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投贸部:料2030年 清真业将贡献10.8%GDP

(吉隆坡30日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秘书长(工业)拿督哈纳菲指出,清真领域占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很大部分,预计到了2030年,其贡献将达到10.8%或2310亿令吉。

他说,这项增长主要是由强劲的食品、金融和旅游等领域的清真生态系统所推动。

他今天代表投贸部长东姑扎夫鲁为第21届马来西亚国际清真展(MIHAS)主持软推介时说,来自回教徒和非回教徒的清真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取得显著增长。

哈纳菲强调,全球清真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价值已超过3兆美元(约12.975兆令吉),预计到了2030年将达到5兆美元(21.625兆令吉)。

他说,大马在清真领域的领导地位,证明我国持续的创新和奉献。

“马来西亚继续维持其在全球回教经济指标连续10年的领先排名地位,紧随其后为沙地阿拉伯、印尼和阿联酋。”

他指出,我国的优势在于回教金融、清真食品、媒体和休闲;2024年,马来西亚的清真产品出口额达617亿9000万令吉,同比2023年的537亿2000万令吉增长15%。”

哈纳菲说,MIHAS在过去20年成功提升马来西亚在清真产品及服务业的全球影响力,它已发展成为一个连接马来西亚企业与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买家之间的重要平台。

此外,大马对外贸易发展局(MATRADE)主席拿督斯里理查马力肯致词时说,马来西亚国际清真展去年成功举办,证明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去年会展销售额达43亿令吉,同比增长34%,并吸引来90个国家的4万3000人参与其盛。

“今年的清真展由Qube Integrated管理,并得到Bubbles O2 和大马邮政公司的支持,更多的赞助商将在9月份公布。”

根据清真展脸书,2024年马来西亚清真产品出口额达到617亿9000万令吉,较上一年的537亿2000万令吉增长15%。马来西亚今年的清真产品出口目标是631亿令吉。

第21届马来西亚国际清真展将于9月17至20日,在吉隆坡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展览中心 (MITEC)举行。

 

 
 

 

反应

 

财经新闻

国债近1.3兆但结构稳健 大马未陷破产危机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1日讯)截至今年3月底,大马国债已攀升至1.277兆令吉,高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62.2%,不禁令人担心,这是否我国经济下行,各种不利影响将陆续涌现的先兆?

然而,接受《南洋商报》访问的2名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大派定心丸,强调大马不仅并未陷入“破产”危机,依然具备偿债能力,而且经济基本面完好无损。

根据国家银行最新报告显示,我国近1.3兆国债当中,9937亿令吉或高达约78%是国内债务,外债虽小幅增至2837亿令吉,但只占总国债约22%,当中有2603亿令吉是非居民持有的令吉债务,国外贷款维持234亿令吉。

经济学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指出,我国的债务以中长期为主,70%以上由本地投资者持有,多为马币计价,外币债务仅占2%,降低了汇率风险和短期再融资压力。

“债务水平虽高,但结构稳健,且政府有法律机制限制债务比例,财政风险可控制,而且也不存在资本外逃风险。”

专家也提到,财政赤字数字需结合经济周期来看,今年首季的财赤为219亿令吉,虽仍较大,但已低于去年同期的264亿,显示财政收入增加和支出减少的积极信号。

国债续攀升,专家怎么看?

●我国财政状况稳定

●财政健康非仅看总债务

●积极防止国债财赤扩大

●情况没改善外资或撤离

●债务整体风险仍可控

●盲目减债恐适得其反

李兴裕:大马仍具还债能力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指出,我国目前的确面对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债务不断攀升的双重压力,但整体情况远远未恶化至“国家濒临破产”的地步。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真正的破产是指国家无法偿还债务利息,但目前我国依然具备还债能力,同时没有双赤字的情况。

不过他提醒,若财政状况未能改善,国际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可能会逐渐失去信心,导致外资撤离、借贷成本增加等连锁效应。

