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挖鼻孔? 你可能生病了!

(台北5日讯)你有闲来没事挖鼻孔的习惯吗?是不是觉得很舒压?
不过这动作不仅不雅观,还可能导致鼻黏膜损伤、感染及鼻出血等,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会一直想挖鼻孔可能是生病了,包括鼻腔内疾病、内心疾病以及受环境空气湿度影响,找到病因就能获得治疗。
为什么你会一直挖鼻孔?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列3原因:
1.鼻腔内疾病:过敏性鼻炎
研究人员针对150名受试者收集挖鼻屎习惯、鼻腔粘液分泌情况和过敏性鼻炎状况。发现挖鼻孔行为与过敏性鼻炎有呈正相关的,鼻腔粘液反覆分沁,容易鼻塞或感到鼻腔内有异物感,使病人不自觉想挖鼻孔。
进一步分析显示,挖鼻孔可能是种自我缓解机制,有助排除鼻腔内的病原体,进而降低发炎反应、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
2.内心的疾病:焦虑、压力和无聊也可能促使个体进行挖鼻屎行为
一份发表于《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的研究指出,焦虑情绪会增加人们进行自我调节行为的机率,包括挖鼻孔或咬指甲;另一份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到压力时,他们会更倾向于进行习惯性的行为,例如挖鼻孔行为举止。
另一篇发表于《PLoS ONE》期刊的研究发现,当受试者进行“单调无聊”的工作任务,例如盯着电脑屏幕,看一段时间,人们会不知不觉倾向于进行挖鼻孔等自我刺激行为!
3.环境卫生条件:室内空气湿度变化
研究人员找来120名受试者,分为3组每组 40 人,分别处于低湿度(30%)、中等湿度(50%)和高湿度(70%)的室内环境。4周后研究结果显示,在中等湿度环境下生活的受试者鼻腔粘液堆积明显较低(p<0.01),而低湿度和高湿度环境下的受试者鼻腔粘液堆积较高。
意思就是,室内太干燥或太潮湿,容易使鼻腔粘液堆积,让你不知不觉想要挖鼻孔。
如何减少挖鼻孔频率?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给5建议:
1.鼻腔卫生清洁
一篇发表于2018年的研究发现,在有鼻窦炎的患者中,使用定期的鼻腔洗涤器材,清洁鼻腔,可以明显减少鼻涕和鼻塞的症状,导致鼻塞程度更低、呼吸更顺畅;另一篇研究发现,鼻腔经常清洁可以减少鼻黏膜中的病原体负荷,进而降低鼻窦感染的风险。因此,良好的鼻腔卫生习惯,可以帮助减少鼻腔粘液堆积和挖鼻孔行为的发生。
2. 心理治疗行为
日常生活的焦虑和压力可能会引发挖鼻孔行为,心理治疗的介入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技巧,可能有助于降低其发生;一份于2022年发表在《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发现,透过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降低忧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焦虑;另一篇发表于2021年的系统性回顾指出,针对轻度和中度焦虑者,使用网络的认知行为疗法,也可改善焦虑。
以上的认知行为治疗,都被认为有助于减少挖鼻孔或咬指甲等不自觉行为模式。
3.环境保持适当湿度
一份研究指出,当室内湿度低于50%,鼻腔中的黏液会变得较黏稠,容易堆积在鼻孔中,并诱发挖鼻孔的行为;而当室内湿度达50%,黏液则变得较稀薄、更容易被排出,进而减少挖鼻孔的行为。另外,研究也同时发现,室内环境中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导致鼻腔粘液的堆积和引发挖鼻孔行为,因此建议室内空气湿度维持50%,保持适当室内环境,可减少挖鼻孔。
4. 民众的教育宣导
研究人员收集300名受试者,在接受为期1个月的教育宣导活动前后接受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挖鼻孔行为的频率、原因、健康风险认识等。结果显示,在教育宣导活动后,受试者对挖鼻孔行为及其健康风险的认识显著提高,挖鼻孔频率也降低了。证实教育宣导对提高公众对挖鼻孔行为及其健康风险的认识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建议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相关宣导活动,提高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
5.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研究人员找来200名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抗过敏药物治疗,对照组则接受安慰剂治疗,在为期8周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鼻炎症状和挖鼻孔行为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在接受抗过敏药物治疗后,鼻炎症状显著改善,挖鼻孔行为的频率也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在研究期间,都未见显著变化。因此,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提供适当的抗过敏药物治疗,不只可以缓解症状,也可减少挖鼻孔的需求。
新闻来源:三立新闻网
“鼻”无可避
长期失灵应警惕
现代人对鼻子的毛病毫不陌生。尤其鼻敏感及鼻炎者,几乎随处可见;近年来,全球鼻炎的发病率也大幅度增加,而且以青少年较多,令患者无论在工作或学习上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久前随着我国羽坛一哥拿督李宗伟被发现患上鼻咽癌后,如今更多人会主动关注鼻子的疾病。

