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日本顶尖银行女员工 薪酬只有男性的一半

(东京12日讯)在日本顶尖银行工作的女性收入,只有男性同事的一半多一点,这是日本根深蒂固的性别鸿沟的鲜明例证。

彭博报道,虽然日本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相对较高,但她们担任的许多职位都是兼职,加薪或职业发展前景不佳。

日本媒体转载的美国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的评论也重申了这一点。

克劳迪娅·戈尔丁因对解释男女薪酬差距因素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根据最新年报,基准东证指数中,五大银行女员工的平均收入,只有男员工的54.9%。

在日本从去年开始强制披露性别薪酬差距之后,这一数字得以公布。

根据咨询公司WTW等机构对2800家公司的分析,总体而言,日本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性别薪酬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又属银行业最为严重。

日本根深蒂固的性别规范,导致女性在商界或政界担任要职的比例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须制定具体改进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性别差距报告,日本在1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5位,在经济参与和政治赋权方面表现尤其糟糕。

专家们表示,仅靠提高透明度本身不太可能使日本的男女薪酬达到均等。

东洋大学专门研究劳动力市场和性别问题的副教授村尾由美子称,如果只是披露几乎毫无意义。

她援引过去披露的担任领导职位的女性人数,称此举未能带来重大变化。

“企业必须分析数据、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执行计划并检查进展情况。”

日本女性薪资占男性薪资百分比(所有员工)

三菱日联银行:49.6%

三井住友银行:45.4%

瑞穗银行:41.8%

日本邮政银行:64.1%

三井住友信托银行:73.5%

 

 
 

 

反应

 

优生活

一趟日本游 亲临3大文化现场

文/图:何凯晶 

致艺术和建筑爱好者们,这是最值得来日本的一年。除了备受瞩目的2025世界博览会(WorldExpo2025),还有同样在大阪举行的安藤忠雄展《青春》(TadaoAndo:Youth),以及三年一度的濑户内海艺术季(Setouchi Triennale)。

一趟旅程,可以朝圣多位建筑大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你需要亲临现场,在人潮蜂拥中感受世界各地慕名而来、聚集至此的热潮,成为人挤人中的一员,才算赴了这场盛事。

2025世界博览会共有161个国家馆和15个主题馆,各馆的预约制度不尽相同,尽管被多人诟病,大家仍不计人潮在风雨中排队入场,有的人为了成功打卡所有展馆而连去8天,可见世博会的号召力。

此次可说亮点太多,这里仅浅谈日本作为主办方所建造的部分项目。

世博会大水池

首先世博会场由藤本壮介(SouFujimoto)设计,以巨大的木造环形结构(The Grand Ring)将所有展馆收纳于内环和外环之间,营造一种模糊又相连接的“界限”;木环本身由传统木工艺“斗拱”和“榫卯”等技法拼接而成,20米之高之上,周长达2公里的大屋顶可供人行走,让人从高视角360度俯瞰整个世博会,也可以看见这片填海而成的人造岛如何与海水相连,成为世博会大水池的一部分。

大屋檐之下是公共广场和休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木之环的空间,不只是作为一种结构支撑,也展现日本对于传统工艺的自信和创新能力。

成为“垃圾中心”

另外,日本馆不愧是主场馆,其希望传递的理念甚于国家身分于文化象征,当大部分的国家馆都致力展现其代表性国家符号,如非洲鼓、荷兰海盗、菲律宾藤编等,日本馆则选择成为一个“垃圾中心”。

所有世博会的回收垃圾都会往日本馆传送,进行微生物分解产生沼气,为日本馆供电,利用有机废物来回应本次世博会的主题“Desig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

同时这样的工厂作业,却又通过空间设计和展览叙事被巧妙呈现:藻类植物以液体形态在密集交错的运输管中有序地流动,结合镜像效果,充满未来感;包括实验室人员正在进行检测的场景,也像真人秀成为导览途径的一景。

日本馆的建筑设计亦呼应“可循环”的理念,来设计人的动线,走过了3个展区,绕了3小圈一个圈圈回到出入口。

安藤忠雄的绿苹果

 安藤忠雄是享有盛名的日本建筑师,自嘲迈入退休年龄——八十有三,将自己的个展以“青春”为名,在出生地大阪举办。

展出地点位于他参与规划的都市项目Grand Green Osaka中的VS.馆,以“清水模/混凝土”(Concrete)为设计特色,几乎一看到便可与安藤忠雄本人画上等号。

此次展出的内容很丰富,以“回溯过去”出发,衍生了几个板块:“挑战之路”、“安藤忠雄的当下”,还有一比一比例还原的光之教堂场景,以及三面高墙投影的大型作品。

造访当天,有幸遇到安藤忠雄亲临现场分享并签名。他特意为了此次巡回展而设计的绿色苹果,也自嘲卖得比他的建筑作品好。

地方创生各自精采

其次展览也展出了直岛37周年,直岛从一个废弃工业区转型成艺术之岛,规划和改造还早于只办了六届的濑户内海艺术季,或者说濑户内海艺术季始于直岛,从安藤忠雄的Benesse House Museum开始,辐射到其他相近的11座岛屿,各自精彩,如丰岛(Teshima)的美术馆、小豆岛(Shodoshima)的飞天扫帚、犬岛(Inujima)的妹岛和世(SANNA)作品、女木岛(Megijima)的妖怪、男木岛(Ogijima)的猫等。

作为全球争相仿效的“地方创生”(Regional Revitalization)案例,濑户内海只是世界看见这些岛屿重生可能性的窗口。每一届受邀创作的艺术家,都会将作品与地景结合,大多成为留驻的长设作品,融入岛屿本身。

至今建造仍在持续,5月底还有一座直岛新美术馆(New Naoshima Museum)即将开馆。

匠人精神到改革思维
 这几场建筑文化盛事,所体现的不仅是建筑本体,更是建筑师们多年坚持、实践和沉淀的理念,无缝衔接地落实在实体空间中。

在这个对外展示的平台与时机上,日本建筑已经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木工技艺到可持续建筑,从匠人精神到改革者思维。而作为访客,这些努力可能只会在你不经意间感受到。尤其在气候变化的当下,若能在户外找到一个舒适的一角,其背后究竟凝聚了多少设计思考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