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未售屋价比可负担高3倍 供需错配人民买不起房

(吉隆坡5日讯)国内目前未售房屋平均价格达60万2186令吉,几乎是真正可负担房价21万6000令的3倍。

根据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标准,房价应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3倍,而我国家庭年均收入约7万2000令吉,意味着房价与购屋能力之间存在严重错配。

中低收入群难负担

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上未售出房屋的平均价格,已超出该标准约2.79倍,反映出中低收入群体难以负担当前屋价,房地产市场与实际需求出现严重脱节。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房地产经济与金融高级讲师副教授纳吉拉扎里博士指出,主要问题在于所建房屋的类型与价格无法符合B40与M40群体的购买能力与实际需求。

他认为,市场真正的购屋需求来自40%最低收入群体(B40)和40%中等收入群体(M40),他们寻找的是可负担的住房,而非豪华单位。

纳吉拉扎里说,B40群体能负担的房屋价格为约14万4000令吉,而M40群体约为28万8000令吉。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房屋平均价格,分别高出这两组收入群体可负担范围的4.18倍及2.09倍。

“另外,房贷审批日趋严格,许多有购房意愿者因为债务收入比过高,或信用记录不佳,而无法获得贷款。”

他提醒,未售房屋数量持续累积,不仅会影响发展商的现金流,也可能导致银行面对更多不良贷款(呆账),进而对国家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尽管市场对高楼住宅的需求减少,发展商却仍倾向推出共管公寓及高楼住宅项目。

“这种现象背后有几个因素,包括都市土地有限、高档单位利润更高,以及这类项目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批准。

“有部分发展商仍相信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将维持对高楼住宅的需求。但现实是,吉隆坡的豪华公寓空置率已高达28.7%。”

此前有报道指出,截至去年杪,全国共有2万3149个建成但未售出的住宅单位,总值高达139.4亿令吉。其中,公寓与共管式公寓占60.5%的比重。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房价跌幅扩大 楼市问题仍难解

(北京19日讯)中国4月份房价跌幅扩大,表明在政府全力应对美国关税战之际,楼市低迷仍是困扰决策层的棘手难题。

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数据,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2%;3月份降幅为0.08%。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41%,3月份降幅为0.23%。

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经济增长,最近刚刚出现缓解迹象,而贸易战有可能加剧市场困境。尽管美国和中国上周在关税问题上休战,但在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中,贸易摩擦影响可能会加剧工人困境,抑制住房需求。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房间里的大象,”澳新银行经济学家杨宇霆等人近期在报告中写道。“关税冲击是由不可预测性而非关税本身造成的。”

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价跌幅有所收窄。国家统计局称,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55%,3月份跌幅为4.99%。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6.76%,前月为下降7.25%。

继续支持消费信心

中国领导层上个月表示要“充分备足预案”,应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以耐心的姿态捍卫经济增长。当局重申将继续执行现有的楼市扶持计划,例如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并简化地方政府收购存量房的政策。

高层官员层表示,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将有助于中国抵挡美国关税上调的影响。中国转向促进消费政策,其中包括努力提高家庭收入、提供消费补贴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我们认为政府提振房地产行业的决心增强,”标普信用分析师陈爱德华(译音)表示。“这对于支撑消费者信心至关重要,而北京方面已将此做为经济重点。”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