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厂房不再受落 管理式智能工业园崛起

苏莱曼指出,工业产业正朝不同的利基市场发展。
报道:周梓彬
(怡保26日讯)随着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成为跨国企业和大公司选择大马工业物业时的一大指标,国内工业产业领域持续强劲增长,传统的毗连式厂房已不再受落,取而代之的是管理式智能工业园,以及为厂商量身打造的定制厂房。
产业咨询公司Rahim & Co指出,工业产业的需求仍然强劲,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正朝向不同的利基市场发展,例如高效的制造设施,以及完全一体化的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
交易量按年跌4.2%
Rahim & Co研究总监苏莱曼说,目前需求殷切的不是传统的毗连式厂房,而是定制单位和管理工业园区。
尽管如此,他提醒发展商,在各地开发工业项目时应谨慎行事,必须先了解有关市场及其利基。
苏莱曼昨日在此间一项产业讲座会上说,工业产业仍是本地产业市场最耀眼的次领域,尽管今年首季工业产业交易量按年下跌4.2%,但成交总值则按年扬升8.6%。
“我们通常仅将交易活动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工业交易总值有所增加,显示工业产业的需求仍然强劲。”

Rahim & Co执行主席丹斯里阿都拉欣。
一些即将落实的主要工业发展项目,包括位于槟州峇都加湾第二工业园和霹雳银谷科技园 (SVTP),以及登嘉楼吉利地工业园。
他补充,霹雳发展机构最近与中国金晶硅科技私人有限公司(Jinjing Silicon Technology Sdn Bhd)签署一项协议,在银谷科技园一块占地4.81公顷地段,以定制与租赁模式,耗资4000万令吉兴建一间“零废物设施”概念加工厂。
该加工厂是银谷科技园的首间工厂,将是涵盖中游和下游综合矿物的加工生产线,预计明年第三季投产,每年可以生产100万公吨白硅砂、10万公吨高纯石英砂,以及用于再生能源行业的硅材料。
讲座出席者包括Rahim & Co执行主席丹斯里阿都拉欣。
产业成交量25年上涨
苏莱曼指出,国内产业成交量过去25年基本上都处于上涨趋势,虽然在某些危机时期出现大跌,但过后逐步复苏。
他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例,指1996年产业成交量约25万宗,但金融危机导致成交量下跌至19万左右。
随后产业市场逐步复苏,成交量于2011年达到43万左右,之后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期间,产业成交量下跌至接近30万,但去年又开始复苏,成交量接近40万。
视频推荐 :
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生活——你注意到了吗?/李文爱

简单来说,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温和气候模式的长期转变,主要由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工业排放造成。这些行为增加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使地球变暖。
在大马,我们已能感受到其影响。根据世界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2021年发布的《马来西亚气候风险报告》:
·1970年至2013年期间,西马、沙巴和砂拉越的地表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0.14度至0.25度;
·若全球高排放持续(RCP8.5情景),到2090年代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约3.11度;若全球大幅减排(RCP2.6情景),上升幅度为0.8度;
·降雨量预计将增加,尤其在沙巴和砂拉越,但预测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洪灾对我国破坏最严重,且发生频率和强度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将随气温升高持续恶化;
·热浪频率和强度也将显著上升;
·海平面上升(至2100年或达0.4–0.7米)将威胁沿海农业与居民,特别是沙巴与砂拉越;
·干旱与洪灾若发生在水稻种植初期,产量或将减少多达60%;橡胶、棕榈油、可可种植也将受影响;
·气候变化将加剧贫困与不平等,因低收入群体多从事农业、渔业及非正规城市经济活动,且居住在更易受灾的区域。
国家银行也指出,气候相关风险将影响金融系统、银行、保险及企业运营。随着气候变化法案即将提呈国会,企业和消费者都将面临碳税的影响。
然而,这并非全是坏消息,投资再生能源、永续农业及绿色就业,能助我国打造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
总而言之,气候变化已经发生,人人受影响。了解它,是第一步;采取行动,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