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央行陷两难需平衡术/李兴裕

自2021年底以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纷纷大幅提高利率,以应对高企且持续延烧的通胀。许多国家的整体通胀和核心通胀,均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疫情复苏期间,通胀飙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供应链中断、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俄乌军事冲突后工业材料价格高涨,以及大规模的货币与财政刺激措施,推动了消费者在房屋、汽车和耐用品的开销。

各国利率正常化的趋势自 2021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尽管幅度较小,但已导致全球金融状况收紧; 债券收益率上升得更高;并导致长期利率急剧扬升。

这推高了借贷成本,影响现有企业与家庭以及新的借贷者。 因此,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去年的按年增长3.4%, 放缓至2.9%。

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利率正常化或收紧步伐存在差异。 美联储是最激进的,其次是加拿大银行、瑞士国家银行、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BOE)等其他主要央行,以抑制令人不安的通胀。

在央行货币紧缩群体之外的是日本银行,尽管对通胀的担忧日益加剧,但日银一直坚持负利率;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因担心房地产压力而下调贷款利率。

考虑到利率差异引起的通胀压力和资本流动或将出现激烈波动,新兴市场的央行也开始了适合其国内与价格条件的利率正常化,尽管由于通胀相对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步伐相对缓慢。

确保利率水平适当

虽然一些国家的整体通胀与核心通胀均有所下降,但两者仍过高。强劲的消费者需求强化了潜在通胀压力的持续走强,这得益于持续改善或劳动力短缺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状况紧张,这继续推动私人领域的工资增长。

因此,央行仍需对潜在的成本风险与需求压力通胀保持警惕,并坚决确保利率上调至适当水平,并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紧缩(不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把通胀压制在可管控的水平。

各国央行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为抑制通胀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已使各国央行面对要避免银行业遭遇不必要的压力之余,却不能因此拖累经济的进退两难局面。

美国区域性银行的困境,凸显了投资者对与高利率和通胀相关的金融风险的担忧。在撰写本文时,由于利率与债券价格的波动,使其资产与负债组合难以为继,导致储户“逃离”区域银行,并加剧了人们对此次危机可能吞没其他中型银行的担忧。

至今为止,美国已有3家地方性银行倒闭。 尽管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家大派定心丸,但不明朗因素将继续打击银行业。

较高的利率(借贷成本)令企业与消费者,分别在进行资本投资和购买房屋与汽车等耐用品开销时,付出更高的借贷成本。银行业动荡加剧,可能令原已放缓的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几率降低。

流入经济的信贷将受到影响,因为在区域银行业危机期间,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放贷,进而对原本表现不俗的经济带来阻力。

美联储动向模棱两可

美国只是暂停升息步伐。 美联储已暗示,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5% 至 5.25% 后,可能会暂停进一步升息,以便有时间评估近期银行倒闭的影响,等待债务上限政治僵局的解决, 并监控通胀的走势。

美联储正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它可能会,但也可能不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这取决于不断变化的数据与局势演变; 并表示“在确定额外紧缩政策的适当程度时”,它将研究经济、通胀与金融市场未来几周及几个月的表现。

尽管美联储认为,金融稳定政策在银行业压力下仍保持运作,但抑制物价上涨压力的斗争远未结束,应对通胀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认为,通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降至 2% 的长期目标。 因此,短期内降息是不合适的。

尽管美联储仍坚信,美国经济并非不可能“软着陆”,但可能需要等到内需与劳动力市场疲软及工资增长放缓下,才会看到通胀下跌。

暂停升息将让货币紧缩政策的全面影响在经济中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如果银行业压力消退,而且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可能需要进一步升息,才能压低通胀可能性。

回到国内,国行已让利率正常化,在连续两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将隔夜政策利率(OPR)维持在 2.75% 后,本月初的最新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再次升息,将OPR恢复到疫前的3%水平。

利率正常化符合国行早前向经济学家及分析师发出的前瞻性指引,即间歇性暂停升息,并不表示利率正常化进程已结束。我们认为,国行希望数据得到确认,以了解经济是否有足够的韧性,吸纳之前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升息的影响。

