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如何无害 票房神话咋炼成?

《周处除三害》大恶人“尊者”(左),骗取信众财物,谋财害命。
报道:卓娉婷
《周处除三害》包含了邪教、黑帮、犯罪元素及血腥场面,却近乎以“完好无损”的状态被引进中国,上演个体挑战法律秩序,自居判官的猫鼠追逐戏。
3月1日,由金马影帝阮经天、陈以文主演的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正式上线网飞(Netflix)串流媒体平台,同日,这部成本约在1000万人民币(约657万令吉)的小本制作电影出人意料地登上中国大银幕,于全国院线上映。
毫不夸张地说,《周处除三害》创下了近几年来台湾电影甚至中国引进片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票房神话。截至3月12日,在中国票房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业内预测的最终票房将超过6亿元。
同时,它也在豆瓣网收获超过60万人打出的8.1分高分。而台湾电影上一次在中国”口碑票房双丰收“,还要追溯到2021年的合拍电影《缉魂》,但也才仅斩获一亿多元票房。
让《周处除三害》成绩更难能可贵,全片由包括台湾纬来电视网、台湾网银国际影视在内的9家台湾公司共同出品,完全是纯正的”台湾制造“(MIT)制作。而近年来在中国上映的台湾电影,包括上述的《缉魂》、去年同样由阮经天主演的《追缉》,以及前年的同名剧集电影版《想见你》等,都采用了中国与台湾方合作,由台方选角摄制、中国出资参与内容制作和后期发行的出品形式。
改变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周处除三害》的横空出世,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院线论及台湾电影“必定是小清新爱情片”的刻板印象。的确,从《海角七号》、《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到《我的少女时代》等票房成功大作都是走这个套路。
台湾导演杨德昌曾表示,台湾只有“青春片”和“非青春片”两种电影。然而近年来,台湾电影类型化渐趋明朗,除了具有传统优势的青春爱情片和本土喜剧及其变体,基于乡野习俗、民间传说的恐怖片、悬疑片、丧尸电影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但可惜的是,从票房成绩来看,类似《鸡排英雄》这类台湾在地特征明显的喜剧,很难在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的中国市场引发集体共鸣。而在中国现行电检制度下,包含宗教、民俗、同性恋等元素的类型电影显然也难以公映的方式与广大观众见面。
因此,在《周处除三害》之前,青春爱情电影已经成为了两岸在引进片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即使如此,引进中国的台片票房成绩好坏,还要视片中是否有在中国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号召力的明星而定。
包含了邪教、黑帮、犯罪元素及血腥场面的《周处除三害》是如何以近乎”完好无损“的状态被引进中国?
业内人士和资深影迷的反映,影片中国供应版本除对特定的杀人爆头镜头和旗帜等元素进行了特殊处理外,影片前半部分拳拳到肉的互搏、后半部分精神洗脑的谬论,都尽数得到保留,连几位角色(如”香港仔“)台词中的粤语粗口也未受到删减影响。这种原汁原味的视听冲击,为《周处除三害》换来更多”真是敢拍“而非”拍的真好“的赞叹。

