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人陷财困 非法贸易交易剧增
(吉隆坡29日讯)疫情使然失去工作,减薪,缺乏工作机会,很多国内消费人陷入财务困境,这料导致非法贸易交易剧增。
消费人选择中心的“全球消费人权益倡导组织”强调,该组织对大马统计局发布2020年薪酬报告有关月薪中值挫跌15.6% 至2062令吉的数据发文告。
消费人选择中心董事经理弗雷德罗德说,受到信贷压榨的消费人一般会通过其他途径以节省开销,自然会找因未缴税及未受管制而较廉宜的商品,这也提高了冒牌货品的市场需求。
“从警方与关税局捣破大宗走私案,我们就已察觉到有越来越多的冒牌香烟充斥市场,显然烟民宁愿购买私烟,不买合法的贵烟,非法集团更乐意以各种手法供应市场所需。”
该中心披露,冒牌交易愈趋猖獗,消费人将受损,根据政策报告研究,“冒牌商品危及消费者”,黑市的冒牌香烟会影响民众的健康,更是证明对犯罪组织提供融资。
“只靠执法并不能遏制此类非法交易,根据尼尔森最新发布的2021年非法香烟调查报告,估计有114亿根非法的冒牌香烟在国内泛滥市场。”
“必须要有政治决心及务实的税务政策的配合展开执法行动。政治领袖必须停息政治纷争,一起合作,赋权予执法代理机构 ,跨国智库情报交换的支援,牌议差价的制订,以杜绝非法香烟的黑市交易。”
陷财困借阿窿 大学生户头成行诈工具

(吉隆坡16日讯)我国大学生因急需现金向非法放债人借贷,导致银行账户被诈骗集团利用,沦为“骡子账户”的持有人。
据《Kosmo!Ahad》报道,警方调查发现,2023年共有2381名年龄介于17至33岁的青年遭骡子账户集团利用,其中大多数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
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部总监拿督斯里南利指出,许多学生在借贷后将银行账户交给大耳窿,却不知这些账户已被转售给诈骗集团,直到被警方传召协助调查才发现自己陷入骗局。
“审讯显示,这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出于绝望和经济困难而向高利贷者借钱。
“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没有考虑将账户借给或出租给大耳窿的后果。”
没考虑后果
南利透露,诈骗集团使用各种手法获取骡子账户,包括提供佣金、任命学生为公司董事,或支付一次性报酬,许多受害者在快速现金的诱惑下,未考虑长期后果。
“有些人交出账户以获得快速贷款,但最终他们的账户被用于诈骗,将它们变成了骡子账户。”
数据显示,我国骡子账户数量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3万3258个增至2023年的4万6084个,2024年更激增至5万零469个,三年内累计达12万9811个。
南利指出,财务困境是骡子账户激增的主要原因,受害者涵盖不同背景,包括失业人士。
“调查发现,许多账户持有人都陷入经济困境,无论是就业、失业还是其他情况。”
他表示,许多骡子账户持有人并不完全了解所涉及的法律含义。
“他们可能认为交出银行账户是一种轻松的赚钱方式,而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从事犯罪活动。”
他警告,诈骗集团往往通过心理操纵,让受害者误以为这只是暂时行为或无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