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变质婚姻”仅是人生转道 张继因:强者不自怜

报道|郑美励   摄影|黄亮晖/受访者提供

张继因把婚姻失败带来的煎熬与伤痛当成试炼,坚持信念,逆风前行,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哲学家尼采说的“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张继因大概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之一。人的一生之中总会有身处逆境的时候,而我们对待逆境的态度也决定着人生的发展轨迹。

许多人愿意与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与风光却不想被人知道自己的挫折、悲伤和失败。今年60岁的张继因没有这种顾忌。

因为工作的关系,即使是在公开场合,她也从不讳言早年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甚至自我调侃的打开课题、带动气氛,一点都不介意被人触及过往。

事实上,当初那段“变质婚姻”曾经是她人生中的黑暗时刻,当年的她逃避、隐忍、犹豫不决。但是,有些问题还真不是忍耐就能够消失,当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事情发生,她告诉自己,我够了!

听信?受苦是自己

曾有不少人劝她为了孩子继续忍耐,“如果你一直听信那些话,最终是自己受苦,”如今的她说,与其为了孩子而继续忍耐,她反向思考,为了孩子好必须有个了结!

那时候的张继因任职航空公司,经济上的独立让她既有勇气也有底气离开,但是结束一段不愉快的婚姻,成为单亲妈妈,同时还要兼顾事业和孩子,绝对不是轻松的日子,所幸她有亲友的支持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她走出了困境也不吝分享这段过往,希望带给身处不同困境的女性一丝勇气和力量。

“通过我的故事和经历,让她们知道我也曾经历过那个阶段,帮助她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非常宝贵,不会因为某人而放弃,反而要继续活下去,证明自己过得更好。”

【张继因(Angeline V Teo)简介】

●作家、高阶主管教练、企业医生、专业演讲人

●生产力咨询公司PEPWorldwide Asia总裁兼首席顾问 

●《CEO Insights Magazine》2023年新加坡专业培训和教练领域前十名领导者之一 

●新加坡市场学院2023年年度最佳个人品牌奖

改变想法,走出来!

张继因说,摆脱这段婚姻不仅让她变得更坚强也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因为她们看到了妈咪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2个女儿的母亲,我不能继续让她们看到我被欺凌和经历这种痛苦。我的生活还在继续,为何要活在那种环境中,对吧?我也有想过自杀,但为了孩子不能这样做。”

那么,应该怎么做?“改变想法,走出来”!

1. 正面思考

与其想着“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如整思维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拥有”的东西再设法做些什么,例如她感恩孩子陪在自己身边、父母亲友的支持、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知识、年轻能重新出发……,她说精神状态会改善甚至变得更强大。

2. 有好友及爱好

每逢周末孩子被前夫接走,好友总是邀她外出,跟好友聊天令她放松自在,跟着音乐节奏舞动让她快乐,这些活动有助于身心愉快和稳定情绪。

3. 宗教力量

身为虔诚的教徒,她每天都祈祷并感谢上天赐予的一切,“许多事情都很重要,但内心平静最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提升自己。”

4. 施比受有福

感觉悲惨痛苦时别继续把自己锁在家中,这样会觉得自己很悲惨甚至想轻生;感到痛苦时把精力集中在设法帮助他人,不仅会激励自己感受到有能力做事,同时会从中获得他人的祝福与感激,久而久之,愈帮愈多人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使命与目的。

“所有宗教都提倡当你付出时,你会得到更多。我没钱但可以贡献我的知识、我的时间、我的故事……还有形形色色的贡献方式。这是一种非常、非常强大的力量。你不必花一分钱就能做到这一点。”

5. 倾诉心事

鼓励同样陷入低潮的女性别把心事憋在心理,应找人倾诉,但务必慎选对象。选择“对”的人,譬如专业人士、积极正面、能够提供帮助的人,通过对方提供的建设性意见帮助自己由谷底反弹,才不会引起反效果,“如果不说出来,你会像个压力锅,迟早会爆炸。但是你要说给正确的人听。”

