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除学籍 南大生逆境而上

六十年代南大学运,警察进入校园。
报道:林友顺
1965至1966年南洋大学反对改制学潮达高峰,逾百名学生被开除或驱逐出境,9名学生领袖被逮捕。曾荣盛、朱华联、谢诗坚等返回大马后自立自强,闯出一片天。
受到时代的召唤,南洋大学学生在1963至1966年间学潮不断,并以1965至1966年反对新加坡政府改制南大而把学潮推到高峰,1965年10月28日,南大学生罢课历时39天。在反对改制抗争中,新加坡政府前后开除和驱逐逾百名南大生。1966年11月10日南大再开除60名学生,学生展开罢课,9名学生领袖被逮捕,67名大马学生被驱逐。
在备忘录签名被开除
横跨马华文坛及马来文坛的翻译家曾荣盛老家在柔佛,当年家境欠佳限制他的升学道路,由于没钱出国留学,他是在“偶然”的计划下考进南大。1964年他成功考入南大历史系,并以半工读的方式赚取学费及生活费,每个假期都得打工,大学二年级时则协助编辑“校讯”,求学期间缺少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1965年9月11日新加坡政府正式公布《王赓武课程审查委员会报告书》(简称王庚武报告书),南大掀起反改制学潮,10月19日南大10个学会,包括历史学会,向南大当局提呈备忘录以示反对。当年曾荣盛是历史学会理事之一,结果因在备忘录中签名而被开除。
时任南大代副校长黄应荣在1965年10月20日将致学生家长/保证人开除学生函件寄给曾的母亲,通知他已被开除学籍。他当时得知共有85名同学被开除。他表示,父母在收到开除信后没有太大反应,而他与同学则继续留在校园参与罢课。
次年,新加坡副总理杜进才在4月4日的信函宣告他永远禁止进入新加坡。他读后“泰然处之”,“不为困扰”。他对自己被开除学籍“无怨无悔”,使他复得“化悲愤为力量”之修行。
被驱逐返马后,曾荣盛在在黄梨业工联任职,1967年因该工联属下的泉成黄梨园工会爆发罢工运动,他因而受牵连被当局逮捕,先后被关在新山与芙蓉监狱,随后也被监禁在麻坡、华都亚也及太平扣留营,前后11年。当局也曾把他们一批人带上庭试图撤销他们的公民权,不过被法庭拒绝,因而免去失去国籍的厄运。

曾荣盛
化悲愤为力量
开除学籍、驱逐出境、坐牢,并没有击倒曾荣盛。他说:“身为南大的开除生,似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其实不然,我们在各领域仍可大有作为,各执其所,各领风骚,自强不息,为关闭的南大奏凯歌。”与许多被开除学籍的南大生一样,他们发挥南大所赐“化悲愤为力量”之箴言,刻苦奋进,在各领域发光发热。
出狱后,他曾任职板厂文员、家教、牌业画工、记者、社团秘书、公司经理等,业余参与译介弄文编书。多年来致力于把马来诗歌翻译成华文,并把华文诗歌翻译成马来文,为促进华人社会与马来社会的了解,奠定了他今天在马来文坛的江湖地位。
他目前不仅是画廊主持及《不惑》杂志主编,也是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副会长及马来文艺组织Seniman Paksi Rakyat执委。

谢诗坚
谢诗坚返马当记者
曾任《星槟日报》总编辑的谢诗坚是与曾荣盛同个时期被开除,当时他是戏剧学会的秘书,在反改制请愿书上签名,因此被开除学籍。谢诗坚受访时坦言,自己对被开除学籍感到“很失落”,因本身求学时学业成绩优秀,在班上是名列前茅。面对开除,他认命不过不放弃。
离开南大后他曾想继续深造,并获得美国佐治亚大学颁发奖学金继续其历史系学业,无奈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他只好忍痛放弃继续深造的念头。上世纪80年代,他也与校友陈松生等同学获得英国大学法律系录取,最终还是放弃深造的计划。
谢诗坚是在1964年进入南大历史系,1966年被开除后他回返马来西亚,随后顺利进入报馆当记者,他的工作表现受到上司看重,逐渐从记者升任为总编辑,成为少数南大人总编辑之一。1990年代报馆关闭后,他转行从商,并在2001年报读南京大学硕士课程,最后也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他也是中国数所大学,包括安徽大学、吉林大学和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完成了年少时的梦想。谢诗坚现在也是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为马中关系奉献力量。

