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独家】永续经营企业 贯彻ESG发展商更增值

独家报道:李治宏

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是近年国内外企业界的一个流行用词,产业领域也不例外。

尤其是上市公司,是否符合ESG标准和要求,更是投资者尤其是大型投资机构和基金必看的选项,上市的产业发展公司当然也在此列。

本地上市发展商在贯彻ESG方面有何进展?这里请来国内其中一家在履行ESG方面最身体力行,也多次获得ESG奖项的发展商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创办人兼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现身说法,娓娓道来。

ESG,这个起源于2004年的概念,从一次联合国会议提议的投资框架出发,辗转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新潮流。

据彭博社智库预计,到了2025年,全球ESG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3兆美元(约241兆1500亿令吉),占全球管理中投资总额的三分一。

从E(环境)的角度,ESG投资关注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废弃物、污染和砍伐森林等;从S(社会)的角度,ESG投资关注人权、现代奴役、童工、工作条件和劳资关系等;从G(企业监管)的角度,ESG投资关注贪腐、高管薪酬、董事局的结构和多样性、政治献金及税务策略等。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ESG是衡量好公司的一个标准。

撇开政策和监管的因素不谈,越来越多企业披露ESG报告,除了清晰地展现企业做了哪些ESG实践,以拿到更高的ESG评级之外,目的也在于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对外传递企业价值观。

过去,上市发展商要符合ESG标准,一般是着重在某些发展项目符合ESG或绿色建筑物的元素,但如今早已不是如此,而是整家企业都必须符合和贯彻ESG。

马星集团离不开ESG

对于马星集团而言,无论是公司的管理和日常营运,还是发展项目的经营,早已离不开ESG,而且还将继续贯彻到底。

马星集团创办人兼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指出,谈到ESG,可从整个马星集团,以及集团旗下产业业务,分开2个层面来谈。

他接受《南洋商报》书面专访时说,马星集团是于2011年展开永续发展之旅,以向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和股东推广ESG价值观。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发展商,我们非常重视环境、社会和监管,并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营运。

“多年来,马星集团一直致力将永续发展纳入我们的业务营运及策略,涵盖产业及制造业务。”

他指出,马星集团聚焦环境、社会和监管,承诺集团的永续发展框架、使命支柱和实质性主题,这些都与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一致。

马星集团是富时大马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成分股,在富时全股项(FBM EMAS)的ESG评级方面是上市公司中排名前25%的公司之一。

94%上市公司制定ESG

他说,根据大马普华永道和大马资本市场的研究刊物——为永续发展的大马企业定位,大马50大上市公司中,高达94%已制定ESG策略。

“尽管大马交易所非常看重面临永续性挑战的行业,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和公用事业、建筑和房地产、种植业和制造业,但据观察,这些行业的参与者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提高他们的ESG地位。”

梁海金续称:“经过冠病疫情的洗礼,我们了解到ESG不再只是企业的一种选择,而是最终影响企业更大价值链的营运永续性的基本驱动力。

“鉴于ESG在大马和全球的重要性,马星集团的非财务价值创造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马星集团最近在马来西亚永续发展目标和2022年ESG影响力奖中获得了ESG影响力奖。尽管这不是马星集团的第一个ESG奖项,但我们为这一荣誉感到自豪,因为它激励我们加强我们的ESG能力,以便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我们鼓励更多企业将永续发展纳入其业务策略,从而展开这段旅程。”

企业不符合ESG借贷难

著名产业中介公司Metro Homes执行董事薛国龙指出,ESG在国内的发展已延伸到企业贷款和融资,日后没有做好ESG的企业将难以获得信贷。

薛国龙也是马来西亚资产规划师协会(MIEP)主席。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例如,上市公司要向银行借贷,银行会先问有关公司是否符合ESG标准和要求。

“例如,寻求借贷的发展商,过去是某个发展项目需符合ESG或绿色建筑物的元素,现在则是整家公司须符合ESG标准。

“长远下来,这影响很大。如果一家大企业没做好ESG,就会和时代的发展脱节,最后才亡羊补牢可能已为时太晚,因为公司没有符合ESG,而无法获得融资。

“例如由于公司不符合ESG要求,无法获得符合回教教义的贷款。尤其是发展商,开发土地就涉及到环保元素,若不符合ESG,就更难以获得融资。”

绿色元素融入发展项目

“我们坚信,将绿色带回城市,是绝对有可能的事。”

