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为罗兴亚人挺身而出?

从高处眺望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营内人口过度拥挤,而这些避难所经历5年风吹雨打后,居住环境日渐恶化。
文/图|无国界医生
“过去30年,我的工作一直围绕紧急情况和人道危机。然而,当我置身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Cox’s Bazar)这个现时世上最大难民营内的‘山上医院’,顿时被这个临时设施的庞大规模震慑。”无国界医生于东南亚、东亚和太平洋区伙伴项目总监麦芬(Paul McPhun)如斯说到。
“脆弱的竹棚和胶棚里挤满了人,外面被长达数公里的铁丝网包围。缅甸军方展开残酷的暴力行动至今已5年,此际我想起一位带着6个小孩的罗兴亚人母亲。她说:‘军队残忍地杀害罗兴亚人,烧毁我们的房屋……现在我们都住在难民营里。这5年的生活过得真苦……’
“罗兴亚人活在苦难之中,他们在缅甸遭到迫害;在孟加拉遭到围堵拘禁;在马来西亚等地遭到贩运并成为非法移民。他们的惨况,很快地变得犹如一个无人愿意把它移离炉火的压力锅,谁都怕一触碰便爆炸遭殃。
“孟加拉是唯一一个对罗兴亚人开放边境的国家,目前收容了100多万罗兴亚人,但是孟加拉援助的方向越来越难维持下去,也越来越难获得资助。5年过去,人道应对工作必须从提供最低限度的紧急服务,过渡到更切合长期重新安置的现实需要。
渴望回国
“孟加拉希望罗兴亚人返回缅甸无可厚非,因此仍然接受这种政策转变,即使缅甸早于40年前已剥夺罗兴亚人的公民身分;而我接触过的罗兴亚人,几乎全都渴望回国。不过,自从军方在2021年2月夺取政权后,缅甸一直处于内战状态。
“在缅甸若开邦(Rakhine),该国军方和阿拉干军(Arakan army)的关系越趋紧张。我们在当地的团队切身体会到,仍然留在若开邦的罗兴亚人,他们的生活条件恶劣得不可接受,要把人们安全遣返当地实非负责任的做法。”
此外,罗兴亚人在区内均被视作非法移民,并被存心乘人之危的人剥削。在马来西亚和印尼,乘船抵达的罗兴亚人被拒登岸,当中有人在海上漂流数月,亦有人死于酷热和饥饿。
麦芬继说:“孟加拉认为要独自承受罗兴亚人问题的重担并不公平,而我同意其观点。区内国家已经成为问题一部分,各国都倾向加强边防,而非坚持同心合力寻求解决办法。东盟似乎已经失去动力,既不愿作新尝试,也没有人愿意就这令人担忧的政治问题挺身而出。”

缅甸军方在2017年8月底展开针对罗兴亚人的暴力行动,迫使77万名罗兴亚人逃往孟加拉,至今生活在边缘,包括育有6子女的塔叶芭比冈(Tayeba Begum)。
爆发疥疮
难民营内最近爆发疥疮,骨痛热症个案也越来越多,可见罗兴亚人有紧急医疗需求;无国界医生设施提供的心理健康和非传染疾病诊症次数也逐年增加,反映危机旷日持久。
“在科克斯巴扎尔,我们的心理健康专家表示,了解到自己无法解决罗兴亚人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后,他们的情绪也被淘空。每节心理社交对谈完结,病人还是要继续面对茫茫前路,在危险日增的拥挤营地里生活。
“要争辩这是个成功的应对项目实非难事——它减少了人命损失,缓减了最严重的痛苦,并在混乱之中创立秩序。可是我们仍须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成为了围堵(或镇压,甚至种族隔离)制度的同谋,令这群无家可归的人受苦?
“现实情况是我们正代替缅甸补偿其过失,亦正努力应对政治不作为的后果。区内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无能,导致无法一同觅得长期有效的措施,甚至连权宜之计亦欠奉,遑论更好的解决办法。”

