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亦君令补选/紧急评论】华人区国盟票9变23 希盟半城乡警钟敲响

报道:林子强
亚亦君令补选成绩出炉,尽管国阵在希盟加持下大胜,但国盟的得票率基本维持上届水平,成功守住基本盘,更在华人区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早在竞选期间,民政党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到冷水河新村拉票时,就曾豪言要把上次的9票翻倍到18票。结果这次开票,国盟伊斯兰党在冷水河新村斩获了23票,超额完成了刘华才口中常说的“KPI”。
要知道,本次选举,国盟伊斯兰党基本对华人票采取了“躺平”策略。甚至为了拉拢马来票,不惜提出一旦胜选就取缔养猪场的承诺——尽管部分养猪场确实是非法的,但这样的表态,仍足以令华人选民大为反感。
饶是如此,国盟伊斯兰党在华人投票站仍能顶风翻倍,从9票跃升到23票。这14票的增长,表面看微不足道,实则意义深远。
它反映出华人选民对希盟政府的失望情绪,已在悄然酝酿。支撑行动党多年的华人铁票,正在出现裂痕。
见微知著,希盟若继续自满、怠于修补,未来在半城乡混合区,恐怕将面对更大流失风险。
警钟已经敲响,能否警醒,拭目以待。
选民倾向随联盟转变/许国伟

国盟伊斯兰党败走亚亦君令区州议席补选,又让巫统找到一个可以嘲讽伊党的机会。那就是——伊党根本拿不到非马来人票,尤其是华人票。亚亦君令区州席最大的华人票仓冷水河,巫统拿下绝大多数票,伊党得票少得可怜,比社会主义党还要低。
巫统得到华人票支持,自然开心得唱好“国阵+希盟”的致胜方程式,而巫统最高理事弗亚更说,伊党的政治立场和宣传口号,导致国盟失去非马来票,也得不到非马来政党盟友。弗亚就建议,伊党应放弃“伊斯兰国”的口号。伊党应该不会感谢弗亚的这项建议,甚至认为这就像是歇后语说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事实上,伊党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放弃“伊斯兰国”的口号。回看过去几场大选,“伊斯兰国”不是伊党能否获得非马来人尤其华人票支持的关键。
例如,1999年大选,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伊斯兰党和人民党组成替代阵线。伊斯兰党本来就在喊“伊斯兰国”口号,这让跟伊党合作的行动党,遭受来自国阵的马华、民政和人联党炮轰,说没猪肉吃了,没有酒喝了,没有投注站了,大家都要包头了等等。
行动党一方面反驳这些舆论攻击,一方面跟伊党协商,最终替阵竞选宣言没有提到“伊斯兰国”。尽管如此,替阵在选举中没有获得多数华人票支持,伊党还遭巫统攻击,指他们放弃了“伊斯兰国”政治立场。
再例如,2008年大选,伊党再次跟公正党和行动党合作。这次伊党没说“伊斯兰国”,而是包装成为“福利国”。民联成立并执政了几个州后,伊党也不装了,“福利国”就回到“伊斯兰国”,也力推伊刑事法和宗教化措施。
跟谁站一起才是重点
饶是如此,2013年大选前,行动党依然高喊“月亮代表我的心”,华人票在2013年大选也大力支持伊党。不过,当民联瓦解,伊党和行动党分手后,华人票就不再力挺伊党,而是移情别恋给了国家诚信党。
或许,经过10多年来的政治大洗牌,如今伊党也看清了,能不能得到非马来票尤其华人票支持,跟喊不喊“伊斯兰国”口号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靠臂膀组织,更不是靠民政党这个盟友。
重点在于,要看伊党跟谁站在一起,会不会让支持者产生爱屋及乌、一路相随的效应。
曾经伊党跟行动党站一起,就有华人票;如今巫统跟行动党站一起,也有了华人票。伊党早就认清这现实,不需也不会放弃“伊斯兰国”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