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硅谷银行——矿井中的金丝雀?/Project Syndicate

世界其他地方是否应该对上周硅谷银行的崩盘感到担忧?

作为坐拥近2100亿美元资产(约9387亿令吉),最高市场估值达440亿美元(约1967亿令吉)的美国第16大银行,这起事件也成为了(继2008年华盛顿互助银行之后的)美国第二大银行倒闭事件。

尽管硅谷银行本身对美国金融系统并不具备系统重要性,但却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上周末监管机构还关停了纽约的标志银行(Signature Bank),银行业股票也随之下跌。

硅谷银行主要为初创企业和风险资本基金提供服务,这是一个相当狭窄的储户圈子,而这些人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迅速提走了420亿美元(约1877亿令吉)——约占该行存款总额的四分之一。

此次挤兑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被迫在周末加班进行干预。不过鉴于硅谷银行有96%的存款没上保险,其客户感到恐慌也是合情合理的。

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一个看似谨慎决策产生的意外结果。冠病疫情时代的科技热潮令硅谷银行存款额大幅上升,所以它决定将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

尽管这类债券收益率很低,但仍有利可图,因为在超低利率环境下该银行几乎无需对其客户存款支付利息成本。

但后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始以几乎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利率,致使硅谷银行的边际利润不断收窄。由于需要为存款支付的利息日益增加,它试图出售长期债券来买入收益率更高的短期债券。

但是其债券组合的价值突然比购入价减少了150亿美元(约670.5亿令吉),同时该银行为满足提款要求已经在出售债券方面损失了18亿美元(约80.5亿令吉)。

由于无法筹集到更多资金,当上周四开始传言出了问题,几个大储户建议各界提取存款时,硅谷银行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这给我们揭示了导致硅谷银行破产的潜在系统性问题。其他许多银行也持有大量的长期证券投资组合,由于过去一年利率急剧上升,如果在到期前出售必定损失惨重。

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自2020年4月以来有超过4兆美元(约17.9兆令吉)资金转化为存款,但其中只有10%用于贷款,另有大约50%用于购买证券。商业银行在去年年底的浮亏额高达6000亿美元(约2.68亿令吉),如果平仓的话就可能会变成实实在在的损失。

存款来源集中引担忧

对于那些存款来源较为集中的小银行来说,这种情况尤为令人担忧。

硅谷银行的风险尤其巨大,因为它有很高比例的存款是对利率上涨极其敏感的未受保企业存款。

此外,它的资产并未随利率上升而重估,它专门从事(目前需求持续下降的)科技贷款,同时其证券组合也没有对浮动利率实施对冲。

由于当前银行的资本状况要显著优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且有更高的流动性缓冲),大型机构应该能够抵御风暴,尤其是美国监管机构现已推出了新的存款担保保障措施。但正如1980年代储蓄和贷款危机的情况一样,许多实施相关战略的小型机构仍然可能造成系统性问题。

由于这些机构并未经过任何形式的适当压力测试,加之特朗普政府废除了《多德-弗兰克法》的某些条款,监管机构需要对新的金融脆弱性有所警惕。

鉴于硅谷银行与近一半的美国科技和生命科学风险投资企业拥有合作,该银行的倒闭也可能对科技行业和更广泛创新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方面的损失可能更加严重,尤其是在科技行业感受到利率上升的后果时。

科技生科领域有风险

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已经警告说,硅谷银行的倒闭给科技和生命科学企业带来了严重风险,而英国现正准备向这些行业提供现金支持。

反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一直坚持认为,2008年之后决不能再为投资者和住宅业主提供救助。但救助未上保险的企业存款以防止停发工资是另一回事。而即便这种救助行为是非常值得的,却也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拜登总统就曾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平息系统性破坏事件。

这也凸显了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更深层次冲突。中央银行的任务是控制通胀和维持金融稳定。通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施前所未有幅度的加息,他们可能正在牺牲一项任务来达成另一种任务。

