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沈联涛:银行爆雷政治风险增 “美联储料暂无胆升息”
独家报道:梁仕祥
(八打灵再也18日讯)欧美银行业陆续出现倒闭和危机,著名经济学家丹斯里沈联涛认为,如今政治风险骤升,原本今年初尚大举加息旗号的美联储,本月已“没胆子”再升息!
沈联涛今日在出席《东南亚大讲堂》“疫情与大选之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展望”经济讲座会后,向《南洋商报》指出,虽然欧洲央行日前已一如早前承诺,加息50基点,而欧元区和美国的利差也已拉近,但随着硅谷银行倒闭引发恐慌情绪后,美联储如今已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美联储降息,就可能意味着它心中没底;若只是维持利率,那还能够稳着大局。”
“如果它(美联储)胆子够大,那就会继续加息。但我认为政治风险太大了,它应该不会加息。”
美联储将会在本月23日(周四),大马凌晨时段宣布最新的利率决议。据彭博社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如今市场预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3月21-22日的会议上,以及接下来的两次会议上,只分别加息25个基点,至5.25%至5.5%的区间。
问到欧美银行业危机事件,是否会蔓延到亚洲时,沈联涛表示,现在关键在于日本和该国央行的动向。
“很多人没留意到,这一次欧美银行业发生危机后,日本银行股的跌幅特别严重,因为加息对于持有长期债券的日本银行来说威胁尤其大。”
“由于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即将卸任,所以新行长的态度会很关键。至于后者敢不敢加息?那就得看他对日元汇率和债券市场的看法如何。”
在国际享誉盛名的沈联涛,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以及香港证监会主席等要职。昨日他也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特首顾问团成员之一。

沈联涛(左)认为,美联储如今已有顾忌,或暂停加息步伐。右为《南洋商报》副新闻编辑梁仕祥。
西方量宽导致危机
当问到这一次欧美银行业危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是不是罪魁祸首?沈联涛指出,这事实上是整个西方世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战略问题。
“西方国家过去十数年来一直在降息,如今减到底了加息。沃伦·巴菲特曾说过,潮水一退,就能看到谁没穿泳裤。如今就是退潮之时,很快就能看到谁没穿泳裤了。”
他比喻:“如今就像是一场音乐凳子游戏。当音乐停了,就会有人没有凳子坐。”
他点出,很多人只看到危机的表象。事实上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其危机的根源,还包括中美关系恶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
大马不会出现银行挤兑
曾任大马国家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助理总裁的沈联涛也认为,我国应该不会发生银行挤兑危机。
“大马是一个有盈余的国家,出口额依然大于进口。但是利率却较低,目前1年利息大约低于美元90基点。”
硅谷银行的倒闭,是源于在美联储激进升息之后,缺乏资金的初创公司纷纷涌入银行提款。而硅谷银行为了应对客户,被迫亏损出售价格下跌的长期债券,最终在蒙受巨额亏损的情况下被迫关门大吉。
相较于美联储,国行加息的步伐则较为缓慢。并且在去年经历4连涨之后,今年1月和3月,国行都在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利率,暂停升息步伐。
但沈联涛也警惕,美国1年定期存款的利息,比令吉定存还要高,我国或得面临资金外流的风险。
沈联涛:自由贸易时代落幕 中美关税战恐旷日持久

沈联涛
(吉隆坡9日讯)资深国际经济学家丹斯里沈联涛警告称,持续性的中美贸易战,将冲击包括大马在内的东盟经济体,这并非短期性问题,而是更大地缘政治竞争的部分,象征着自由贸易时代的结束。
沈联涛今天出席“2025年东盟投资大会”时接受媒体采访并称,美国对中国商品征税水平,已累计超过104%,这场贸易战并非暂时性的经济摩擦,更是大范围的地缘政治对抗,且预计将持续多年。
“这不是短期问题,贸易战是更大范围竞争的部分,因此,我们面对的是旷日持久的对抗。”
他续说,每任总统都希望在四年任期内解决问题,但从特朗普2016年发起的贸易战后,到了拜登政府继任,而后特朗普重返白宫,这场争端仍未结束。
“所以,我不认为以上问题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沈联涛指出,美国对中国加征重税,已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其负面影响虽存在滞后效应,但可能会逐步显现在企业现金流、投资决策以及项目进展,有可能活导致企业延迟投资或推迟扩张。
受关税消息冲击,东盟股市近日来连续挫跌,经历了“黑色星期一”后,富时隆综指已连跌三天,截至周三中午,马股已丢失99.67点或6.6%。
沈联涛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动荡的开端,尤其是产品售价走高,将会严重冲击商家的现金流;最糟糕的情况,可能自由贸易的时代即将步入尾声。”
他补充:“即使是在美国,该政策也是项具争议性的政策且影响广泛。大马在应对美国关税课题上,其实拥有争取利好谈判条件的机会。”
大马凭借区域内强大的互联互通以及开放贸易政策,正处于有利的位置,有能力适应当前局势并继续前进。
“我们不该恐慌,而是应该专注于马来西亚在本区域的战略优势。世界正在改变,机会也将随之而来,眼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把握机会。”
东盟须合作自强
虽然东盟遭受对等关税的沉重打击,但沈联涛呼吁,成员国在面对“未知”挑战上,必须摒弃保守思维,透过“自强+合作”方式增强区域韧性。
东盟作为全球76%的芯片产地,在全球贸易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果要做出改变,则需转变保守的思维,因在未知的挑战前,不做任何改变,绝不是个好选择。”
他说道:“美国能拥有今天的地位,主要归功于其强大股市主导体系,反观东盟区域仍以银行为主导,发展方向相对保守。”
须知,东盟区域在2024年共有451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兆美元(约13.4兆令吉),却尚未孕育出一个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冠军企业”。
“区域缺乏具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不仅削弱东盟在全球的供应链谈判,也限制了区域在科技创新、品牌价值和资本吸引的提升。”
他举例,无论是美国科技行业的7巨头、或是中日韩经济体的领导性地位企业,如三星、阿里巴巴等,因而成为经济增长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支柱。
相较而言,大马不仅具备多样自然资源,如棕油、原油等,理应能够在不同领域孕育出具国际实力的本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