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重启合作签署重建协议 强调资源自主与经济共赢

斯维里登科
(华盛顿1日讯)美国与乌克兰签署一项“重建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经历白宫高调冲突、暂缓原协议两个月后,重新回到合作轨道。新协议将设立投资基金,推动乌克兰战后重建,并为美方企业带来投资机会。
协议由乌克兰副总理斯维里登科在华盛顿签署,她强调乌克兰将保有关键矿产资源的完整主权:“资源的开采方式与地点,将完全由乌克兰国家决定。”
她指协议中不含任何有关乌克兰偿还美国债务的条款。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设立一项“重建投资基金”,以资助乌克兰基础设施、能源、科技等领域的重建项目,并确保双方的资产、技术与能力能共同推动乌克兰经济复苏。
虽然新协议是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原定签署、但因白宫会谈破裂而搁置的旧协议完全相同尚不明朗,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该协议向俄罗斯“清楚传递讯号”,显示特朗普政府“坚定承诺于一个自由、主权且繁荣的乌克兰”。
贝森特在声明中指出:“特朗普总统当初设想的这项伙伴关系,旨在展示美乌两国人民对乌克兰持久和平与繁荣的共同承诺。任何资助或支持俄罗斯战争的国家与个人,都不会从乌克兰的重建中获益。”
这项新协议,也被视为对特朗普政府强调以“经济合作取代无底线援助”,并寻求将乌克兰资源开发纳入美方投资架构。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允许美企参与乌克兰矿产开发是“乌克兰偿还美方军事援助”的一种方式。
贝森特在协议签署前还透露,乌克兰曾于最后时刻提出修改意见,但美方“相信乌方会重新考虑”。最终,双方仍顺利完成签署。
美国财政部则补充指出,这项重建基金“反映出美国人民自2022年俄乌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对乌克兰防卫所提供的重大财政与物资支持”。
吴逸平:审查易风险低 马中可合作“非敏感技术”

吴逸平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16日讯)面对美国“有条件”的芯片出口管控,长期奉行中立外交立场的大马,或将面临更艰难的平衡挑战,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认为,马中双方可优先在不涉及美方敏感限制的“非敏感技术”领域深化合作。
他说,我国可以和中国在其他高科技领域合作,例如芯片后段封装与测试(封测)、人工智能边缘运算终端(如安防与工业控制设备)、云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以及不依赖硬件的平台型软件系统,而这些领域相对容易通过国际合规审查,风险较低,合作空间广阔。
免灰色地带影响供应链
“面对当前科技脱钩与出口管制趋势,中总呼吁大马企业在与中美科技伙伴合作时,加强合规意识,特别是在实体清单、再出口管制及终端用途申报方面保持警觉,以免无意中触碰‘灰色地带’,影响供应链稳定。”
吴逸平今日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如此表示。
他说,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因为地缘位置、外交政策与中立立场,被视为区域“科技平衡者”。
“我们与中美双方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向来奉行不结盟与规则导向的对外政策,因而具备独特优势,能够在科技供应链中发挥桥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拓展与其他国际科技强国的合作关系。
“多边合作可助本地企业分散风险,更可提升马来西亚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真正走向国际舞台。”
倡设高科技出口合规监管框架
面对日益严峻考验的环境,吴逸平也建议政府应未雨绸缪,研究设立本地“高科技出口合规监管框架”,以应对未来可能加剧的国际审查。
“中总建议设立高科技合规辅导平台或监管工作小组,协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合规能力,包括合约审查、风控培训与出口流程咨询,避免受制于外部政策变化。
“马来西亚应继续强化与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科技领域的合作架构,同时也应积极拓展与欧盟、日本及韩国的科技标准对接,确保本地企业能在多边高科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吴逸平指出,鉴于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我国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政府也是时候考虑是否应设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制定标准、合规监管及资源整合方面,协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业者稳健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取消部分芯片出口限制,被视为我国获取更多先进半导体芯片的契机,有望带动本地技术水平提升,并逐步进军价值更高的上游芯片设计领域。
然而,美国同步加紧对华为芯片使用的监管,凸显其遏制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意图,也反映出“科技脱钩”趋势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