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开明派 锺沛璋飘逝
报道:江迅
被境外媒体视为中共党内“开明派”、“改革派”、“民主派”、“自由派”标签人物锺沛璋,于2月6日去世。
这位曾在1989年“六四”事件中同情学生的中宣部新闻局前局长的去世,在中国政坛激起不小的话题涟漪。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于10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习近平母弟送花圈
令人意外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母亲齐心、胞弟习远平等人罕见送花圈,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胡启立夫妇、国家前副主席李源潮等也都送上花圈,已故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赵紫阳秘书、“六四”后曾遭判囚7年的异见人士鲍彤送的花圈,与中共退休政要送的花圈同场,引发关注。
遗体告别仪式上,锺沛璋的灵柩盖上中共党旗,中宣部领导和各界人士近200人出席。
锺沛璋子女通过微信称,“家父于2月6日上午9时57分去世,享年96岁。根据他本人生前意愿,丧事一切从简。特别是疫情期间,尽量需要遵守相关规定。敬请大家各自保重身体。我们可以代为以挽联的方式表达悼念”。
98岁的前新闻出版署长、《炎黄春秋》社长杜导正用毛笔书写条幅,送去锺家:“沉痛悼念锺沛璋老朋友!你与我有深交,你是一位有独立的、有信念、有志向、有品德的中国老共产党员。我很难过。但愿你在天国中,照样活得自在、活泼。老友杜导正并率儿女杜淩、杜莉、杜星、杜明明、杜小雷。”
锺沛璋是前《炎黄春秋》老编委。锺生前好友及部属纷纷撰文悼念,“在坚持11届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上他坚定不移,锺佩璋与一大批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当得起‘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崇高评价”,“在今天的中国,像锺沛璋这样,仍怀有一颗理想主义之心,仍在为舆论自由之梦呐喊的人,似乎已经不多了”。

鍾沛璋
推动新闻和媒体改革
锺沛璋1924年生于上海,1939年加入中共,曾创办上海《青年报》,任总编辑,其后担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副社长,以及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办了颇具影响的《东方》杂志,着有《献给正在思考的大学生》、《奋起集》、《时代召唤着新人》等。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一个老共产党人的世纪思索》收录他晚年的大部分文章,《民主宪政是中国人民的康庄大道》、《何时能见开一代民主新风》等文章的题目,大致可显示他思考的路向,不过,在他为新闻和出版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上,他的这部书只能以自印本方式问世。
早在2011年12月,他在腾讯新闻《大师》访谈节目中谈到政治改革滞后的话题时说:“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当时学生游行,打的大标语‘妈妈我们没有错’,把示威的对立面称为‘妈妈’,这是全世界没有的这种情况。
“抗议游行的对象,把抗议游行的对象看成自己母亲,是对母亲提意见,妈妈我没有错。当时也有人打着标语‘反对垂帘听政’。胡耀邦、赵紫阳就不能做主,有邓小平垂帘听政,这就触犯了邓小平,其实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早就说了,经济改革能不能成功,最后要看政治改革能不能成功。但是1989年之后,他看到人民矛头对准他了,他就不提政治改革了,慢慢就形成了权贵资本主义。”
主张开放舆论
当年,前总书记胡耀邦提出全面改革,在中宣部新闻局任职5年,锺沛璋以推动新闻改革、推动传媒改革作为一个工作重点,他推动党政分开、舆论监督,应恢复新闻出版署。
他曾跟前总书记江泽民一席谈,谈民主宪政,要“改天换地必须要民主宪政,民主宪政第一步就是要开放舆论,人民要有说话的权利,要有监督官员的权利”。他跟江泽民谈的时候,江记了16张纸,还把王沪宁(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叫来一起听。锺沛璋事后回忆说,“江泽民他心里都有数,但他不想动”,“他都知道,但他不想改革”。
