此同时,一股学习泰语的热潮也随之兴起,成为当前文化现象之一。

继多年前的日潮与韩潮,马来西亚近年来正悄然兴起一股学习泰语的热潮,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报读泰语课程或通过社交媒体自学泰语,形成一股强大而鲜明的趋势。

这股热潮不仅来自于过去的旅游或商务的需求,更大程度归因近几年来泰国娱乐的迅速崛起。

泰娱具国际影响力

泰国影视剧、音乐和明星的影响力如浪潮般扩展至全球,除了传统泰国电视剧,一些泰国制片公司近年来开始制作另类剧目,透过创新题材与独特风格,成功吸引全球观众的目光。

据了解,泰国娱乐魅力已席卷全球各大洲,包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中国,甚至远至意大利、英国、美国、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等地,都可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为他们心爱的泰国明星设立了众多粉丝群,展示出泰娱的国际影响力。

2020年浪漫爱情电视剧《因为我们天生一对》捧红Bright Vachirawit 与 Win Metawin两人,无论是Nadech Kugimiya、Yaya Urassaya,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Freen Becky、Faye、邝玲玲,这些明星的才华与魅力让他们的粉丝遍布全球。高质量的影视剧、贴近生活的剧情和演技精湛的明星赢得观众的喜爱,马来西亚的年轻人同样深受吸引。

从追星文化开始

大马追星族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关注偶像的动态,也由此接触更多泰国文化和语言,不仅热衷追剧,也参加线上线下的粉丝活动,也有很多大马粉丝特意飞往泰国参与见面会或演唱会,从追星文化开始纷纷涌向学习泰语的道路。

当学习泰语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不仅见证了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也感受到青年一代对于异国文化的热情与好奇心。这是一场属于年轻人的文化探索之旅,更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南洋商报》特访在大马任教的泰语老师和学习泰语的大马年轻人,由他们告诉你,马来西亚年轻人从追星开始到学习泰语的情况。

从追泰剧到学泰语

28岁的小米(化名)就是在这股泰潮下,由追泰剧开始到追泰星,再报读泰语课程的其中一员;从完全不了解泰文,到现在可以听读写,决心为喜爱的泰星努力一番。

小米是在2024年5月意外地在社交媒体上注意到泰国娱乐,随即开启对泰国明星的喜爱之旅。

从初次接触泰国娱乐到迷上泰星的作品,她透过追剧更深入了解泰国娱乐圈。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泰星的演技和多才多艺,尤其是我最喜欢的Faye、Charlotte和Namtan;她们不仅实力出众,还充满亲和力,没有偶像包袱,经常与粉丝亲切互动。”

泰星具亲和力

泰国明星的亲和力和自然的个性是吸引小米的重要原因;泰星在镜头内外的真诚互动,无偶像包袱的表现,让作为粉丝的她感到亲近和温暖。

如同其他追星者,小米追踪和追随泰国娱乐的同时,也开始尝试自学泰语。

“大约一个月后,我决定迈出更进一步的步伐,报名了在线泰语课程,同时利用社交媒体自学泰语。”

她希望通过掌握泰语可更深入了解泰国文化,并能直接观看泰剧原声剧集、聆听歌曲,甚至参与偶像的互动活动,这也是促使她报读泰语课程和自学掌握基本泰语日常交流的动力。

绕舌音“R”有难度

学习泰语的过程并非易事,尤其是泰语发音的独特性及绕舌音“R”,再加上句子结构与中文的差异,小米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耐心。

不过,这对她而言,挑战的背后是与偶像更紧密连结的机会。

“我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掌握部分基础泰语,这段学习旅程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感。”

“学习泰语的努力和成果让我在粉丝群体中脱颖而出,我最终能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粉丝用泰语交流,建立跨文化的友谊。”

对于她而言,泰娱热潮不仅是一场追星运动,也是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契机;透过泰国明星与作品,令她对泰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大兴趣。

掌握泰语后,小米对泰国明星及其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听懂一些主要字词,让她在追剧时感受到与角色和剧情的更强连结。