更高的利率能使经济慢下来,但也会增加债务负担,致使更多企业倒闭,这反过来又会影响贷款人的偿付能力。

除了这种间接影响外,硅谷银行案例还点出了一个更直接的影响。利率的上升诱发了债券组合的估值损失,催生了新的金融脆弱性。

如果更多的银行被迫变现其投资组合,那么就得承受严重损失——那些在量化紧缩过程中提前出售手中证券的中央银行也是同样下场。

每个司机都知道在弯道中间急刹极为危险。但这似乎是中央银行决定要做的事情。发生事故的风险正在增加,但至少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安全气囊。

书到用时:矿井中金丝雀预示危机浮现

矿井中的金丝雀(Canary in a coal mine ),是指危险的先兆。

金丝雀对有害气体的敏感度超过人体,所以成了矿工们的警报器,矿工下井带着金丝雀,如果金丝雀暴毙,就说明井下有危险气体,需要立即逃生。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欧美银行危机未远离/安邦智库

2023年一季度,由美国硅谷银行“爆雷”引发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区域性银行;这一危机蔓延到欧洲,拖垮了瑞士信贷这一“老牌”国际金融机构。

在监管方面的支持和各国政府的多次喊话安抚之下,当时的这一轮危机以硅谷银行、签名银行被收购而告一段落。

不过,当时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曾指出,此轮银行业危机经历了瑞信倒闭的冲击之后程度有所缓和,但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相关风险仍具有进一步蔓延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会越来越具有危害性。

进入2024年,人们的关注点从“更高更长”的美联储加息,转向“更晚但更快”的降息预期,但在美国资本市场再次活跃的时候,由商业地产萧条引发的银行业的“恐慌”又一次回归。

在欧洲,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披露,2023年第四季度对美国商业地产的损失准备金同比增长四倍多。该行为其相关投资组合计提了1.23亿欧元(约6.27亿令吉),远超2022年同期的2600万欧元(约1.32亿令吉),几乎是该行2023年第三季度拨备金额的两倍。

在去年欧美银行业危机中,侥幸逃过一劫的德意志银行,其实一直在困境中挣扎,2023年6月,德银在IMF和美联储的测评中表现不佳;9月,美国司法部更是给德银开出了140亿美元(约666亿令吉)的天价罚单。

反映房市续动荡

市场分析认为,这些银行股暴跌的背后代表着美国商业房产市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持续动荡。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月31日表示,穆迪方面当天将美国纽约社区银行和其子公司旗星银行的所有长期和短期的评级和评估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穆迪表示,此次评级行动反映了纽约社区银行在纽约写字楼和多户住宅的意外亏损、疲弱的收益、资本大幅下降等。

穆迪还认为,与同行相比,纽约社区银行的融资和流动性相对较弱,且流动性资产的规模小于同行。虽然纽约社区银行的业绩亏损有超额损失拨备的原因,但美国地区性银行在高利率环境下所面临的商业地产行业风险仍是不容小视。

此前,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曾指出,美国中小银行及其背后的商业地产所面临的高息环境,其实是欧美银行业危机难以根除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虽然美联储已经停止进一步加息,但通胀的粘性使得其维持高利率的时间远超过市场的预期。

如果各国央行仍坚持通胀优先的紧缩货币政策,市场恐慌的基础不会消失,银行业的风险也就难以被控制。另一个问题是经济衰退的阴影不散,预示着银行业将面临信贷收缩和不良资产的增长。商业地产的风险其实也是经济放缓或者走向衰退的迹象。

仍可能不断“爆雷”

尽管美国在2023年避过衰退,但新的一年经济增长在高息环境下进一步放缓应是大概率的事件。欧洲方面,在更高地缘风险和内部结构性转换的双重压力下已经陷入停滞。

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欧美银行业所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挑战。这也意味着,引爆危机的“火种”并没有熄灭,一些资产质量出现问题的银行仍会不断“爆雷”,令市场承受各种“惊吓”。

纽约社区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等因商业地产萧条引发的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等动荡,预示着新一轮欧美银行业风险的暴发。

美联储等主要央行虽然停止进一步加息,但由于通胀的粘性而维持高利率政策,是美国中小银行和商业地产面临严峻形势的根源。在经济放缓的前景之下,银行业风险的根源难以根除,仍有可能不断“爆雷”。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