倘若如果不愿对外倾诉,那就像她那样写日记(或者写在社交媒体但设置只限自己阅读的权限)抒发情绪吧。

不如意但不防碍

第一段婚姻的不如意并没有防碍张继因的上进心,她除了在职期间考获硕士学位,也持续进修。

她透露,在当时作为少数已在26岁获得硕士学位的女性,多家企业都曾试图挖角她,也曾有人鼓励她自行创业,因此她开始大量学习,先后取得一系列专业文凭以建立自己的专业信誉和知识储备。

“我已经开始为我的下一个职业做准备,因为我知道我不会永远待在那里。所以当机到来,我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或许,对于当时的她来说这除了是自我提升,也不乏是转移注意力,借由寄情于工作和学习来回避现实中问题。

这些努力与付出并没有白费。2002年她任职的航空公司推出诱人的提前退休计划配套,已经效力十多年且是经理级的张继因把握机会报名,带着这笔“退休金”投入创业者行列开始了连续创业生涯。

喜欢挑战自己

如今张继因也是来自瑞典的生产力咨询公司PEPWorldwide的亚洲区业务负责人,除了协助企业提高业务绩效,为工作流程改进,提供实用解决方案,以建立高效能工作文化,也为高级主管提供从事业到家庭各方面咨询服务。

在当年,上述服务只在欧美澳地区盛行,但她认为亚洲地区也是迟早的事因此也选择加入队伍,事情的发展证实她对未来颇具远见。

“做别人不做的事,这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我喜欢挑战自己,挑战成功,”然而她也指出,做别人不做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目光短浅者常常会试图影响、阻止有远见者去进行他们所看见的未来。

“炼”才能成“钢”

多年以后再回首,张继因认为当时发生的事皆有原因,是上帝赋予她的人生更大的使命,或者是希望借由她的故事来改变更多人的生活,至于她?因为经历的事,让她成长、进步和变强。

她比喻,处在原始状态中的钢,必须经过火的锻造才能成为精美而锋利的刀,人也是如此。

“如果生活一帆风顺,你不会珍惜所拥有的;如果不曾经历过银行账户只有新币2元,我可能不会感恩赚到新币200万元的艰辛也不会为赚到200万而努力;如果不曾经历过那段日子,我可能就不会花这么多精力确保女儿变得更加强大、独立和成功。正因为我经历过,才明白给孩子灌输最好的价值观的重要性。给他们勇气去追求梦想、独立,不必依赖任何人来支持他们。”

女儿学有所成

在张继因的栽培之下,两名女儿均学有所成,长女取得博士学位是伦敦帝国学院的科研人员,幼女拥有硕士学位任职于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为人母的她每年都会往返英国和澳洲数次,共享天伦之乐。

话说回头,张继因在恢复单身数年后遇到新的追求者,对方用诚意打动并通过重重的考验,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的她卸下心防,但谈婚论嫁又是一回事,她不免还是会害怕,倒是母亲的一番话解开她的心结。

“妈妈说,王室也有离婚和再婚的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对的,我不是王室,我不在乎。当然,婚姻和生死一样,都是没有保证的,只能尽力。”今年已是她和第2任丈夫风雨同路的第24个年头。

独立自强不靠人

张继因指出,女人不能指望依靠丈夫余生一直给予支持以及期望孩子来照顾,否则终将会失望和失伤,必须独立自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自来到世上也将独自离开,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

“我们应该心怀感激,珍惜所拥有、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还是艰难的,这也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回忆。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挑战现状、不断学习。无论你多大年纪!我的母亲今年80岁,她还在学习弹尤克里里,去跳排队舞。”

 

 
 

 

反应

 

职场

职场7挑战 女性自强摆脱内疚感

报道|郑美励  摄影|王宥文

可曾想过,同时扮演着妻子、母亲、女儿、下属、上司、老板、同事、姐妹等多重角色的职业女性究竟在承受哪些有形无形的压力与挑战?

