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读书无用的阳谋?/林卓锋

教育揭秘(一)

中产家庭的最大投资往往花在两样事情上:购买房产和子女的教育。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投资子女的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开始质疑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否还能为未来做好准备。作为许多家庭最大的开支之一,教育自然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被各种碎片化信息所迷惑,难以清晰看到周遭实际发生的变化。

作为家长或在校学生,我们该如何思考“教育与未来”这个重要的人生议题?

我个人觉得,教育不应仅限于学校课堂的知识输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对未知的能力。同时,家长与学校也该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否则教育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做什么调整,都难以真正让孩子在这个复杂变化的世界上找到所需的能力和智慧。

本栏将在未来几期的一个系列当中,与广大读者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课题。也顺道分享在我过去与社会顶层精英打交道的人生经历中,那些值得我们一同剖析,却不会告诉公众的真相。

为何近年来质疑教育价值的声音日益增多?背后原因到底何在?

事实上,教育界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表面上,各国都在倡导教育公平但实际上,精英阶层正悄然鼓励贫困家庭放弃读书,借此巩固他们在社会中持久优越的地位。

教育价值遭质疑

你可能认为,现代社会谁还会相信“读书无用论”?但事实正好相反!

虽然最近几十年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已越来越深,但同时也有更多质疑传统教育价值的声音出现。这背后隐藏的,是教育已成为阶级固化的工具。

细查西方社会的数据,基层学生自发放弃求学的趋势,不单在鱼米未逮地蔓延,程度也远超我们想像。背后推动的力量,正是权力与精英阶层设法阻碍基层家庭透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快乐教育”成为许多父母提倡的模式。但如果你细查便发现精英阶层的孩子从小受的训练其实极其严格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双重标准”呢?因为精英们深知一个残酷的真相:“知识就是力量,而力量决定你的社会地位”。

两极分化教育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事实:教育从不是单纯知识传授,其背后关系到社会各阶层的权力架构。

那些高呼并极力推崇“快乐教育”的人,本身很有可能就属于社会里的富裕阶层。有没有想过,西方式教育的本质目的是什么?一旦统一考试取消,改由综合素质评价,谁会最受益?答案恐怕不言自明。

富裕家庭的孩子更能轻松的参加各种基层家庭无法负担的高端活动与课程,包括各式各样的交流团、夏令营、国际志愿者项目、艺术培训班等等的非传统学术课程。

这些经历无疑会让富裕家庭孩子们的简历看起来更光鲜亮丽;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了,即使他们在学习上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也可能因为缺少这些额外的加分项而失去竞争优势。

这就是西方社会推崇快乐教育的陷阱。看似给了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实则为教育不平等打开方便之门。这正是精英阶层维持社会地位的最好手段,但很多人选择忽视这个事实!

近年,“创新”一词在各国教育中兴起。很多名校相继推出与创新相关的项目,给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参与和研究的自由。

但你是否想过那些“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家庭相对富裕的学生?他们相对有能力聘请相关的导师,甚至购买昂贵的装备来进行学习。而一般家庭的孩子,可能连基本费用都承担不起。

公平体系

又例如,在美国的大学申请中,课外活动占据了重要部分。但是能参加高水平体育比赛的学生从数据统计上,大部分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的孩子,也就是那些家庭资源相对宽松的孩子受惠。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构成,长期以来倾向于富裕家庭。

难道我们就要回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式教育吗?当然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认清教育的本质,并找到一个真正公平的评价体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

我们需要一套既重视这两点,又能通过公正评估给予每个孩子平等发展机会的新模式。它应激发创新,但不能以增加差异为代价。只有立足于促进公平的理念制度,教育才能成就社会进步。

所以,当你下次听到有人高呼“快乐教育”或者“人工智能下的读书无用论”的时候,请保持清醒,认清陷阱,什么模式才能真正让每个孩子都快乐,还是只会让某类孩子受益于更多非自身能力的竞争优势。

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每一个孩子与家庭打开通向更好未来的大门,而不是成为少数人巩固社会优势的工具。

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真正公平真正有利于每个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的下一代,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视频推荐 :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林卓锋, 跨国投资平台董事,为跨国金融机构提供谘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名家专栏 |见锋插针

 

 
 

 

反应

 

财经新闻

中小企的国际税务规划——海外节税策略/林卓锋

作者:林卓锋(跨国投资平台董事)

