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职场文化 不追求职位头衔 Z世代更看重自我成长
(吉隆坡2日讯)Z世代虽是职场最年轻的一群,却正逐步重塑职场文化,不再追求职位头衔或工作保障,而更看重工作的意义与个人价值。
国家稻米公司(BERNAS)人才发展部主任帕拉卡什指出,Z世代是首批真正的“数字原住民”,出生于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更倾向寻找符合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使命型工作”。
“他们关注社会影响、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推动雇主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不只是薪资,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较X世代和千禧世代,Z世代更敢表达、重视情绪,有时被贴上“爱哭”的标签,但他们更倾向追求有意义、具弹性的发展机会,而非传统的升迁阶梯。
偏好引导非控制领导
拥有15年人力资源与人才管理经验的帕拉卡什说,Z世代偏好引导而非控制的领导风格,并愿意离开不符合自身价值的组织。
“他们在面试时最常问的是:‘我会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资源与支持?’ 他们关心的不是5年后发展,而是入职后下一阶段成长路径。
“当他们的想法被否定时,不会默默接受,而是期望有对话、并提出替代方案。
“他们希望职场能持续支持他们的成长,拥有教导型而非命令式的主管,能定期沟通、给予他们贡献的空间。”
他指出,Z世代倾向选择具弹性的工作方式,例如远程办公、弹性工时与任务自主权,不喜欢被微观管理。
他强调,尽管常被误解为抗压能力差或不合群,Z世代其实愿意接受真诚交流与具有同理心的反馈。
“他们理想的领导风格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沟通、教导型支持以及基于信任的授权。他们不等公司改变,而是具备创业精神,勇于另辟蹊径。”

莫哈末礼占
适当引导可发挥巨大潜力
国家技术青年组织(Belia Mahir)主席莫哈末礼占认为,Z世代并非“问题员工”,只要适当引导,就能发挥巨大潜力。
“问题不在于他们,而是我们对他们的理解需与时俱进。Z世代工作有意义、沟通透明,并能积极参与。他们拒绝不公平或守旧制度。我们需要在职场上建立‘青年与成人伙伴关系’,互相倾听、彼此尊重。”
他也指出,如今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强调个人时间、家庭与心理健康,不愿被死板的工作制度束缚。
“这并非软弱,而是他们希望过上更健康、更有生产力的生活。他们更倾向选择重视休息时间、拥有健康职场文化与弹性制度的公司。”
他补充,Z世代的心态也受到生活成本上涨与长期工作保障日益流失的影响,许多年轻人亲眼见证父母的“稳定工作”并未提供真正的安全感。
【南视界】职场上 你也有“害怕被淘汰症”吗?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职场焦虑日益普遍,“害怕被淘汰症”困扰着许多人。随着AI与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员工甚至高层管理者担忧自身技能落后,这种恐惧不仅阻碍个人发展,也可能抑制企业创新,导致团队抗拒新技术,影响跨世代知识传承。
然而,Z世代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擅长运用AI与自动化工具提升效率,并通过“反向导师制”帮助年长同事适应新技术,形成双向学习机制。这种跨世代合作,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克服“害怕被淘汰症”,企业需营造鼓励学习的包容文化,提供技能提升机会,同时领导者应以身作则,推动全员成长。职场竞争力并非取决于个人经验,而是团队能否共同进步。唯有拥抱学习,才能让淘汰焦虑成为过去,迎接更高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