大马经济仍有韧性

上周五公布的今年首季经济按年增长5.6% ,显示大马经济仍具有韧性,证明在出口放缓的情况下,支撑国内需求的宽松货币政策有效运行。

我们认为,OPR恢复3% 是已接近中和水平。在政府疫情期间实行的货币刺激政策退场后,现有利率水平是适当且还保持适度宽松。在疫情爆发前,OPR在2011年中至2019年期间处于3至3.25%区间。

国行续对通胀谨慎

国行续对通胀保持谨慎态度,因为它评估通胀前景的风险平衡倾向上行,这取决于国内补贴与价格管制政策、金融市场发展及全球商品价格的任何变化。重要的是,国内需求保持殷切,核心通胀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毫无疑问的是,国行升息以稳定物价是一项艰难决定,因为此举有利也有弊。

国人已习惯了低利率。那些债务对收入比率较高的人,尤其是与浮动利率贷款挂钩的房屋贷款借贷者(约占国内家庭总贷款 50%)将受影响。利率上升将阻止新借贷人的借贷与消费,而存款人将取得更高利息收入。

国行肩负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长期保持低利率,将降低银行与投资者的避险敏感度,进而导致金融失衡。 低利率压低了许多投资的回酬,并促使一些投资者转向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寻求更高的回酬。

整体而言,利率正常化并非旨在导致经济增长大幅回落,反之,是要确保经济在不会产生通胀压力下持续增长。国行需硬着头皮逐步上调政策利率,以防止通胀过度扬升,并预防人们预期通胀将持续扬升的看法变得根深蒂固。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财经

美联储放慢政策转向 亚洲降息预期削弱

(吉隆坡18日讯)亚洲央行需要果断捍卫本币汇率,促使交易员对该地区货币政策的鸽派看法有所减弱。

最近几周,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利率互换都大幅上升,表明交易员正在降低对这些新兴市场的降息预期。

彭博亚洲货币指数4月下跌0.8%,势将连续第四个月下跌,因为强劲的美国经济数据和对美联储更鹰派的押注,引导投资者转向美元。

“鉴于美联储降息时间或推迟、次数或减少,我们也调整了对于亚洲央行的预期,预计亚洲央行启动降息的时间会更晚、程度会更浅,”奇坦·阿亚等摩根史丹利经济学家在日期为4月15日的报告中写道。

非利率工具支持货币

他们称,尤其是中国、韩国、印尼、菲律宾和台湾等地央行,将可能推迟降息。

就目前而言,该地区的中央银行总体上坚持非利率工具,以支持当地货币。如果疲软持续存在,则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政策行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甚至恢复加息是可能的选项。

亚洲新兴市场降息预期消退

1.韩国料保持高利率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未来12个月降息5个基点,3月底时作出的降息25个基点预期受到抑制。

作为能源净进口国,油价上涨正在推动进口价格攀升,并威胁到决策者抗击通胀的努力。

法国巴黎银行全球市场策略师在4月15日的报告中写道,随着美国数据强劲和油价走高,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利率的主题再度回归市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韩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将会下降。

2.泰国料降息2次

彭博汇总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未来六个月泰国央行将降息15个基点左右,低于3月底时近50个基点的预期。

“在我们看来,泰国央行4月会议的鹰派基调和美联储推迟降息,降低了泰国央行6月降息的可能性,”高盛分析师在4月11日的报告中写道。

他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只会有两次25个基点降息,较早先预期的累计降息75个基点有所降温。

3.大马料推至明年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自3月底以来,交易员对马来西亚央行的看法略微更偏鹰派。

令吉的持续疲软,将降息预期进一步推后至2025年,尽管该国经济低迷。

马来西亚的政策利率与美联储基准利率上限构成创纪录的折让幅度,为250个基点,这是令吉走软的主要原因之一。

马来西亚央行已经采取措,施鼓励国有企业更持续地汇回境外投资收益并将其兑换为本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