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我们的华语有我们的标准/周若鹏

在戴祖亿的视频底下常有人留言批评他华语不标准,而且掺杂英语,仿佛要凸显自己懂外语似的。

祖亿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华人汽车Youtuber,而留言批评者多是“祖国”人。但最近连槟城也有人这么批评,就真叫我摸不着头脑。

祖亿会对访客解释大马华人的语言习惯,最近还发了两则影片讨论,看来此事始终对他有些困扰。

洪晟是大马人,在台湾求学,同时也是个脱口秀演员。刚起步时,他表演不时会遇到观众反应冷淡的窘况,是笑话不够好笑吗?这很难判断了,因为他后来发现许多台湾观众根本听不懂他的口音,笑话好不好笑也不知道,他花了好些功夫才调适过来。那么,究竟马来西亚华语有没有问题?

没必要学“外国人”腔调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汉语拼音,华语无疑是有一套基本标准的。但是,老师的发音不完美,父母的发音也不完美,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训练出字正腔圆的学生。

华语正音运动推展了几十年,除了一小部分语言精英外,大家还是老样子。我思索的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讲的华语不算标准,而少数人的反而叫做标准呢?

因为这些马来西亚的少数人,若放在大中华圈来说就变成多数,所谓的发音标准是根据中国、台湾来定的。但我们生活在马来西亚,无论是我们和朋友交谈,或是Youtuber对大马人说话,都没必要学“外国人”的腔调。

英美澳人都说英语,但口音各有不同;爱尔兰人也说英语,但若你没听习惯,你以为他在讲福建话(好啦我夸张);在美国,黑人英语是一套,南方口音是一套,平常谁也没要纠正谁,除了奥巴马有一回鼓励非裔美国人注意文法,文法倒是有标准的。

没谁是绝对的标准

在外国有一种行业叫口音教练,我原以为主要服务演员,比如说当美国演员要饰演爱尔兰人时,后来在Youtube上搜一搜,发现感兴趣的追随者还真不少。

你的安卓手机里的谷歌语音助理不止能听懂“纯正”的美式和英式英语,大约在6年前已能听懂印度和新加坡腔英语。这意味着什么呢?在英语世界中大家早接受了各地英语大不同,没谁是绝对的标准。就算在中国,也不见得大家说的普通话都一样。

洪晟在台湾工作,他在那个环境底下华语算不标准,必须调整才能生存,那没问题。而我们生活在这里,除非所生产的内容有意要服务大中华圈市场,不然大可继续使用最亲切的马来西亚华语,掺杂马来语和英语也无妨。那些外人不明就里来为难我们就算了,自己人何必把外国人的那一套,强加于自己人?

反应

 

灼见

泼出去的热水/周若鹏

看到那个促销员向唐氏青年泼热水,大概都会和我一样满脑子问号:为什么?!撇开受害者是弱势群体不说,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都是错的。这件别人的事,不知怎的让我心头一惊,惶惶不安,但我不是慨叹促销员残忍。

这是随机伤人吗?像本月沈阳男子当街杀了9人?不是的,促销员和受害人是多年邻居,这中间或有摩擦,外人不知,我们仅凭短短的视频认知此事,镜头以外还有什么恩怨也许不会有人追根究底,因为促销员认罪,遭判刑10年,案件已了。

于是故事也就了了,她只是个月入1500的普通人民,故事没有被分集报道、让人追读的价值。她的人设在泼出热水的一刹那,就让升降机里的摄像头给定性了,无人在乎前因,只在乎她承担恶果。

我当然也不知前因,其实这不是我关注的,并非同情她,却是担心我自己。怎么说呢?和我何干?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伤人必出于冤仇。我们会问,有什么冤仇值得赌上10年的自由?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她在煮沸水的时候没有犹豫,她在拧开瓶盖的时候没有犹豫,她在泼出热水的时候没有犹豫。

那些组屋邻里之间的龃龉,一个生活拮据的促销员和一个先天受限的青年之间的矛盾,在我们的视野之中明明是茶杯里的风波,格局太小了,小眉小眼,不足一提。但那些小事对她来说却真实得很,因为她全部的天地就在那茶杯里,起落的股市不关她事,喧闹的选举不关她事,远方的战争不关她事……

等水凉了再说

而我们,而我们在自以为更广大的格局里,会不会也只是换了个茶杯?也一样微小呢?最近有人惹恼我了,具体不说,总之我自以为占着理,正义却不得伸张,满腔不满。我当然没要对谁泼热水,但怒气是真的,任由这些不满堆积,就会失去自制做出一些蠢事。那些蠢事,要在事后我才觉得蠢,十分懊悔。不管具体是什么事,情况和促销员没差,同样是在自己的小茶杯里执着入魔而已。

这件别人的事适时给我提个醒,如果心中的水沸腾着,什么都别做,什么都别讲,先等水凉了再说,如此很多祸事都不会发生。先等水凉了,切记热水泼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