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信人潮汹涌 南天宫3千人迎九皇爷

吉隆坡安邦南天宫九皇爷神诞庆典暌违两年后复办,星期日晚间举行的接神庆典吸引了逾3000名信众前来参与其盛,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参与接神的信众身穿白衣白裤,头扎白巾,手上也举着清香,神情肃穆地随着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南天宫出发至多情河,以迎接九皇大帝回銮,供信徒膜拜。

大部分善男信女都戴着口罩参与九皇爷接神仪式。
(安邦26日讯)暌违两年,安邦南天宫复办九皇爷神诞庆典,昨晚接神庆典迎来3000余名“报复式参与”善男信女,场面热闹盛大!
在接神庆典后,该宫将掀开一连10天(农历八月三十至九月初九)的九皇爷神诞庆典序幕。
接神仪式从晚上7时许开始,估计有20个队伍参与,包括电音三太子、龙狮队、大旗队和花车纷纷出动,乩童与神轿也从南天宫出来。
参与的善信神情庄严且虔诚,大多数身穿白衣、白裤,头扎白巾,手上举着清香,随着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南天宫出发至安邦多情河,以迎接九皇大帝驾到。
虽然政府已撤销强制戴口罩的条规,不过庙方仍不断利用扩音器播报,提醒所有人做好防疫措施,在人潮拥挤之处,务必戴上口罩,保护好自己与其他人。
据了解,庙方考虑到疫情仍在,决定不开放福食宿舍给所有斋友。
外国龙狮队员来学艺
在游行的龙狮队伍中,有外籍人士前来“偷师学艺”!
马来西亚玄龙体育总会的叶德顺师父受访时说,约7、8年前,就有法国人与美国人主动联系该会,希望能够前来马来西亚与他们学习龙狮文化及表演技巧。
他说,该会秉持着宣扬龙狮文化的使命,欣然答应。
“这些外国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也有成立龙狮队,这些年来都会抽空前来我国学习,今年也特意前来参与九皇爷神诞游行,一起感受华人节日的气氛,也希望能够把所学所闻带回他们的国家,大力推广。”

逾3000名善男信女手举清香参与接神仪式,万人空巷。
盛况不逊疫前
安邦南天宫九皇爷斋友吕荣发向记者说,尽管今年九皇爷神诞时隔2年再办,惟接神庆典盛况与疫情前相去不远。
他指出,所有龙狮队及花车都是自愿前来的,游行队伍与善信会一起往武吉柏拉贞(Bukit Belacan)的方向出发,由于只有乩童及道士可进入多情河迎接九皇爷,因此其他人将在路途中暂停等候,预计需2个小时来完成。
“有许多来自外地的游客向庙方预订巴士停车位,计划在神诞庆典期间载送游客到该庙进行参拜,预计每日傍晚6时至凌晨2时是人潮高峰期。”
他说,庙方不会限制前来参与及拜祭的善信人数,为了确保入庙信徒都有做好防疫措施,庙方也聘请了志愿警卫团到场维持秩序。
“志愿警卫团的人数约有200人,在10天的活动里,每日会分为3班轮班制驻守现场。”

安邦南天宫九皇爷诞估计有20个队伍参与接神游行,包括多个舞狮舞龙单位。
黎潍裮:自律做好防疫
接神前一天,莲花苑州议员黎潍裮团队和志愿警卫团已在南天宫进行消毒工作。
参与接神仪式的莲花苑州议员黎潍裮在傍晚6时抵达现场,他受访时指出,目前还在探讨重复消毒,但顾及九皇爷庆典是全天候无休,要做第2轮消毒工作颇有难度。
“比较欣慰的是看到大部分人都有戴口罩,虽然冠病疫情现已受控,但自身保护还是得自律去做。”
此外,他说,安邦南天宫恢复举办九皇爷接神游行,让许多参与游行的单位感到兴奋。

黎潍裮(左)周日傍晚6时抵达安邦南天宫,参与接神仪式。
视频推荐 :
加强防范减低天灾破坏/南洋社论
进入农历九月,我国雨水特别多。九月初一,九皇大帝圣诞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
雪州安邦南天宫迎接九皇大帝圣驾的当儿,更是水淹寺庙,信众热情鼎沸、顶着风雨,恭迎圣驾。
九皇大帝圣诞是每年华人民间最热闹的一个神诞,但农历九月也是我国雨水较多的一个月份。马来西亚是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全年雨量充沛,10月至12月是雨季,因此水灾频传并不是新鲜事。
九皇大帝圣诞恰逢雨季,风多雨多是自然现象。民间穿凿附会将神诞庆典描述成显灵或神迹,是在丰富华人民间信仰的内容,也更丰富了独有的地方文化。
雪州水利灌溉局发布10月份大海潮时间表显示,本月2日起至6日的第一波大涨潮,平均最高海潮水位为5.1公尺或5.2公尺。第二波更汹涌的潮水,预计会落在16日至21日之间,其中10月18日凌晨可能出现月内最汹涌的涨潮,最高水位会达到5.8公尺,比第一波更凶猛。
气象局和许多地方政府都发出警讯,呼吁民众避开水上运动、露营、垂钓等活动以防万一。

信徒风雨无阻的到南天宫准备迎接九皇爷。
大雨频传水灾连连
多日来,我国各地大雨频传,水灾连连。据报道,雪州有近2000人被迫撤离,吉打州华玲启动7个救灾中心,“雨城”太平同样因大雨而启动救灾中心。
近日大雨不断,雪州多个甘榜及住宅区因水位上涨而发生突发水灾,1968名灾民连夜撤离家园。雪州消拯局分别接到双溪毛糯、武吉日落洞、八丁燕带、龙溪、士拉央和煤炭山等地水灾的投报。
副首相兼乡区及直辖区发展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日前披露,政府的防洪备灾工作取得成效,成功将水灾总损失从2022年的10.3亿令吉减少至2023年的7.55亿令吉。
他说,在“减少灾害风险”理念的推动下,各方防灾意识得到提升,因此在短短一年内为政府减少了2亿7500万令吉的负担。副首相也认为,各方如果加强协调与合作,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抗灾能力,我国天灾的损失还可以得到改善。
水灾,对我国民众而言,这是常年都会发生的天灾事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季候风来临时,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河或沿海的乡村地区,都受到水淹的影响,政府花费不少资源照顾这些受到水灾影响的灾民,而人命伤亡也是国家的损失。
习惯“天灾迁徙节”
水淹乡村的事故周而复始,但乡村区的人民的防灾意识,似乎并没有因常年累月受灾情困扰而加强警觉。水灾一旦发生,灾黎尽管被迁移到救灾中心,粮食水源不缺,三餐得以温饱,还有政府派发的抚恤金。久而久之,灾民习惯了每年一度的“天灾迁徙节”,灾情早也不以为意了。
天灾不易揣测,但一些可以预见的防范措施,却可以减低季候风季节因水灾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疏通河道、改善排水,适当砍伐森林、宣导乡村居民避开低洼地区,都是政府和全国人民可以协作的工作。只有加强对天灾的防范意识,才能避免国家资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