在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否选择拓展海外市场,善用国际税务规划都是提升企业内部资金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关键策略。

通过巧妙利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税务优势,企业不仅能合法优化税负,还能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长期发展上获得显著优势。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国际税务规划实现这一目标,并深入分析新加坡、香港、爱尔兰和荷兰等热门司法管辖区的独特优势。

国际税务规划并非仅适用于大型跨国企业,中小企业同样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税务策略,在不直接拓展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提升内部资金效率。其核心在于优化企业结构、利用税收协定、管理知识产权及合理配置资金,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负担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优化税务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控股公司、子公司或特殊目的实体等形式,在税务友好的司法管辖区内进行利润汇集或再投资,减少全球税负。

海外财务中心

例如,即使企业主要市场在本国,也可以通过在低税率地区设立财务中心,集中管理资金流动,降低整体税负。

利用税收协定:许多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TAs),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国家进行交易,降低股息、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等跨境支付的预扣税率。即使不直接在海外运营,企业仍可通过与海外供应商、客户或合作伙伴的交易,利用税收协定减少税务成本。

知识产权(IP)管理:在低税率地区注册知识产权,然后在高税率地区使用,可以通过许可费等方式将利润转移至低税区,降低整体税负。这种策略特别适合技术、软件或创意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即使其市场主要在国内。

融资与资金管理:利用不同地区的金融政策和税务优势,企业可以进行更有效的融资和资金调配。例如,在低税率地区设立融资公司,通过内部贷款为高税率地区的运营提供资金,利息支出可在高税率地区抵扣税款。此外,集中管理外汇风险、优化现金流也能显著提升资金效率。

合规与风险管理:国际税务规划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确保合规,减少法律和税务风险。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结构和交易流程,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争议和罚款。特别是在数字化经济时代,跨境交易日益频繁,合规性管理尤为重要。

4热门地点

选择合适的司法管辖区都是国际税务规划的基石。以下四个热门司法管辖区——新加坡、香港、爱尔兰和荷兰——以其独特的税务优势和战略位置,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新加坡:亚洲税务枢纽

新加坡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税务枢纽,拥有17%的企业所得税率,并为初创企业提供前三个纳税年度高达12.5万新元的免税额度。

其地域税制仅对本地收入征税,海外收入在未汇回时免税。

优化全球资金流动

企业可通过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或财务中心,集中管理资金和利润,利用其与100多个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网络,降低跨境交易的预扣税率。即使不进入亚洲市场,企业也能通过新加坡优化全球资金流动。这尤其适合需要高效资金管理或计划进入亚洲市场的企业。

香港:简洁税制门户

香港以简洁税制成为全球门户,其企业利润税率分级为8.25%(首200万港元)和16.5%(超过部分),无增值税或资本利得税,且境外收入免税。企业可在香港设立贸易公司或控股公司,利用其与中国内地及全球市场的联系,优化供应链和资金流动。

即使不直接运营海外业务,也可通过香港进行跨境交易税务优化。这对从事跨境贸易、服务或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尤为适用。

爱尔兰:创新产业税收天堂

爱尔兰是知识产权与创新的税收天堂,其公司税率为12.5%,并通过“知识开发盒”政策为知识产权收入提供6.25%的超低税率。

企业可在爱尔兰设立知识产权控股公司,集中管理全球知识产权收入,显著降低税负,即使主要市场不在欧洲。这特别适合技术、软件、制药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

荷兰:物流创新双优势

荷兰凭借物流与创新的双重优势,吸引众多中小企业。其公司税率分为19%(首20万欧元)和25.8%(超过部分),并为研发活动提供9%的创新盒税率。

企业可在荷兰设立欧洲总部或物流中心,利用其税收协定网络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化供应链和研发活动,即使不直接在欧洲运营。这对制造业、物流、科技和创意产业企业尤为有利。

无论中小企业是否选择直接拓展海外市场,国际税务规划都是提升内部资金效率、增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司法管辖区、优化企业结构、利用税收协定和管理知识产权,企业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显著降低税务负担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在选择司法管辖区时,企业应综合考虑税率、税收激励、营商环境和市场准入等因素,并与专业税务顾问合作,确保规划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未来的系列文章将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运营结构和交易策略实现节税,敬请期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