在产业业务方面,马星集团一直强调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元素融入其发展项目中。

梁海金透露,马星集团获得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的绿色认证,包括马来西亚绿色建筑指数(GBI)、新加坡建设局(BCA)的绿色标志等。

而多年来,该集团多项发展项目也陆续获得各项绿色认证和奖项,这包括:

●南湾广场:2019年绿色标志金奖

●M City:2018年获得GBI认证,2018年获得Green Mark认证

●Ferringhi Residence 2C:2017年临时绿标金奖

●Icon Residence:2017年获得绿色标志认证

●Ferringhi Residence 2B:2016年获得Green Mark Goldplus认证

●Icon City:2017年住宅(价值超过1亿令吉的大型房产)最佳QLASSIC成就奖

梁海金强调,在产业发展领域,ESG是一股持续上升的趋势,致力于应对当今全球性挑战的气候变化。

他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各发展商都意识到为所有人营造有利环境和生活空间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在家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不同个人需求的灵活家居布局非常受欢迎。

对于各行各业而言,将ESG纳入其业务营运和策略,为其利益相关者和业务永续性创造长期价值至关重要。

正如第12大马计划所提到,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45%,到2025年实现31%的可再生能源组合。

“由于ESG将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增加价值,我们预计会有更多企业将永续发展纳入其业务策略,共同为国家的永续建设作出努力。”

如何落实ESG?

环境(Environmental)

梁海金说:“通过遵循最高的环境标准,并结合环保的商业策略和作业守则,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任何负面影响。

“作为集团的重要议题,我们确保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能源使用和水资源消耗在内的众多环境问题,持续获得解决。

“作为绿色企业,在我们所有的业务部门中使用环保产品和材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各个发展项目中,加入了更多绿色特征和绿色建筑概念。”

社会(Social)

在社会方面,它受基本人权原则以及大马与印尼政府雇佣法令的约束。

“我们在施工方法中采用安全和健康评估系统、各部门活动监控以及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等策略,以减少工作中的风险和危害。”

他说,马星集团也持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2005年以来,作为企业责任策略合作伙伴的马星基金会,一直负责管理马星的社区计划。

监管(Governance)

马星集团的企业监管和永续发展监管结构,监督一系列重要的ESG课题,包括反贪、网络安全、劳工问题及健康与安全。

梁海金说,在永续发展监管方面,马星集团对贿赂、贪腐和不道德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集团实行了反贪政策,员工们也接受反贪的培训。

“我们致力于维护所涵盖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实施ESG实践继续增加价值,因为ESG理念对马星集团的永续经营至关重要。”

倾听需求改进设计

“我们是从产业发展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已开始融入ESG理念,例如,建筑材料的采用、房屋如何节省能源和符合环保元素等,而这是马星产业业务的一贯做法。”

梁海金说,在产业业务方面,马星集团在贯彻ESG方面的各项措施,是从发展项目的规划阶段即开始纳入“设计思维”流程,其团队在此过程中不断检讨和倾听客户的需求。

“我们的团队对各种可以改进,并包含在当前与未来发展中的各种关键组成部分展开研究和调查,这点在疫情过后尤甚。

“举例说,位于吉隆坡文良港的MAstra项目,有指定的包裹和送餐区。这个项目的设计有跑步和脚踏车车道,并提供室内与户外景观空间,让人们放松身心,并保持身心健康。”

梁海金指出,具体而言,马星集团产业业务在ESG的贯彻上,可以分成以下3大层面:

绿色和永续空间

梁海金说,马星集团一直在密切关注重新设计其产品与服务,以对环境和社区产生正面影响。

“我们采取的其中一个做法,是将绿色元素及绿色的植物融入各个发展项目。

他指出,至今为止,马星集团大部分M系列发展项目已拥有超过25%的绿地,这超出了当局强制规定的10%比例。

“除此之外,我们过去和当前的项目都配备了绿色功能,例如公共区域的节能灯光、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公共区域的用水量、使用低挥发性化合物(低VOC)油漆和涂料、安装高效使用水源的配件,绿色设计:南北建筑方向、自动废物收集系统 、电动汽车充电站、地上停车场的自然通风等等。”

永续发展景观

梁海金指出,马星集团通过投资建设与升级周边的便利与基础设施,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例如,马星集团在Southville City建造了一个占地9.62 亩的夏日公园(Summit Park)。

该公园于2020年启用,是国内符合马来西亚游乐场安全协会(PSAM)的先驱公共游乐场公园之一。

“马星集团将继续维护公园的多功能设施和空间,这些设施和空间适合所有不同年龄的人士,促进健康、富有冒险精神和强大的社区联系。”

