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增长踩刹车 贸易战鼓鸣 降息箭在弦上?

(吉隆坡21日讯)国家经济预期降速,加上美国变幻莫测的关税政策或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打击,越来越多经济学家认为,国家银行可能会在今年内降息一次,以进一步提振内需,进而支撑经济表现。

银河国际证券经济学家玛士艾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今年首季的大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前期预测已经低于预期,加上全球贸易局势极度不明朗,国行或需检讨货币政策,并在今年降息25个基点。

“GDP表现放缓,加上外围需求可能面对进一步的动荡,我们认为,国行或许会检讨当前隔夜政策利率(OPR),降息25个基点,以进一步支撑本国内需,进而扶持经济增长。”

她同时表示,在上一轮中美贸易战中,国行就在2019年5月时作出了相似决定,降息25个基点。

“所以,我们将今年OPR预期从原本的3%,降至2.75%。”

资深经济学家白文春亦认同,国行今年可能降息25个基点的看法。他向《南洋商报》指出,在这第二轮中美贸易战开始前,美国经济已开始放缓,而美国如今更是通过对等关税,向全球各国同时挑起贸易战,这可能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打击。

“若全球贸易面对毁灭性打击,全球经济增长也自然放缓,大马也不例外。我相信,国行目前有降息25个基点的空间,理由是美国可能也会进一步降息,毕竟该国的通胀仍在可控水平。”

根据彭博社,全球多国央行已做好准备,在未来几个月内降息,以减缓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冲击。

有观望空间

不过,诺丁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张永隆博士在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表达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国行目前更像是采取观望态度,根据目前仍难以预料的美国关税政策走向和后续影响,来决定货币政策。

张永隆指出,目前情况还不至于十分糟糕,国行没有必要提前降息,来预防局势恶化后的潜在冲击。

“美国关税政策,以及中美贸易战的走向难以预测,会否继续恶化也未可知,所以我认为,现在很难预料国行会否降息。无论如何,我不觉得国行需要提前降息,现在的情况还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

他补充,若是金融市场剧烈震动,如股市长期下跌,甚至出现公司倒闭或现金流断裂的局面,那国行将会考虑降息。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熊市就这样结束了?/林烈緻

自今年4月份以来,贸易战再次开打至今总算有了些正面进展。

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也暂时把较早前天高的关税率,降下至可控的程度,总算也为资本市场捎来了一定的利好消息。

再加上通胀放缓带来的市场利好,2025年4月美国通胀率降至2.3%,为近四年来最低,核心通胀稳定在2.8%,显示物价上涨压力减轻。

市场上的投资者们也再次纷纷涌入买股,导致之前因关税的担忧所引发的股市下跌,在短短数周内回血!但这一轮的熊市下跌就真的这样结束了吗?

虽然股市上涨,让投资者的资产增值,但资本市场依然潜在一定的风险不容忽视。当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政策与关税不确定性

特朗普及其相关贸易政策带来的关税风险依然存在,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扰动和企业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盈利和市场信心。虽然近期有缓解迹象,但早前施加的关税可能还未真正体现在通胀率上。

一旦关税的后遗症在数月后慢慢产险,美国经济恐怕将陷入滞胀的情况。这窘境将是美联储更难于调整利率,长期贸易摩擦仍是潜在风险。 

流动紧缩与资金分流加压

美联储2025年5月维持利率不变,采取“观望”态度,但此前多轮加息和缩表,已导致市场流动性趋紧。2025年初至今,美国企业债务到期压力加大,部分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同时,全球资本流向出现变化,部分资金从美国市场流出,转向欧洲和新兴市场寻求更高收益。欧洲股市2025年4月表现优于美股,受益于欧央行通胀预期改善和防务支出增加。

流动性收紧导致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波动性加大,短期内可能加剧股市调整风险。

宏观经济疲软消费减弱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多项宏观经济指标表现疲软。4月零售销售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两年低点。信用卡及汽车贷款违约率上升,显示家庭债务负担加重。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资本开支意向指数持续走低,企业投资意愿减弱。服务业活动放缓,反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这些数据综合反映消费和投资双双放缓,可能拖累企业盈利和股市表现,增加市场不确定性。

此外,股市的急速反弹,也导致整体本益比回到偏高区间。纳斯达克指数中,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市值占比超过40%,市场高度依赖少数龙头股。

高估值和集中度带来潜在风险,一旦这些巨头企业业绩不及预期或面临监管压力,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

2025年美股市场面临经济衰退风险、估值与集中度偏高、贸易关税不确定、流动性紧缩、宏观经济疲软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多重风险。

尽管以上种种的潜在风险,也不意味着股市中的牛不会持续往上冲。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和政策动态,合理分散投资,控制仓位,防范潜在市场波动,保持长期稳健投资策略以达致进可攻退可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