朱华联
朱华联开建筑公司
现年79岁的朱华联谈起半个世纪前被开除之事,还是感觉不可理喻。他在1963年考入南大,先读一年预科班,随后进入中文系。他回忆说,当年因家境穷困,自己必须一边读书一边工作来筹学费与生活费,因此完全没有时间参与学生会活动。
1965年他参加华文学会当理事,帮忙校对学会年刊。由于华文学会当年是参与反对《王赓武报告书》的学生团体之一,全体理事收到当局发出的警告信及要他们写悔过书。他说:“1966年南大推行改制后学生团体改组,我们班上有五、六人被选上理事,我感到纳闷,以前参加学会我们被迫写悔过书,现在又要我们参加,我因而拒绝当理事,最后被列入开除名单,而且还被视为危险人物而遭逮捕监禁。”
在1960年代,大马经济发展仍落后,没一纸文凭要找工并不易。他当过临教也想以教学为其终生职业,可是他的南大背景使他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教师准证被撤销,他被迫脱离教学生涯。为了生活,他无师自通当摄影师一段日子,最后被一家建筑行录取当书记。他通过勤奋工作及自学,掌握建筑技术,成功在1976年与朋友一起开设建筑公司,至今他还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缅甸空袭持续 灾区救援受阻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取自缅媒《伊洛瓦底》
报道:笔锋
缅甸地震后内战持续,军政府甚至空袭灾区。若无独立机构监督,停火协议只是一纸空文。
缅甸中部3月28日发生里氏7.7级地震,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与物资正对灾区施予援手,但缅甸的内战仍持续,军政府仍空袭包括灾区在内的地方,显示停火协议并未完全落实,对救援行动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使当地人道问题进一步恶化。
缅甸军政府在地震后宣布停火,期限已在4月30日届满,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仍未表示会否延长停火协议。但外交官和分析家认为,延期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军政府并未遵守协议。
根据驻扎在缅甸的一个人道组织估计,在地震发生后的25天内,全国各地共发生了278次空袭,次数与地震前并没太大分别,而许多空袭是发生在灾区,绝大部分空袭是由军政府发动,导致平民死伤惨重。而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数据更显示,地震后发生军事袭击的次数甚至高于地震前,反映所谓停火只是一纸空文。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正在积极促成缅甸交战各方延续扩大停火,但持续的空袭使各方不看好其结果。
缅甸民主派的民族团结政府外长辛玛昂表示,违反停火协议暴露了军政府国家管理委员会“只在纸面上作出保证”的本质,他们的空袭仍然日复一日地持续着。
4月20日安华在曼谷与敏昂莱会面后,大马军方在缅甸实皆地区部署了一所野战医院,以救治地震伤者,已有500多名病患接受治疗,预计该医院将运作1个月,但由于袭击事件仍在发生,布城正在评估该医院的安全风险。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泰国前外长卡西表示,单方面停火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以各方联合声明为基础,落实全面停火,并建立国际监督机制以确保停火顺利进行。不过,缅甸专家承认,尽管敏昂莱控制着全国不到一半的领土,但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对安华来说,向敏昂莱施压无疑是一个挑战。
在停火问题仍悬而未决之际,联合国的最新消息透露,地震最严重地区有630万人需要援助,而其2.75亿美元(下同,约11.77亿令吉)的募款目标仅筹集到3300万美元。地震也加剧了缅甸的人道危机,根据联合国估计,在地震发生前缅甸已有三分之一人口(约1860万人)需要援助,灾后的情况显然更恶劣。因此,各方应该努力促成缅甸落实停火,缓解人道危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