身分:马来西亚中医总会会员
有不少患者在寻求治疗后,鼻病始终不获改善。大部分皆是治标不治本。中医博士杨伟钇指出,鼻炎难根治,主要原因可能是没有辨证施治。由于鼻炎的分类很多,不同的鼻炎在临床表现就不一样。加上每个人的体质和治疗方法也不同。若患者在没有搞清楚自己的鼻炎分类下随便治疗,用药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中医在鼻病的分类上,较普遍的有以下几种:
鼻渊——
中医病名。这种鼻病的主要特征是流出的鼻涕浓浊,而且非常多量。并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鼻渊病也分有以下3型:
肺经风热型:
症状:鼻流黄涕或粘白量多,嗅觉减退,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多,舌红等。
治法:清热宜肺,疏风通窍
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肝胆湿热型:
症状:鼻涕浓浊,黄稠如脓。嗅觉差,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耳鸣并烦躁等。
治法:清泄肝胆,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等
脾胃火热型:
症状:鼻流黄涕,浊而量多。鼻塞,嗅觉减退,头痛明显,口臭便秘,牙龈肿痛等。
治法:清泄脾胃,解毒除渊
方药:清胃散加减
************************过敏性鼻炎——
中医称为“鼻鼽”。主要症状会突然感觉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并会反复发作。多由肺、脾、肾虚损,风寒湿乘袭鼻窍而至。鼻鼽病也有以下分型:
肺气虚弱型:
症状:鼻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并会自行冒汗,怕风怕寒等。
治法:补益肺气,祛风散寒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脾气虚弱型:
症状:鼽嚏(鼻塞和打喷嚏)反复发作,尤其在清晨时分鼻塞较重。鼻涕稀白粘量多等等。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化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肾阳虚型:
症状:鼽嚏经年不愈,反复发作,气候冷时更甚。鼻涕清稀如水量多,怕冷,
腰膝冷痛,耳鸣重听等。
治法:温肾益督,散寒止鼽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
鼻咽癌——
杨伟钇医师说,鼻咽癌在中医辩证中属于“鼻疽”的范畴。中医治疗鼻咽癌讲究辨证论治,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等情况作出系统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类型来进行具体的治疗。
鼻咽癌也分为以下4种类型:
痰热互结型:
主证:鼻咽部色红或淡红,肿物灰白或淡红,表面溃烂,有黄粘腐物及臭味。鼻涕与痰带血丝,口苦粘腻,颈部会肿起硬核却不痛。
治法: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气血凝聚型:
主证:鼻咽部暗红,肿块色暗质较硬,或有红丝包绕。并感觉头痛、鼻塞,鼻涕带血,耳内闷胀或刺痛。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火毒困结型:
主证:鼻咽部色红,肿块溃烂黄浊出血并发出臭味,鼻涕和痰黄稠色带血。并有头痛鼻塞,烦躁失眠。常感口渴喜喝凉饮,小便赤色且便秘。严重时会复视并口眼歪斜。
治法:泻火解毒,散结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柴胡清肝汤加减
气阴两虚型:
主证:形体消瘦,面容干黄憔悴,癌肿腐溃结痂。在化疗或放疗后,人渐萎弱,神疲乏力,口咽干燥,头晕耳鸣。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消肿
方药:生脉散加味
****************************
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鼻咽癌是现今常见癌症之一,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不少患者也因此丧失性命,发病率在近几年亦逐渐增加。
杨伟钇医师指出,手术和放疗是鼻咽癌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会引发副作用。“白细胞(白血球)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在放化疗过程中,不但针对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同时还会破坏正常的白细胞。一旦白细胞严重下降,身体免疫力也会降低。不但对下一疗程的放化疗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免疫力降低会导致病毒感染,并且极易诱发并发症。”
安全性毒性小
他也认同近年很多人开始关注中医辅助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并且中医治疗鼻咽癌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除了具安全性,其毒性作用极小。对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帮助。
“中药同时能对人体进行扶正祛邪,增强病人自身抗癌能力,并防止其他并发症发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辅助治疗以软坚散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一方面可有效杀伤及克制癌细胞,缓解病情。另一方面还可对患者进行全身性的调理。辨证施治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患者也更容易接受。”
预防与保健
杨医师指出,日常生活中,鼻咽癌的发生主要是平时卫生清洁不彻底,吸入很多有害的物质以及有很长时间吸烟或长期吸入二手烟等因素诱发。因此可参考以下预防方法:
1.注意保持鼻子与咽喉的卫生,防止病毒的侵入感染。
2.尽量避免吸入有害物质、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3.改善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熬夜、缺乏运动、酗酒、睡眠过少,导致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免疫能力就会逐步降低。
4.晨运对身体免疫能力增强,有助加强新陈代谢。
食疗药膳
想要预防鼻病或患上鼻病者,平日也可用一些食疗药膳加以调理:
百合银耳汤
材料:鲜百合100克,银耳20克,冰糖30克
煮法:把百合和银耳分别浸泡。待软后把银耳撕成小块状。在锅内烧开水,先放入银耳,以小火慢煮半小时,再把百合和冰糖放入,煮至汤带粘稠即可。
功效:补气和血,润肺益胃
海带木耳蛋汤
材料:海带30克,木耳15克,鸡蛋两粒
煮法:将海带用清水浸泡洗去咸味,切成条状。木耳浸水泡发。两者放入锅内加水同煮。熟后将鸡蛋打散倒入锅中,加适量油和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增强机体免疫力

鼻病的饮食宜忌:
忌:烟、酒、海鲜类、加工食品;甘甜、肥腻食物及煎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黄瓜、南瓜、茄子、核桃、绿豆;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清淡食物等以利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及排泄畅通。

穴位按摩:迎香穴
定位:在鼻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印堂穴
定位:两眉头联线中点
功效:祛风热,宁神志

太阳穴
定位: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陷中
功效: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合谷穴
定位:拇食两指伸张时,当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
功效: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操作方法:食指指尖置于穴位做旋转按揉20至30下,每日2至3次。
报道:aNGie 摄影:Jonah Foo、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