《周处除三害》大恶人“香港仔”(右),性情易怒,动辄伤人。
冲击春节“一团和气”
事实上,《周处除三害》打散的是中国春节档电影由年初蔓延至今的一团和气。
当国产春节档影片还在以逗乐观众、传递正能量为己任时,《周处除三害》中阮经天饰演的主角陈桂林临死前干一票大的“草莽武夫气质,混杂黑帮杀手的冷峻和人之将死的复杂心境,交织出一片暗黑夜雾。
为好口碑打下基础
影片虽然以类似公路片的形式安排陈桂林两战杀死两名在逃通缉犯,却未赋予他太多的正义精神,而是将他的杀人动机设定为”自己是杀人犯,杀掉通缉榜头两位,排第三的自己就会被人记住“,近乎儿戏。这使得影院内观众即使不带有任何目的地直观欣赏本片,也会感受到一种”爽快“,而不是对”杀人“这个行为进行额外的道德审判。
兼具黑帮片背景、犯罪片特性、黑色喜剧元素,同时又背负“台湾出品”的重担,《周处除三害》闯荡中国市场道阻且长。因此也不难理解中国观众最终与《周处》于大银幕相见的那一份欣喜——影片公映前两天,传出电影公映版本临时变更、“换盘”的消息,迅速引发了影迷群体的担忧。
不少人选择在点映最后一天(公映前日)入场欣赏《周处》,并约定公映当日会去再看一次,对比是否存在重大删改。
这一波“意外”纵然令本片损失了一部分院线排片,但却成功吸引了中国影迷群体的年轻网民的注意力,为形成好口碑打下了基础。
另一方面虽然影片包含掷筊、丧葬等传统民俗元素,但“追凶”故事并不具有强烈的在地化色彩,也使得本片容易在台湾以外(而又同时具有东亚文化背景)的市场收获关注甚至共鸣。
有趣的是,中国春节档影片之一、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以“法不能为不法让步”作为扼要的重点,紧接着上映的《周处除三害》里,却上演着一场个体挑战社会秩序和法律底线,自我充当判官的猫鼠游戏。纵然影片以陈桂林认罪伏法受到枪决而告终,但他所伏之“法”究竟是法律秩序,还是内心善恶的法则?
盼两岸电影重开大门
《周处》在去年金马奖上收获7项提名,虽终仅获最佳动作设计,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在中国一炮而红,成为影响两岸电影人加强合作的重要节点,显示“两岸的电影交流不能停”。
如今台湾依然给予中国影片进入台湾市场需配额制抽签的待遇,两岸电影未来何时迎来重开大门、相向重逢的“大尺度”,是每一个关心华语电影的人的等待、期盼。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视频推荐 :
台湾影评人协会奖 阮经天称帝陈意涵封后

《周处除三害》全球热卖30亿台币,阮经天获得台湾影评人的盛赞肯定。(取自ETtoday新闻云)
(台北22日讯)2024年第五届“台湾影评人协会奖”于21日晚颁奖,年度大赢家电影《老狐狸》分别获得最佳影片奖、导演奖、剧本奖以及特别表扬奖(音乐)。
最佳男女演员得奖者则为《周处除三害》阮经天与《小晓》陈意涵,也是阮经天在电影大卖后,拿下的第一个影帝,可惜两人分别因家事与在海外拍戏而不克出席。
《周处除三害》全球热卖30亿台币(约4.36亿令吉),阮经天一路入围金马奖、台北电影奖并获得台湾影评人的盛赞肯定,协会副理事长膝关节则夸:“阮经天在作品中的莽撞血性又能让观众怜悯,这角色心境历程变化与表演能量都极具出色。”

陈意涵演活《小晓》里的厌世妈妈。(取自ETtoday新闻云)
陈意涵在《小晓》饰演养育注意力不足过动的“伪单亲厌世妈咪”角色,导演靳家骅表示一开始就锁定陈意涵,但其实当时陈意涵有被很多人劝退“不要演妈妈角色”,陈意涵 却无惧无畏、勇敢接下角色,戏里戏外都非常勇敢,让导演感到非常感动。
事实上,当陈意涵第一时间得知获奖消息时,就告诉导演“一定要去领奖”,无奈拍戏实在走不开,最终只能拍摄得奖心得影片感谢影评人协会,坦言因而得到很大 的自信,更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还笑祝评审“好人一生平安”! 影评人波昂刺刺认为:“陈意涵在片中表演收放自如、情感真挚动人,堪称从影最佳表现之一”。

《小晓》导演靳家骅代陈意涵出席领奖。(取自ETtoday新闻云)

《老狐狸》导演萧雅全一人获得最佳影片奖、导演奖、剧本奖三大奖。(取自ETtoday新闻云)
《老狐狸》在影评人协会讨论过程中,很快就得到大半数以上的协会会员的票数、成为台湾影评人心中“2023年度最棒的台湾电影”!也获得导演奖的萧雅全更是感性分享到:“影评人在我心中是很慓悍的角色,台湾电影也曾因有创作者与影评人联手,创造了台湾电影新浪潮,这让我感到敬畏。”
新闻来源:
ETtoday新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