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成全球经济风险/Project Syndicate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地缘政治竞争和冲突愈演愈烈的时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仍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地区战争,而美国与中国之间不断加深的冷战可能会在本十年的某个时候因台湾问题而转变为热战。
如果特朗普在今年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那么世界就将变得更不稳定。然而迄今为止这些风险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相当有限。这种情况会很快改变吗?
有限的冲突
虽然俄乌战争仍一如既往地残酷,但其对全球的影响或许会更为轻微。与战争早期相比,如今北约直接介入或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风险较低。同样,虽然战争最初导致能源、粮食、化肥和工业金属价格纷纷飙升,但即使是欧洲这个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也只出现了轻微的增长放缓(或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停滞)而不是许多分析家担心的严重衰退。
俄罗斯出产的石油天然气已被更多来自美国和中东国家的进口所取代。由于乌克兰设法重开了黑海谷物出口通道,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有所减轻。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迄今也只对地区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有限的影响。以色列的GDP在2023年第四季度急剧萎缩且可能随着冲突的持续而继续疲软,而加沙的经济损失显然更为严重。由于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货运船只的袭击,埃及从苏伊士运河获得的收入(也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出现下降。但如果冲突继续按照目前的态势得到控制,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影响也仍将有限。
归根结底,只有出现重大地区局势升级——比如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爆发全面战争,或有迹象表明以色列(可能还有美国)正走向与伊朗开战的道路——才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全球后果。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全面战争将大幅减少海湾地区的能源生产和出口,致使能源价格飙升,催生类似1973年赎罪日战争和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的全球滞胀冲击。所幸地区局势急剧升级的可能性目前仍然很低。
虽然中美之间的冷战——或战略竞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加剧,但今年两国关系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恶化。美国总统乔·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去年达成了战术性缓和,而中国对不符合其期望的台湾总统选举结果的反应也相对克制。尽管台湾问题可能会在本十年晚些时候升温,但这种状况在今明两年都不太可能发生。中国的经济缺陷和脆弱性可能会使其减少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货物、服务、资本和技术贸易方面的去风险化、生产线迁移、友岸外包和限制也不会在短期内加剧。只要战略竞争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就不会太大。
而经济增长和市场面临的最大地缘政治风险则是美国大选。但在这方面有必要认识到特朗普和拜登在外交政策上是有一些共同优先事项的。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对中国持鹰派态度且将继续如此。拜登和特朗普都是以色列的坚定支持者,但他们也认识到要想实现以色列和沙地之间的关系正常化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一项最终的以巴两国解决方案。

北约欧洲俄乌分歧
特朗普和拜登最大的分歧在于北约、欧洲和俄乌冲突等问题上。
有些人担心特朗普会放弃乌克兰去让俄罗斯赢得战争。但很可能在中国问题上维持鹰派立场的他或许会担心,让俄罗斯接管乌克兰会释放出(关于台湾的)某种信号。
担忧经济政策
此外特朗普真正想要的是让欧洲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如果它们这样做了,那他可能会承认该联盟的价值,因为北约将转向亚洲以威慑中国。
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影响市场的最大途径是其经济政策。
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无疑将变得更加严厉。特朗普已经表示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目前的平均关税率约为2%)并可能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关税。这将引发多场新贸易战,不仅是与中国这样的战略对手,而且还有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比如日本和韩国。
