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22天·大海啸冲上岸 19岁少女每年感恩生还

父亲苏比亚(左)与杜拉丝5年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展示2004年的海啸报道。(档案照)
(槟城26日讯)19年前,出生才22天的她在家被大浪冲走到海中,所幸第二波海啸竟然奇迹般地将她送回岸上。
这名当年在9.1级大地震袭击印尼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并引发海啸时,只是一名婴儿的生还者杜拉丝,如今已经19岁。
那天,海啸从苏门答腊疾驰600公里到槟城,时速800公里。
当第一波海啸来袭时,她正睡在她家于海滩上的咖啡店床垫上。
根据《新海峡时报》,过去的19年,杜拉丝每年都会举行特别的感恩祈祷,以纪念她在海啸中的生还,并悼念在迈阿密海滩丧生的37条生命。
“这已成为我家族的年度传统,我将会一直这样做。我非常感激能够幸存下来,并且能够分享我的奇迹故事。"
杜拉丝的父母,在丹绒武雅迈阿密海滩旁经营咖啡店,她除了攻读会计学位,也在咖啡店帮忙。
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亚大海啸,造成数千人死亡和广泛的破坏。
视频推荐 :
耗资720万安装
3海啸预警浮标全失效

(吉隆坡4日讯)大马政府于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后,耗资720万令吉安装的3个海啸预警浮标,已全部失效。
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今日为第六届东盟天灾管理部长级会议主持开幕后,受询此课题时回应,政府将会对海啸预警课题作出探讨。
上述海啸预警浮标分别于2005年12月30日安装在安达曼海靠近印尼朗多岛;2006年3月7日安装在南中国海靠近沙巴的拉央拉央岛,以及2010年8月22日在苏拉威西海,靠近沙巴的西巴丹岛。
据《每日新闻》报道,安达曼海的浮标失灵、南中国海的浮标已失踪,西巴丹岛的浮标在检修时发生事故后停用。
采潮汐测量仪等
大马气象局总监阿鲁威透露,相关的预警浮标是与印尼合作下安装,是自2006年起采用挪威技术在上述地点逐步安装,不过,内阁是考量数项因素,包括维修费用高昂、有效性及实用性后,决定终止承包商的合约。
“首个预警浮标并未在每隔15分钟发出有效警报,进一步发现该仪器已失灵。第二个在拉央拉央岛邻近的预警浮标则失踪,相信是被海浪冲走或被人破坏所致。”
他指出,第三个预警浮标,在发生海啸预警系统专家史帝艾力凌在进行维修工作时意外身亡后,已没有再使用。
他补充,因预警浮标安装在海中央,每两年的维修费近50万令吉,同时也面对人为破坏、偷窃、海水腐蚀或被洪流冲走的风险。
阿鲁威指出,如今当局将使用集合潮汐测量仪、海滩侦查相机及警笛系统的机制,逐步在全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