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稀土影响力/潘政麟

稀土元素因其在现代科技、国防等关键领域中的不可或缺性,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

马来西亚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一员,其稀土产业发展动态对全球稀土市场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影响。

2023年,大马境内发现大量非放射性稀土矿床,使我国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稀土储量国家。这一发现不仅标志着马来西亚在全球稀土市场地位的提升,也为其发展自主稀土产业链提供了可能。

然而,开采与加工稀土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尤其是辐射废弃物处理,一直是困扰大马的主要挑战之一。

体现双边策略

过去,由于莱纳斯公司在当地设立的稀土加工厂未能妥善处理废弃物,引发连串环保争议,这也是我国在推动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的矿藏发现,我国政府开始寻求更为灵活的政策调整和国际合作策略。一方面,大马希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环保问题,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试图在中美两大阵营之间寻求平衡,既不愿错失与中国这样的稀土强国合作的机会,也不想完全脱离西方阵营的支持。

这种双边策略体现在大马对外开放稀土开采权给“中国以外”的外国公司竞标,以及积极探索与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合作可能性上。这些举措无疑将对全球稀土战略格局产生影响。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来说,确保一个稳定且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稀土供应来源至关重要。而对中国而言,如何在保护自身稀土技术优势的同时,又能有效扩展其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影响力,是一个必须谨慎考量的问题。

牵动全球目光

此外,随着越南等其他稀土资源丰富国家加入国际稀土合作,未来的稀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总结来说,马来西亚稀土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机遇与挑战。从短期来看,解决环保问题,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从长期来看,如何在国际稀土市场中找到自身定位,并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稀土产业链,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方向。

无论结果如何,我国在稀土领域的每一步动作都将牵动全球目光,其最终走向,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反应

 

德国之声

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集中 中国主导地位引发担忧

(巴黎25日讯)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警告,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所需关键矿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国家,尤其是中国。

这种集中趋势可能加剧供应中断风险,推高消费成本,削弱产业竞争力。

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周三发布报告指出,铜、锂、钴、石墨和稀土等对绿色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其全球供应正愈发集中于少数国家。2024年,这些矿产中排名前三的生产国合计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86%,相比2020年的82%进一步上升。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目前是全球20种战略性矿产中19种的首要炼制国,平均掌握了约75%的市场份额。这一格局加剧了全球经济对中国产能的依赖,也放大了因极端天气、技术故障或贸易摩擦而引发供应冲击的潜在风险。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Fatih Birol)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关键矿产供应链极易受到供应中断的影响,一旦发生,将引发消费者成本上升,并削弱产业竞争力。”他强调,能源安全的“黄金法则”是多元化,这同样适用于经济安全。

比罗尔还提到,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而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所引发的能源危机,以及新冠疫情期间的全球芯片短缺,都是典型的警示案例。他认为,单靠市场机制难以应对当前挑战,政府应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工具,推动关键矿产开发的多元化。

除了中国,印尼近年来在镍产量方面增长迅速。镍是电动车电池和不锈钢制造的关键原料。此外,中国已开始对包括石墨在内的多种关键矿产实施出口限制,并强化对其他品类的管控。

报告指出,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推动下,美国制造业已受到一定压制,特别是在芯片、机器人、电动车、电池和军用设备等领域。特朗普在重新执政后的前100天内,将减少对外国关键矿产依赖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复苏的重要议题之一。

除中国外,特朗普政府本月早些时候还与乌克兰签署一项协议,取得其关键矿产资源的开采权。与此同时,美国也在推动加速深海采矿,引发环保组织强烈反对。此外,特朗普于今年2月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加快铜矿等矿产开发许可流程,并正在评估刚果(金)的矿产提案,甚至试图促使格陵兰向美方提供更多矿产资源。

虽然目前全球矿产市场整体供应充足,价格普遍下滑,但IEA警告称,电网和电动设备核心原料——铜的供应将在2030年前出现约30%的缺口,难以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需求。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