“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他表示,政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整顿财政体系,防止赤字继续扩大,并加强债务管理机制,以确保国家财务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政府每年都设定财政赤字目标,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必须大量举债,否则债务就会继续攀升。”

近年来,政府在财政问责法令下采取措施,将国债占GDP比例控制在60%以内。

李兴裕坦言,实现这个目标仍需时间。

偿债成本负担重

他说,政府开销中最大一块是还债支出,仅2024年就高达15.8%,预计今年更将上升至16.1%,这是不健康的水平。

“我们希望不要超过12.5%,如果不加以控制,债务负担或将进一步加剧。”

李兴裕表示,我国未来仍会努力履行偿债责任,这是确保国际投资者持续信任的关键,尤其关系到我国债券市场的稳定。

他表示,国际投资者都会定期评估一个国家的财政健康状况,若信心不足,便可能停止购买债券或大规模撤资。

他指出,虽然我国大部分债务是以令吉计价,但在全球资金流动快速的环境下,外资可能会因市场动荡而撤资。

“我们必须打造一个稳定的财政形象,让外资觉得我们的债券市场是安全的避风港。”

吁税种须多元化

他也呼吁政府从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税收多元化、加强征收服务税等方式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则须持续推行合理化开支政策,控制不必要的开销。

在全球地缘政治与中美贸易战冲击下,他也建议政府加强工业政策与出口,从而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以减少对外部市场波动的依赖。

黄锦荣:政府应优先扶持经济

经济学家黄锦荣博士指出,当经济环境不佳、投资和出口下降、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政府应优先托住经济,避免持续下滑,而非急于削减国债。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解释,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可能需要推迟税收征收,甚至减税;同时,原本计划削减的财政开支也可能需要增加。这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扩大。

“但在当前特殊情况下,这种财政和国债的增加是合理且市场可接受的,市场不会因此怀疑政府违约风险。”

黄锦荣表示,虽然经济增长可能放缓0.5至1%,但今年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较低。

他提醒,如果经济下行时仍坚持削减赤字、增税和减少公共开支,反而可能引发本不该出现的经济衰退。

“国债数字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债务占GDP的比例。如果为减少国债而采取紧缩政策导致经济规模缩小,国债占GDP比例反而会增加,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多为长债风险可控

尽管国债持续攀升,但从债务结构来看,整体风险仍属可以控制的范围。

黄锦荣指出,我国88%以上的债务为中长期债务,避免了短期再融资压力;同时,超过70%的债务由本地投资者持有,其中绝大多数为本币计价。

多为本币债务

“外币债务仅占2%,即使令吉贬值,也不会明显推高偿债成本。”

“我们没有遭遇资本外逃或外汇危机的结构性风险,也没有突发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黄锦荣分析,判断一个国家财政是否健康,不能仅看债务总额,更应关注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比例关系。

他指出,GDP是“流量”指标,具有季度变动特性;而债务则是“存量”指标,具有长期累积性质,因此应以全年数据衡量财政可持续性,而非孤立解读单季度表现。

财政状况已有改善

对于今年首季财政赤字为219亿令吉,较2024年同期的264亿已有所减少,黄锦荣指出,赤字减少主要因为收入增加、开销减少,这显示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他提醒,季度赤字属阶段性表现,真正评估财政健康应以全年累计为准。

实际上,每年第一季的财政赤字较高,是因税收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季,属于财政周期的常见现象。

以2025年首季为例,政府支出为765亿令吉,收入则为721亿令吉,收入尚不足以覆盖行政支出,但并非罕见。

国债利率依然平稳

对于出现担忧的声音,指令吉贬值反映财政问题,他指出这种看法太过片面,因为区域货币普遍承压,主因是美国升息、全球通胀预期上升、地缘政治紧张,以及美元走强等外部因素。

“评估财政信心应看10年期国债利率走势。若市场担忧债务问题,利率会飙升;但我国国债利率依然平稳,资本市场也未显现恐慌迹象。”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