无国界医生于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内营运“山上医院”。
感激庇护 渴望回国
尽管罗兴亚人的处境似乎了无希望,但他们仍十分感激孟加拉提供庇护。他们不认为自己是无国籍者,反而是被夺走了公民权,一个他们有史以来都认定是自己所属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权。他们大多都渴望回国,但不会重蹈历史覆辙冒险,因为他们的孩子可能随时被带走,从此不能相见。
麦芬说:“从无国界医生的山上医院往外看,我意识到大家必须对抗这种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仍然有些事情可以做,而其中一个着手之处,就是结束区内苛刻的难民政策。”
重新安置
澳洲的新任政府可以先从罗兴亚人问题开始,为人道和团结奠定基础,向居于马来西亚和孟加拉的罗兴亚人开辟重新安置的途径。澳洲可以重新调整区内打击人口贩运的支援工作,更包容地接收合乎难民资格和理应受到额外保护的人。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必须更宽待难民。难民不应被视作非正规经济移民。虽然两者都非常脆弱,但难民是为了逃避迫害而寻求庇护,因此需要特别保护。
领导角色
缅甸的外交渠道必须保持畅通,以达至更有力和一致的区域和国际方案,而中国应从中担当领导角色。中国可以牵头就罗兴亚人从孟加拉安全回国进行谈判,但谈判时必须考虑如何补偿罗兴亚人失去的财产和生计。回国绝对不只是政治姿态,亦必须解决罗兴亚人的问题。
“若他们不能实实在在安全返回缅甸,我很担心未来的情况。在缺少基本保障和希望的环境,人们能活多久?创伤会日积月累。经历了40年的无国籍和不公对待后,我担心我们提供的护理,仅能让人们继续在绝望中苟延残喘。”

在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难民营内,无国界医生人员向罗兴亚妇女进行健康推广,提高她们对寻求医疗护理的意识。

医疗物资短缺医院不胜负荷 无国界医生吁立即停火

(加沙市30日讯)自上周五以来,以色列军队加剧轰炸,把加沙北部夷为平地,平民无处避难。当地的通讯一度全面中断,进一步限制统筹和提供医疗人道援助的能力,无国界医生曾与大多数巴勒斯坦员工失去联系。
无国界医生巴勒斯坦员工继续在加沙的医院工作,但医院因挤满病人而不胜负荷,另外,亦有数万人在医院寻求安全避难所。故此,以色列军方要求医院撤离的命令既不可能做到亦很危险。
无国界医生国际主席贺历图医生表示:“无助的人们正遭受可怕的轰炸。家家户户无处可逃或藏身,他们正面对地狱般的情况。我们现在必须停火,同时亦需要立即恢复当地的水、粮食、燃料、医疗物资和人道援助。”
26吨医疗物资经埃及转运
在埃及红新月会的协调下,无国界医生昨天捐赠的26吨医疗物资已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专机成功送往埃及,这批医疗物资可应付800宗外科手术,并将运往加沙的医疗设施。无国界医生与加沙多间医院一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由于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实施全面围困超过三星期,当地的医疗设施已挤满病人,医疗物资亦相当短缺,因此这批物资需要尽快运抵当地。
贺历图医生表示,无国界医生已准备好提升在加沙的救援能力,“我们运送医疗物资的团队已随时待命,只要条况许可,能立即进入加沙支援紧急医疗工作。”
然而,他强调若当地继续遭受密集和猛烈的轰炸,任何增加医疗援助的努力只会是徒然。

无国界医生独立救援组织
无国界医生是一个独立的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致力为受武装冲突、流行病、疫病和天灾影响,以及遭排拒于医疗体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无国界医生只会基于人们的需要提供援助,不受种族、宗教、性别或政治因素左右。
因以色列拥有稳健的紧急和医疗服务,无国界医生目前在该国并未开展任何医疗项目,但曾向以色列的医院表示愿意支援他们治疗当地的大量伤者。
目前无国界医生仅在巴勒斯坦地区开设项目,因此基于组织在当地的病人和员工的亲身见闻而报告有关情况。
新闻来源:香港 O1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