“更重要的是,学会泰语后,我开始积极参与泰国明星的在线活动,甚至有机会参加几次线下见面会,与偶像合照、对话,甚至Hi Touch,这一切都成为了难忘的回忆。”

与其他粉丝多互动

作为粉丝群体的一员,小米也因为懂泰语而有更多与其他粉丝互动的机会。

“在这过程中,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包括泰国、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和柬埔寨等,并尝试用简单的泰语与泰国粉丝交流,这是一种特别而有趣的体验。”

学习泰语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也让她的追星旅程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用泰语向偶像表忠诚实

学习泰语,只为了给予心爱的泰星支持,希望对方感受到自己的鼓励。

37岁的余方静在本地一家媒体研究公司任职翻译员,2022年3月机缘巧合下看了一部泰剧《爱情力学》,从此爱上泰星、电影和音乐。

“我开始时只是纯粹看剧,并没有追星,后来喜欢上常互动打闹,自然不做作的泰星组合‘YinWar’,进而开始慢慢接触其他泰国艺人戏剧电影音乐作品。“

进一步学读与写

学习泰文后,余方静的追星体验改变,从以前只能说“Hi和Bye”,至现在已能说两句泰语,让心爱的泰星感受到她给予的鼓励和支持;每次看到艺人有回应,她都会很感动。

年余后,余方静觉得单靠听和讲并不够,决定去语言学校报读泰文,以更进一步学会读和写泰文。

对她来说,学习泰文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书写,因为一旦写错泰文的语法和声调,意思就会差很远;她以年余时间达到基本理解泰语的水平。

“学习泰语后,我出席泰星的活动时会更快理解主持人在说什么,有时候可以聊上一两句泰语就很开心了。”

余方静正式学习泰语前已开始与朋友都以泰文聊天,并很积极参与泰星的线下线上活动;因为身旁友人的泰语能力强,与对方一起追星,泰语能力也不断上升。

她通常会追踪泰国艺人经纪公司、化妆师、发型师的社交媒体平台、官方粉丝团、艺人的家人账号等。

“近一年的泰国旅行都会尽量以泰语与当地人沟通,粉丝见面会或代言活动,比起其他国家艺人的粉丝见面会有更多不同的福利,比如合照、hi touch 、幸运粉丝聊天环节,能近距离接触泰星,甚至与他们聊天。”

飞泰国与偶象烧烤 

余方静最近一次去泰国是去年12月与朋友一起抽奖获得与泰星YinWa一起吃泰国烧烤的机会,庆祝这对泰星创立的粉丝日。

“我是看泰剧后认识各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的粉丝,与很多粉丝成了好朋友,学习泰文后比较能亲近泰国粉丝,有几次购买周边产品遇上问题时很无助,泰国粉丝都很愿意帮忙。”

兴趣是强大动力

马来西亚籍泰语老师刘文康(30余岁)坦承,很多学生是为了追星而来学习泰语,这个动力令学生因浓厚兴趣而更投入和达到目标。

文化氛围具吸引力

“泰国流行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容忽视,泰剧、泰星和泰国音乐的魅力不仅赢得亚洲观众的青睐,也激发了更多人对泰语的浓厚兴趣。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马来西亚的泰语学习热潮的形成。

“这种兴趣驱动的学习通常更有动力,学生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也相对更好。”

他说,这类学生经常通过观赏泰剧、听泰语歌曲来练习听力和口语,这种沉浸式学习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

“许多人在观看泰剧和欣赏泰国音乐时,因为能直接了解语义,而感到欣喜和满足。”

刘文康也认为,泰国独特的文化氛围也极具吸引力,开放、自在的社会风气让人感受到更多自由,而佛教为主的宗教背景更让马来西亚华人感到亲切共鸣,进而有大马人希望学习泰语。

“身为泰语教师,我教泰语是基于商业需求,而非单纯因潮流兴起。”

他说,企业需要员工掌握泰语以处理账目和沟通等事宜,这为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泰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泰国在科技、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如人工智能的突破、电影音乐的国际影响,以及作为佛教文化中心的吸引力。”

他认为,泰国在东盟的经济地位和流行文化的输出进一步提升了泰语的需求,尤其在跨境商务和旅游领域。

“我相信这股学习潮流将持续增长,泰语将成为一门更具全球影响力的语言。”