撰文批评部长吃霸王饭风波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商业部长王磊到北京丰泽园饭店吃客饭,付的钱连一碗汤钱都不够。当时青年厨师对这个现象不满,指出是吃“霸王饭”,向中纪委反映,中纪委核实后就批评商业部长占便宜吃饭,这个不良之风不好。
主政《中国青年报》的锺沛璋得知消息就派记者专门采访揭露这个事情,引起很大震动。一个小饭馆的“店小二”厨师来批评中央大部长,从来没有这种事情。当时很多年轻人看破红尘,看到这个报道敢于说真话,都触动很大。但中央也有人认为怎么能这样批评呢?是谁同意这样批评的?锺沛璋当时在《人民日报》写了篇大文章《开一代民主新风——评厨师批评部长》,指出这是党内一种新风气,不是要把王磊批倒,他检讨了,付了钱了,他的威信就更高了,党的威信也高,群众关系也好了。
2月11日大年夜,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政治秘书鲍彤写了一文纪念锺沛璋也谈到此事。
《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当天上午,恰逢国务院例会。9时开会,赵紫阳到会前,照例是大家三三两两“开小会”时刻。有人提到是日《中国青年报》的这篇报道。副总理万里没有听清楚,问“什么事”?有人就向他解释。万里说:“我不知道啊,报纸为什么不跟国务院打个招呼啊?”此时,赵紫阳进来了,见大家议论纷纷,就问什么事,万里复述了一遍。赵当即表态附和:“是啊,报纸批评国务院部长,应该跟国务院打个招呼。”接着,例会开始。
鲍彤说,那一整天,他为赵紫阳说的那句话感到心里纷乱。晚上回家,仍心神不定。有人敲门,来的是锺沛璋。锺开门见山,只说了一句:事实是经过核实的。只问了一句:如果批评部长应该跟国务院打招呼,是不是批评处长应该跟部长打招呼,批评厅长应该跟省长打招呼,批评老百姓应该跟居民委员会打招呼?报纸以后该怎么工作?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缅甸空袭持续 灾区救援受阻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取自缅媒《伊洛瓦底》
报道:笔锋
缅甸地震后内战持续,军政府甚至空袭灾区。若无独立机构监督,停火协议只是一纸空文。
缅甸中部3月28日发生里氏7.7级地震,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队与物资正对灾区施予援手,但缅甸的内战仍持续,军政府仍空袭包括灾区在内的地方,显示停火协议并未完全落实,对救援行动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使当地人道问题进一步恶化。
缅甸军政府在地震后宣布停火,期限已在4月30日届满,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仍未表示会否延长停火协议。但外交官和分析家认为,延期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军政府并未遵守协议。
根据驻扎在缅甸的一个人道组织估计,在地震发生后的25天内,全国各地共发生了278次空袭,次数与地震前并没太大分别,而许多空袭是发生在灾区,绝大部分空袭是由军政府发动,导致平民死伤惨重。而联合国人权办公室的数据更显示,地震后发生军事袭击的次数甚至高于地震前,反映所谓停火只是一纸空文。
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正在积极促成缅甸交战各方延续扩大停火,但持续的空袭使各方不看好其结果。
缅甸民主派的民族团结政府外长辛玛昂表示,违反停火协议暴露了军政府国家管理委员会“只在纸面上作出保证”的本质,他们的空袭仍然日复一日地持续着。
4月20日安华在曼谷与敏昂莱会面后,大马军方在缅甸实皆地区部署了一所野战医院,以救治地震伤者,已有500多名病患接受治疗,预计该医院将运作1个月,但由于袭击事件仍在发生,布城正在评估该医院的安全风险。
缅甸军政府的袭击引发人们对缅甸缺乏独立停火监督机制的担忧,泰国前外长卡西表示,单方面停火是不可能的,需要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以各方联合声明为基础,落实全面停火,并建立国际监督机制以确保停火顺利进行。不过,缅甸专家承认,尽管敏昂莱控制着全国不到一半的领土,但他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对安华来说,向敏昂莱施压无疑是一个挑战。
在停火问题仍悬而未决之际,联合国的最新消息透露,地震最严重地区有630万人需要援助,而其2.75亿美元(下同,约11.77亿令吉)的募款目标仅筹集到3300万美元。地震也加剧了缅甸的人道危机,根据联合国估计,在地震发生前缅甸已有三分之一人口(约1860万人)需要援助,灾后的情况显然更恶劣。因此,各方应该努力促成缅甸落实停火,缓解人道危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