一场可能降低经济增长并加剧通货膨胀的全球贸易战将成为未来数月市场应当考虑的最大地缘政治风险。
在这种情境下,去全球化、脱钩、碎片化、保护主义、全球供应链巴尔干化和去美元化,将成为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所面临的更重大风险。
滞涨风险
与特朗普有关的其他滞胀风险包括他对气候变化的否定态度,以及他可能会试图用一个更加鸽派也更易受他摆布的人,去取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最后,特朗普的财政政策将增加本已过高的赤字。
即将到期的减税政策将会延长,国防和福利支出也会增加。那些债券义勇军们(意指通过抛售债券推高市场利率来迫使政府重整财政秩序的投资者)最终以更高利率震撼各大债券市场的风险也会增加。随着私人和公共债务的高企和上升,金融危机的幽灵也会逐渐走近。
俗话说“经济问题才是关键”。
而目前特朗普所提议的经济政策议程才是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的最大威胁。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视频推荐 :
纽时:全球地缘政治紧张 大马高阶芯片梦遇变数

(吉隆坡22日讯)根据《纽约时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关税政策,并考虑对半导体进口全面加征关税,马来西亚高科技发展计划正面临不确定性的挑战,相关企业和政府正密切应对,力保该领域转型不断线。
报道说,近年来,大马被视为中美科技竞争中的受益者,美国对中国实施人工智能芯片限制后,许多企业将部分高端芯片制造转移到马来西亚,以规避美中对抗风险。
大马政府早前提出10年发展蓝图,计划将大马从“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中心”,升级为具备芯片设计和生产本土高端芯片的国家,目标直指台湾的台积电。
政府今年3月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投入2亿5000万美元(约10亿6808万令吉),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安谋控股(Arm Holdings)合作,发展本土芯片设计能力,目标是孕育出10家可年创200亿美元(854亿4600万令吉)营收的本土芯片企业。
除了吸引美国企业,大马近期也迎来法国、澳洲和日本在半导体设计领域的投资,成为替代中国产能的新选择。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巨头英伟达宣布与本地企业杨忠礼集团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可是,大马的高科技芯片美梦,如今正面临严峻考验。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我国能否从传统制造向高端科技转型,尚未明朗。
报道说,上个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大马出口美国的所有产品加征24%对等关税,虽暂缓执行,但仍维持10%的基准关税。
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在以国家安全为由下,已考虑对所有半导体进口征收至少25%关税,虽然特朗普已对部分关税政策作出调整。
据大马政府,包括英特尔、甲骨文等美国科技公司,近期也就特朗普关税政策对我国造成的营运影响,与安华举行会谈。
特朗普料不轻易让步
大马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美玲分析道,但在涉及核心议程,例如半导体相关的国家安全议题上,特朗普可能不会轻易让步。
芯片设计量产需时
企业仍有调整空间
大马芯片设计公司Oppstar联合总执行长黄明泰表示,虽然新关税可能带来短期压力,但芯片从设计到量产通常需数年,企业仍有调整空间。
他指出,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部分公司放缓投资和开发。
报道提到,我国因具备半导体制造优势,吸引美企投资,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力图在中美科技竞争中扮演中立关键角色。
目前,在大马营运的美资企业约贡献了全国65%的电子电器出口;2024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半导体总值达162亿美元(约692亿1126万令吉),占美国同类进口的近两成。
一旦增加关税,要是企业无法自行吸收成本,最终可能转嫁至美国消费者,推高相关电子产品售价。
与跨国科企合作面临考验
我国槟城被称为“东南亚矽谷”,工业园区内聚集了英特尔、美超微、惠普等国际科技巨头,展现出全球科技产业紧密合作的格局。
早在50多年前,美国企业就开始在这里设厂,如今槟城已发展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关键的一环,也是美国芯片供应的重要基地。
在吉打州,奥地利科技企业AT&S新建的工厂正在为美超微(AMD)生产下一代芯片。
该公司在奥地利、印度、韩国和中国也设有生产基地,具备灵活应对政策变动的能力,其高层也坦言,仍在密切关注关税局势,并持续强化供应链韧性。
然而,随着特朗普再度执政,并重启高关税政策,大马与全球半导体及科技巨头跨国合作的前景正面临严峻考验。
“大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在记者会上坦言,我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高度依赖美国,但他也直言无法接受“由他国决定立场”的做法,批评华府对中美贸易战中其他国家选边站的压力。”
黄明泰强调,各国应有权自主决定发展方向。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