下期预告:

马来西亚是2024年入境泰国的第二大游客来源国,合艾在旅游旺季都成了“小大马”。泰崛起,也从旅游业开始!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逾半留学生来自中国 泰国引起两极反应

报道:萧伟基

泰国超过一半留学生来自中国,部分泰国民众担心留学生抢走就业机会,不过一些学者认为,留学生能填补泰国职场上的技能短缺。

近年来,泰国与中国的关系除了体现在经贸、投资与旅游业外,大批中国学生到泰国留学,也成为一大亮点,但是却因此引发部分泰国民众忧虑中国留学生抢走就业机会。

不过,有学者驳斥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中国留学生有助于填补泰国职场上的技能短缺,并可作泰中之间的桥梁,加强两国的联系。

中资公司收购泰国私校

据泰国《民族报》报道,泰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部常任秘书素帕猜透露,泰国3所私立大学已被中国投资者收购,引发民众忧虑,担心从这些学校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会与泰国学生,尤其是学习中文的学生,竞争在泰国经营的中国公司的职位。

据报道,由于中国高素质大学名额有限,每年约200万至300万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生活成本较低的泰国,成为不少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这也促使中国投资者投资在泰国的大学。

素帕猜所指的3所私立大学,是在2017至2018年间被中国投资者收购,那就是格乐大学、西纳瓦大学和斯坦福国际大学,当中格乐大学(位于曼谷)的中国学生占全校71%,共4670人;西纳瓦大学(设于巴吞他尼府)的中国学生高达79%,共863人;斯坦福国际大学(座落于曼谷和华欣)则有1101名中国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27%。

其他中国学生比例较高的大学,有易三仓大学(占23%)和博仁大学(占16%)等。

中国与泰国留学生互补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泰国的5万3000多名外国留学生中,逾半是中国学生,人数超过2万8000人,突显了中国学生在泰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泰国商会大学传播艺术学院讲师布帕认为,中国学生的到来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威胁。

她相信他们可以成为泰国和中国就业市场之间的桥梁,而不会对泰国民众的就业前景构成风险。

她解释说,虽然在泰国毕业的中国学生,入职中国公司方面可能有优势,但是在中国留学的泰国学生,向在中国运营的泰国企业求职时也会受益。

数据显示,目前泰国3800万劳动力中,只有22%(约850万人)拥有大学学位。泰国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协会主席他纳瓦将此视为一个机会,他认为,泰国大学的中国毕业生,可以帮助解决该国外国技术员工短缺的问题。他还敦促批评者区分技术和非技术的外国员工,并强调泰国仍需要更多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

留学生成泰国机遇

泰国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桑柴建议,泰国不应担心中国毕业生的竞争,而应将他们视为潜在的教育和旅游大使。

他建议泰国向中国留学生灌输热爱泰国的价值观,从而鼓励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到泰国旅游和学习。

他进一步指出,泰国用于培养技术劳动力的预算有限,就业市场的空缺,可以通过私立大学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留学生来填补。通过日益增加的中国留学生,泰国可以加强其教育部门、劳动力和旅游业,而不是将他们视为威胁。 

中国留学生拥入

刺激泰国房地产

由于大量中国投资者拥入,中资企业高管的子女在泰国的教育需求激增,加上直接从中国到泰国读大学的留学生,使国际学校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显著增加,他们在泰国的住房需求也刺激房地产市场,包括中国人在泰国购房,以及当地人购房出租予中国留学生。

根据泰国房地产资讯中心的数据,中国人是泰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外国买家。

在2024年首9个月,中国买家购买了4386个单位,总值202亿铢(约600万美元),分别占总量和总值的近40%,稳居市场龙头地位。

房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分析指出,公寓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住房,而大学周边地区的公寓销售强劲。

例如受附近绿线和粉红线轻轨路线推动,曼谷格乐大学周边过去10年售出了逾1万3000套公寓。

该区的公寓销售率高达95%,平均价格为每平米6万5000铢。曼谷大学、兰实站和法政大学周边的公寓也热销,学生和教职员工,特别是外国人对住房需求强劲。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