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人民币再超日元 夺回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北京19日讯)据SWIFT(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再次超过日元,夺回全球第四大常用支付货币的地位。

凤凰网财经报道,去年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份额首次突破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今年9月,日元曾一度在SWIFT结算中重回第四位。

不过,据最新数据显示,进入11月,人民币的全球支付份额再次上升,达到3.89%,较上月增长了近1个百分点,使得人民币夺回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的位置。

与此同时,11月,日元的全球支付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至3.44%;美元增加了0.6个百分点,达到47.68%,创下8月以来的新高;欧元下降了0.6个百分点,目前占比为22.29%。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上月发布的《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将稳妥有序推动大陆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丰富风险对冲工具,更好满足全球投资人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同时,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

报告也称,要用好货币互换、人民币清算安排等机制,为离岸市场提供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增加人民币安全资产供给。

报告提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便利经营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进一步完善企业境外放款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反应

 

国际财经

加大支出应对关税冲击 中国预算赤字创新高

(北京21日讯)中国财政刺激措施推动四个月预算赤字创纪录高位,政府在与美国贸易冲突升级之际加大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根据彭博基于财政部周二公布的数据计算,1月至4月期间广义预算赤字达到2.65兆元人民币(约1.56兆令吉),为同期最高纪录。与上年同期相比,赤字规模增长超过50%。

这是北京方面今年以来,为帮助经济应对外部冲击而加快实施财政刺激计划的最明确信号。

美国对大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在4月份升至145%的极高水平,之后两国在本月早些时候同意暂时关税休战。

收入基本企稳的背景下,支出大幅增加。1-4月,中国两个主要财政账户下的总收入达到9.32兆元人民币(约5.48兆令吉),同比仅下降1.3%,而一季度降幅更大。

数据显示,总支出增长7.2%,至11.97兆元人民币(约7兆令吉)。该数字包含了一般公共预算账户下的支出(主要包括日常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账户下的支出(更侧重于资本投资项目)。

展望未来,在中美同意暂时降低对彼此产品的关税后,提供进一步财政支持的紧迫性正在减弱。 

关税休战,加上4月份经济活动数据表现良好,已促使几家主要国际银行上调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并调弱了对政府进一步推出刺激措施的预期。

周二公布的财政数据让他们有了更多理由押注政府将推迟出台新的支持措施。

“政府支出正在加速,同时收入显示企稳迹象,“澳新银行资深策略师邢兆鹏表示。“年中扩大财政赤字的必要性已经下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