成本优化免浪费

为实现成本优化,马星集团通过创建易于施工的设计、改善现金流管理、批量采购建筑材料,以及通过初步优化节省资金,来负责设计和施工管理。

除了成本优化,马星集团还努力提供符合行业质量严格标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马星集团使用工业建筑系统(IBS)来提高输出质量、施工效率和交屋时间。这有助于成本优化和减少浪费。

推行经济模式倡议,马星集团使用的另一种新构造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作为压低成本架构的长期方案。

 

 
 

 

反应

 

ESG

打造有温度企业文化 20%主管决定80%氛围

(吉隆坡18日讯)主管的态度直接影响组织文化,20%的主管往往决定了80%的工作氛围,若关键人物充满负能量,将带来负面影响。终归一句,如今做老板,不能太“玻璃心”!

吉隆坡康健之城(KL Wellness City)品牌、销售与市场执行董事拿督斯里张孙通博士说,新一代员工不再单纯追求金钱,反之更看重工作意义、环境氛围与成长空间,员工的身心灵健康,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底气。

不能“玻璃心”

他受邀为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PUMM)主办的“亚洲战略转型前进计划”(FAST)路演担任主讲嘉宾。本次路演主题为“如何通过身心灵的协调整合提升员工生产力与企业利润”。

张孙通指出:“我以前的老板说,最难的是管人,我一开始不信,后来才明白。你要先打开心胸,别那么‘玻璃心’,管理才不会那么难。”

他强调,选对人比选对职位更重要,能力可以培养,但性格若不合,再多资源也难以发挥。

张孙通认为,企业文化应从上而下有意识地建立,一个主管请什么样的员工,团队风格很快就会定型。

“企业盈利不只是数字,更是员工状态。健康的员工出勤率高、流动率低,有助提升企业的持续力。”

谈到环境、社会与监管(ESG)时,张孙通指环境方面需打造可步行的绿色空间;社会方面将员工福祉列为优先;监管方面则推行透明、以人为本的决策,由高层以身作则,树立文化。

他提到,外界对吉隆坡康健之城有误解,有人以为是医疗城、养老村或美容中心。实际上,该项目依据ESG及“全球健康地产研究所”标准,整合医疗、健身、酒店、住宅与商业,构建生态整合与互联系统,并由企业自主营运医院,是大马少见的模式。

针对人工智能(AI)运用,他则认为人工智能并非威胁,而是辅助员工提升效率与满意度的工具。

他说,人工智能可减少错误、优化决策,让工作更顺畅。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触感,因此理想环境应结合“科技触感”与“人性温度”。

与会者包括大马创业促进会署理总会长黄永溢、副总会长吕羽华、秘书长拿督傅棋龙、中委兼FAST筹委会主席张彦凯、“New York Yoga Wellness”创办人黄安妮等。

陈亦汶:待人方式很重要
精神资本以人为本

大马身心灵导师兼创作歌手陈亦汶指出,企业在推动ESG时不应仅视其为责任或环保政策,更应视为“精神资本”的体现,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对待方式。

她说,金钱不会变质,只会变多或变少,但若人没有被好好对待,关系就会变质。做生意不应只看盈利,更重要的是“待人”的方式,真正的精神资本是以人为本、推动向善的能量流动,追求的是共享与共赢。

担任主讲人之一的她分享对精神资本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其22年来的疗愈实践经验。

她指出,精神资本的核心在于“爱、信念、价值观与使命感”。在她的疗愈工作中,她发现许多人即使努力工作,内心却感到焦虑或空虚,根本原因常在于缺乏信念,或“脉轮尚未开启”。

谈及道德风气时,陈亦汶指网络时代的言论自由若没底线,很容易造成价值观崩坏,“为了博眼球,一些人在网络上爆粗口、哗众取宠、穿着暴露,长远来看会对社会价值观造成极大破坏。”

她认为,一家企业要让员工情绪稳定与能量恢复的关键,就是身心平衡的基础。

回顾个人经历,陈亦汶坦言自己19岁时曾活跃于舞台,然而在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下,其所属唱片公司突然解散,令她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她形容自己就像开着一辆不知终点的车,直到接触塔罗牌,才开始与自己对话,疗愈自己。她之后把情绪写入12首歌曲,自资制作专辑,成为大马首位在家完成专辑制作的歌手。

她鼓励大众面对挑战时,别急着向外寻找答案,先停下来倾听内在声音,找回初心与信念,才能真正走出低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