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购物狂吗?

购物狂因自控能力出现障碍,患者会透过购物以获取心灵慰藉,但购物后又出现罪恶感、迷惘,情况不断重复。
【生活常识】
冠病疫情让消费模式转变,“宅经济”兴起,网购成为生活习惯,购物变得更方便,会否引致更多“购物狂”出现呢?
购物狂,称为强迫性购物症(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CBD),曾经被收录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 但由于研究数据不足及在医学界未有一致定论,第四版已删除有关诊断。
CBD大多数由精神及情绪问题引发,患者或伴随强迫症、焦虑症、躁郁症或抑郁症等,属冲动控制障碍行为问题,因自控能力出现障碍,患者会透过购物以获取心灵慰藉,但购物后又出现罪恶感、迷惘,情况不断重复。
不实行会焦虑不安
CBD会经历4个阶段:
1、期望,经常感到一股冲动,想着一些物品及思索如何购物;
2、准备,例如上网寻找产品资料,以及预算要怎样付款;
3、购物,此阶段患者情绪最为高涨,并产生愉悦感;
4、最后一个阶段是消费过后感到失落,亦自觉行为有错。
CBD患者经常在脑海盘算购物计划,如不实行便会焦虑不安,必须透过购物来释放情绪,有不少病患为20出头的年轻女性,而她们求诊原因均不是失控购物,而是各种情绪问题。患者一般都有精神科或情绪病“共病”,女性占八、九成,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他们需借助购物纾缓负面情绪,部分更因购物引发快感,令心瘾愈来愈大。
不过,患者只要透过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大多数都能痊愈。

患者一般都有精神科或情绪病“共病”,女性占八、九成,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
AI进驻初级保健 X光精准筛查肺疾

(示意图/Canva)
(八打灵再也21日讯)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博士指出,国内总共有7家初级保健机构落实基于人工智能的X光筛查,以在最初期发现肺部疾病。
他是在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圆桌会议上,分享大马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肺部疾病负担的经验,而这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所的重点之一。
他说,大马也推出了2025至2030年国家肺部健康计划,这项计划侧重于肺部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康复。
“人工智能科技已开始显现影响。2024年,一名67岁的男性患者尽管没有任何症状,却通过人工智能筛查确诊为早期肺癌,手术治疗在两周内成功完成,体现出这类技术被正确使用时的效率和精确度。”
祖基菲里在脸书上发文指出,由大马制定并获得14个国家支持的肺部健康决议,将于今日第78届卫生大会上提呈,这项决议是向全球承诺、增加投资及获得治疗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为了让全民的肺部更加健康,马来西亚将继续致力于引领这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