且听高阶主管教练张继因、策略性形象顾问和生命教练林丽玉的分析。

职业女性除了在工作中承担与男性同等的压力,还背负相对较多的责任、压力与挑战,如最常见的职场上的隐形天花板、特定领域仍然由男性主导、未获得平等的机会与待遇,其他挑战包括:

1. 分身乏术

67%        女性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
71%        女性认为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越难融合
63%        女性对同时兼顾多重角色感到不堪重负

作家、高阶主管教练,同时也是PEPworldwide:asia总裁的张继因(Angeline V Teo)指出,时间不够用是许多职业女性面对的主要问题,身为女性也被社会投以更多期待(例如下班后回家煮饭做家务、照顾子女和父母、教导子女功课),同时兼顾事业与家庭令她们穷于应付,疲惫不堪。

2. 冒牌者症候群经常来敲门

当别人称赞你时,你总是会觉得:“其实自己没有那么好?你只是还没看到我软弱的那一面吧?”或者心理想着“再不久可能就破功了!”

当遇到升迁机会时,你是否会认为自己“不够格,只是运气好而已?真怕自己被揭穿平庸、不够格的那一面”。

如果你也有这种心态,你可能也是“冒牌者症候群”的一员。冒牌者症候群在职场上相当普遍,不只是员工,甚至是相当成功的高层、企业家都受此困扰;脸书前任总营运长雪莉桑德伯格便曾披露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经历着冒牌者症候群,“每次表现出色时,她都认为自己‘又一次愚弄了所有人’,并深信‘不久以后,一切都会完蛋’”。

摆脱负面思想

张继因直言,当女性被各种负面思想“我不可能”所包围,自然也会否定自己的能力。想要摆脱冒牌者症候群,就得从改变思维下手,基本上可分为3大步骤,即(1)自我觉察和觉醒,(2)获取知识,以及(3)行动起来,学以致用。

在设法摆脱冒牌者症候群的过程中,外力的介入极其重要,张继因比喻,奥运会运动员有教练陪伴指导,同理可推,人生之路是一场超级马拉松,自然也需要教练从旁引导、支持、鼓励。

靠自己摸索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找到出路,间中也可能走冤枉路。

Beyond Image创办人兼董事经理,同时也是形象顾问和生命教练的林丽玉形容,“你知道有个杯子(资源)就藏在储藏室,但是你一直找不到, 如果有一个教练通过问问题方式帮你把储藏室面的资源整理到整整齐齐,你就知道你的这个资源是放在哪里,就可以去找出来。”

3. 在会议上不敢发言?

出席会议时总是尽量避免发言,担心自己的发言会被与会者认为言之无物,“很笨”?别担心,你不孤单。

林丽玉从她的客户中发现许多中阶主管(不论男女)在会议中经常保持缄默,而如果他她发言后没有得到认可,心情就会大受影响。

觉得“我不够好”

她指出,这类人存在“我不够好”的症状,问题的根源是无法自我接纳,而这又与当事人的情感层面、生活背景、被父母如何对待等……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改变现况必须透过方法来培养自我接纳并形成新的认知。

“当我考试只拿到90分我就不够好,这个是我们从小被‘输入’脑袋中的认知,但是如果他通过一个过程改变了认知,意识到即使没有考到100分,即使只是考到50分,我还是有价值的,当他有了这个重新设定的认知后,突然间他们就敢发言了,就算他的意见被拒绝了,他也不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致。”

4. 与性相关的挑战

—— 37.9%的美国律师是女性,有16%女律师因为拒绝性骚扰而失去工作机会。(来源:美国反垄断学会)
—— 法律事务所中50%女性在工作场所经历过不受欢迎的性行为。尽管如此,超过1/4女性(28%)因为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举报。(模特儿行业、娱乐业和旅游业)
—— 德勤的数据显示,56%的大马女性在职场遭遇至少一种性别歧视。

张继因引用国际市场研究公司Ipsos在2021年发布的“全球女性和大马女性对女性遭遇的性别平等课题看法”的调查指出,全球三成女性(32%)认为性骚扰是女性和女童在该国面临的最大平等问题,而在大马也有超过半数人(51%)持同观的观点;而性暴力则是全球女性及大马女性共同面对的第二大问题。

