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瑞士会谈照跑,拜登对华政策照旧/许庆琦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周三(10月6日)在瑞士苏黎世见面,双方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会谈。
会后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中美双方原则上一致同意,美国总统拜登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底前举行线上会晤。
最具实质性对话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对媒体评价此次中美会谈时表示,总的来说,中美此次的对话是迄今中美在元首级别以下进行的接触中,最有意义和最具实质性的一次。中国外交部在会后布发的文告也认为,此次的会晤是建设性的,有益于增进相互了解。双方在会谈中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此前,10月4日上午,美国政府贸易代表戴琦在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她表示拜登政府不谋求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关系,但她认为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全面遵守国际贸易规范,而且北京近年来已经加倍强调其以国家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戴琪在问答环节中否认拜登政府致力于与中国“脱钩”。她表示美国将努力在不同的基础上与中国 “重新接钩”(recouple),而不是 “脱钩”(decouple)。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部长德尔托罗于10月5日表示,本周将发布的新战略指南,首要任务就是维持美国的海上优势,而中国就是海军和五角大厦密切关注的最大威胁。
而《华尔街日报》10月7日的报道披露,大约二十多名美国特种作战部队和支援部队的成员,正在为台湾陆军小分队进行训练,报道并指这些美国军人已经在台湾进行了至少一年的军事作业。
其实,美国8月底从阿富汗撤军的时候,拜登就公然宣称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目的就是要集中资源以应对中国。果不其然,半个月后,拜登政府就宣布与英国和澳洲结成了新的澳英美三国印太安全联盟(AUKUS),加强对中国的围堵,在该协议下,英美将联手协助澳洲建造至少8艘的核潜艇。
因此,虽然美国在台面上对中国释放“善意”,但军事上却丝毫没有减少对中国的敌意,并将在贸易政策上继续对中国施压,显示了美国正按部就班的落实副国务卿舍曼7月访华时提出的“护栏轮”,实行“竞争、合作、对抗”的对华政策。美国不会也不可能因为中国反对把中美关系定性为“竞争”而有所改变。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2021年3月3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期指导方针》特别指出,中国是唯一有潜在综合实力挑战现有国际体制的“主要竞争者”,拜登并将中国描述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
将改用“战略竞争”
而去年5月美国白宫发布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的结论,毫不含糊的指出中美竞争是“两种制度之间的长期战略竞争”。拜登在就职百日的国会演说在谈及与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中国的关系时,甚至定义中美竞争是一场“21世纪的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争夺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斗争”。但为了降温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五角大厦今后将以“战略竞争”来形容中美关系,不再沿用特朗普政府所采用的“大国竞争”。
以经济增长从而改善民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经济成长不容得美国的无理打压与遏制。但中国的崛起必将相对地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故而中美的矛盾是结构性的,除非其中一国出现颠覆性的政策改变,否则难以找到系统性决解中美问题的办法。
因此,不管中美是“大国竞争”,还是“战略竞争”,美国维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全球战略,决定了对抗性竞争将是长期中美关系的主基调。 即使拜登年底与习近平会晤,也不会改变其“竞争、合作、对抗”的对华政策。
许庆琦:注重“授人以渔”理念 中国扶贫值得大马借鉴

许庆琦
(吉隆坡16日讯)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认为,中国的扶贫注重“授人以渔”的永续发展理念,值得大马借鉴。
他指出,中国在扶贫减贫过程中始终贯穿科技创新和绿色理念,科技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马来西亚可以借鉴中国的扶贫经验,特别是在农业、渔业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他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说,中国在上述过程中重视实地考察和调研,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除了在物质层面的帮扶,更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帮助人们通过教育和技能提升实现自我发展。
他举例,云南山区村民在国家的帮扶下种植高品质咖啡豆,沿海地区则发展浅海养殖,这些做法值得大马政府借鉴和推广。
许庆琦也分享早前的中国之行,令他颇为感慨,并形容中国的形象在其眼中变得“更加立体丰富”。
不同于以往常去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他这次专程考察云南怒江流域乡村,见证中国在扶贫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他表示早前在云南省泸水市阳坡村,看到这个从深山峡谷搬迁的村庄,村民在政府支持下安居乐业,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包括住房整齐、生活设施完善,还有设施齐全的学校,学生们使用平板电脑上英语课。
“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永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么大的国家能动员全国力量并做到精准扶贫,实在了不起。”
谈及中国式现代化,许庆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在于中国走出符合自身文化、历史、国情的道路,强调共同富裕,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同样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他说,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世界各国提供新参考。
“中国式现代化表明,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