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李兴裕:美国关税冲击收入 大马减财赤恐不达标

(吉隆坡7日讯)考虑到美国即将实施新一轮进口关税制度所带来不确定性,大马或将面临财政收入骤减,削减财政赤字不达标的风险。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表示,根据2025年财政预算案,政府原定将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削减至3.8%,为疫情以来首度低于4%。不过,随着调高税率及削减补贴等紧缩措施被迫延后,达标的难度大增。

由于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外部冲击,政府在财政上采取更谨慎策略,推迟增税与削减补贴。

政府原定于本月1日实施的销售及服务税(SST)扩大征税范围计划,在最后一刻被宣布推迟,涉及超过4000项新商品,预计原可为国库带来50亿令吉收入。

与此同时,政府也暂停了原定6月落实的RON95汽油补贴合理化措施,并考虑改为只排除最高收入的前5%国人,或透过身分证识别系统进行两级定价,以减少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冲击。

或加码电费补贴

此外,大马也将面对7月电费上涨14%的压力,政府可能需要在原有60亿令吉补贴基础上进一步加码。

与此同时,政府最新公布的今年首季GDP初步增长率仅为4.4%,不仅低于市场预期,也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远低于2024年第二季的5.9%。”

自4月2日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该中心已将我国在今年的GDP增长预测从5%下调至4%,预料整体经济将面临下滑1至1.5个百分点。

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李兴裕表示,尽管短期内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高,但若逆风持续,2026年恐面临更大衰退风险。

美国宣布向大马征收24%的关税,但已暂缓执行90天。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本周一(5日)在国会特别会议上表示,若正在进行的谈判取得进展,美国有可能减少对大马实施的对等关税。

尽管如此,安华认为,我国今年仍可能无法达致经济增长4.5至5.5%的目标,而政府将在美国关税政策最终定案后,重新调整该预测。

反对党领袖拿督斯里韩沙再努丁、峇眼国会议员林冠英,以及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皆呼吁政府暂缓电费上涨与销售及服务税扩展计划,以减轻企业与民众负担。

 

 
 

 

反应

 

名家专栏

欧洲前瞻机遇可期/奕帆丰顺

在特朗普撤回对北约的安全支持后,欧盟意识到追求军事独立的紧迫性,这促使该地区的国防预算激增。

在欧盟层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了“重新武装欧洲”(ReArm Europe)计划;这是一项为期四年的8000亿欧元(约3.82兆令吉)财政刺激方案,旨在将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由1.9%提高至3.0%。

与此同时,德国一改传统上对举债的保守态度,将国防支出从财政支出上限中剔除,并推出了一项规模达5000亿欧元(约2.38兆令吉)的基础设施与国防基金,标志着政策方向的重大转变。

这些措施共同提振了整个欧洲的市场情绪,4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27个月高点,表明工业领域已出现触底反弹的早期迹象,而工业生产的改善则进一步支撑了这一趋势。

4月通胀率由此前的10.6%高点大幅回落至2.2%,主因是能源价格下跌。服务业通胀率也由5.6%降至3.9%,反映出更广泛的通缩趋势。

复苏迹象需更多信号

随着通胀压力缓和,欧洲央行在连续七次降息后,目前有望进一步降息,从而降低借贷成本并支持经济复苏。

尽管通胀缓解,消费者购买力有所提升,但消费尚未出现明确的复苏迹象。前几个月零售额增长依然疲软,尽管最新的3月数据略强于预期。然而,整体趋势仍表明家庭行为谨慎,储蓄率仍远高于长期平均水平。

在俄乌战争、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以及特朗普再次当选引发的地缘政治担忧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防御性储蓄需求有所增加。

欧洲天然气价格较2022年的峰值大幅回落,缓解了制造业面临的战后最大成本负担之一。尽管如此,天然气价格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继续拖累该地区的企业竞争力。

制造业PMI指数一直处于收缩区间,当前反弹是否标志着真正的转折点或仅是初步复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税威胁出口前景

除了不确定性之外,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也给欧洲的增长前景带来了额外的风险。美国是欧盟商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占欧盟出口的20%以上。

据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称,受近期美国关税措施影响,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率,可能会由1.47%大幅上升至15.2%。由于欧盟GDP中有相当大比例依赖出口,这些关税的实施将危及欧洲的经济增长前景。

掌握若干反制手段

不过,欧盟仍掌握若干反制手段。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欧盟的反制措施可能会遏制甚至扭转美国的部分关税。

欧盟已采取针对性关税措施,对价值高达135亿美元(约567亿令吉)的美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

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欧盟还有更强硬的选择,例如收紧对在欧运营的美国科技公司的监管。鉴于欧洲是美国科技巨头产品和服务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任何针对这些公司的措施都可能打击美国经济的核心支柱。

尽管如此,欧盟仍不愿激进地升级冲突,但仍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随着美国退出全球贸易,其他国家可能会使其贸易关系多元化,并组建新的联盟。在此背景下,欧洲可能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这一转变也可能对欧元构成支撑,尤其是在欧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情况下。欧元的广泛使用将有助于降低整个欧元区的融资成本。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和大学等独立机构以及法治的挑战,使得欧洲的制度框架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稳定。欧盟对法治的承诺及其制衡体系,仍然是其基础优势。此外,欧洲继续对贸易和外资保持开放态度。

欧美创新差距不断扩大

然而,诸多挑战仍取决于长期延宕的改革能否推进,其中包括构建更大、更深层次的资本市场。欧洲在人工智能竞争中落后,芯片、语言模型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最大的进步都由美国公司主导。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欧洲研发投入不足。欧盟和美国之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差距扩大,主因是欧洲风险投资市场尚不发达。2023年,美国风险投资规模是欧洲的三倍,吸引更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前往美国融资。

人口老龄化加剧挑战

由于获得风险投资和政府资金的渠道有限,欧洲初创企业往往被迫依赖银行贷款或寻求海外融资,这抑制了创新能力。

除非资本市场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否则欧洲在生产率增长方面将进一步落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加剧了这一挑战,这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也对生产率施加了更大压力。

尽管宏观指标尚未显示出明确复苏迹象,但部分行业展现出韧性与机遇。

欧洲医疗保健行业汇聚了众多跨国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有望受益于全球对减肥和糖尿病治疗药物(尤其是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药物)激增的需求。减肥药物的销售额预计将创历史新高,以及在提高减重效果方面的最新进展等因素,均可能推动股价强劲上涨。

另一个可能带来更强劲表现的行业是科技行业。尽管科技在欧洲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一些关键公司在其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一家值得一提的公司是阿斯麦(ASML)。它在光刻技术方面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以其突破性的极紫外(EUV)光刻机而闻名,台积电和三星等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均采用该设备来制造其最高端的芯片。

鉴于EUV技术的复杂性及其涉及来自数千家专业供应商、数十万个组件构成的供应链,超越阿斯麦并非易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