5. 有苦说不出

身居高职、外表光鲜亮丽或许是许多担任高级主管职业女性予人的印象,但张继因指出,许多担任高职的女性内心饱受煎熬,遭遇冒牌者症候群、缺乏自信心、缺乏安全感、压抑情绪、遭遇职场性骚扰、婚姻问题、压力无处可倾诉……简而言之,职位越高的女性越是孤独,有苦说不出。

“当你能力越强、步步高升,有时候你会想究竟可以向谁倾诉。你是女性所以你不想因为性别而被人当成弱者,你不可能把自己的压力告诉团队,因为他们可能不了解,你也不想丈夫、父母担心,所以你也无法向他们倾诉。”

学习与伴侣沟通

回到家里,许多女性依旧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把内心诸多想法和不愉快的事与丈夫分享。林丽玉解释,一方面是因为不知如何开口,其次也担心讲出来后,情况恶化。在她看来,当事人必须调整自我的认识/内在价值感,同时也得学习如何与伴侣沟通。

张继因补充,要摆脱这种情况,除了得协助上述女性找回及增强自信,其次是聚集于她们的强项,鼓励她们继续前进,而过程中会充满挑战,这是必须有的心理准备。

6. 自责内疚

根据德勤的数据,57%女性计划在2年内离开工作岗位,21%打算在1年内离职。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女性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尤其是从事非管理岗位的女性(59%)和中层管理岗位的女性(64%)。工作倦怠(由于工作、家庭压力、新婚、照顾年迈的父母等)是她们想换工作的主要原因。

事业家庭夹攻

张继因指出,大多数女性在30岁、40岁左右已结婚生子、孩子日渐成长,而她们也处在事业的拼博期,面对家庭与事业的两头夹攻,承受极大压力,部分女性会因为自己继续追求事业上的成长而心存内疚,一些女性会把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怪罪在自己头上,更有一些女性因为自己在职场上的成就而对丈夫心存愧疚。

转换念头不自责

张继因劝告职业女性转换念头,“你应该觉得你在为家庭贡献。当你工作时你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提升家人的生活质量。所以你不应该感到愧疚,除非你没有做好规划与家人相处。”

她指出,一味责怪自己只会打击自信心,更重要的其实是向外求援和寻找解答。

曾是过来人的林丽玉也认为一直活在自责内疚中只会令自己失去力量,如今她主张“负责但不自责”,“我怎么可以负责而不自责?我接纳我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然后我尽量去做。”

7. 为了家庭,是快乐奉献还是自我牺牲?

曾经有一个升职机会来敲门……考虑到家庭,最后你选择了拒绝?又或者,为了家庭你放弃事业,当全职家庭主妇?

林丽玉指出,倘若放弃升职甚至回归家庭是当事人心甘情愿的决定,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为家庭而牺牲”,或许就得正视内心的声音,设法找到两者兼顾的方法,倘若不愿做出改变,一味的埋怨投诉,总有一天或许会“火山爆发”。

7月13座谈会
姐姐妹妹站起来!

身为职业女性的你希望重新掌控工作、生活和家庭吗?想要走出舒适区追求自己的热情所在吗?你身兼多个角色,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甚至为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需求吗?你想要取得更多成就,但常常怀疑自己能力吗?

如果你要把事业、生活、家庭兼顾得更和谐,而发挥极致潜能是你的个人目标, 赶紧报名参加PEPWorldwide Asia举办、世纪大学和学院以及SLAE化妆品赞助、《南洋商报》为媒体合作伙伴的《女性赋能女性·Women empowering women》的座谈会。 本报总编辑罗依薇也是主讲嘉宾之一。

这场座谈会将邀请在各自领域闯出一片天的杰出女性齐聚一堂,针对个人成长、事业、职场、家庭……等,进行分享与交流。

主讲嘉宾:

■PEPWorldwide Asia总裁兼首席顾问张继因
■Beyond Image创办人兼首席顾问林丽玉
■SLAE化妆品创办人兼总执行长拿汀聂莎丽娜
■世纪大学和学院董事经理刘嘉慧
■伦敦帝国学院副研究人员黄勤茵博士
■《南洋商报》总编辑罗依薇

活动:《女性赋能女性·Women empowering women》
日期: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下午2时至6时
地点:Segi University Kota Damansara
费用:197令吉
语言:英文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