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赤字债务何其忧?/李兴裕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之前,大马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曾在2009年(2008-09年国际金融海啸之后)至2017年期间连续8年走低,从2009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6.7%逐步往南,于2017年下跌至2.9%。
不过,2018年过后,财政赤字再度攀升,分别于2018及2019年各占GDP的3.7%和3.4%。
冠病疫情导致经济急速衰退,政府祭出额外的刺激经济配套,大开水喉提振经济,令财政赤字再度冲高至2020年的6.2%、2021年的6.4%,以及今年预计达到5.8%。
此外,根据国会解散前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2023年的财政赤字将稍微走低至5.5%。

担忧1:经常行政盈余缩减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自2008至09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联邦政府的经常账项余额(扣除行政开销后的联邦收入),一直在萎缩和捉襟见肘。
行政盈余已从1997至2010年期间的每年117亿令吉,大幅度下跌至2011至2018年期间的每年22亿令吉,并在2019至2021年进一步缩减至每年13亿令吉,预计今年将进一步缩小至5.17亿令吉。
在2023年预算案中,预计2023年的行政盈余将再收窄至2.3亿令吉。必须指出的是,由于2023年预算案于10月7日提呈后,国会紧接着于10月10日解散,因此该预算案仍未获得国会批准。

公务员薪酬大增
行政盈余萎缩,是由于行政开销难以为继的增长所致。
行政开销已从2010年的1516亿令吉,激增87.8%至2022年的2847亿令吉,这几乎超过了联邦税收的增长(从2010年的1597令吉增至2022年的2852亿令吉,增幅为78.6%)。
在2010至2022年的13年内,行政开销的3大组成部分,即公务员薪酬、退休公务员开销及还债开销都急速飙升,其中,公务员薪酬前后跃升85.4%至2022年的865亿令吉、退休开销飙升149.1%至291亿令吉,还债开销则暴增175.9%至431亿令吉。
严防出现双赤字
打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开始,大马至今已连续26年面临财政赤字。
随着经常账户盈余迅速缩减,政府需对各项政策采取结构性的调整,以预防联邦政府的行政账户和整体账户出现双重赤字。大马曾在1986至87年的经济衰退期间出现双赤字。
联邦预算出现双重赤字的后果是什么?
行政开销比率激增99%
行政账户和整体账户的双重赤字,可能会削弱投资者对政府富有纪律管理财务的信心,因为它确实花费过多,所带来的财务后果不仅是须借新债来养旧债,以满足更大的赤字需求,而且是负面的主权评级指标。
政府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双赤字? 尽管我们认为,财政部有维持行政盈余的内部规则,但随着政府的收入是用来应付难受控制的行政开销,情况变得更挑战性。
与1997至2007年的83.6%相比,2008至2023年联邦收入对行政开销的比率,已激增至近99%。
改革税制确保健康盈余
为确保行政账户的健康盈余,政府须通过推行具有某些明显特征的税制改革策略,来加强其征税能力:
(a)实施多管齐下的税收改革,以确保永续的收入,摆脱过度依赖石油相关收入的局面。实行税基更广的消费相关税务,例如消费税(GST)、国产税和关税,并以简单的税收立法为基础。
(b)在税收绩效方面,使用一系列数字科技、数据源和分析来提高税收合规性、提高效率,并减少逃税与漏税的机会。电子发票的采用,就是使用数字工具促进合规性,更快和更有效地追踪欺诈的一个例子。
(c)简化税收制度,遏制免税。遏制免税还可以降低税收制度的复杂性,同时通过扩大税基来增加收入。具有有限税率的更简化税收制度,对于促进纳税人的合规性至关重要。
(d)合理化和削减开销,包括削减对不断上升的经常性行政开销提供的补贴。在提高财政永续性方面,应将燃料、天然气和电力的全面补贴改为有针对性的补贴,利用国家数据系统,鉴定有资格获得有关支援的人,大幅降低补贴成本,同时保护贫困人口。在退休制度改革转向强制缴纳的同时,提供有条件的现金援助。
(e)须对用于扩大国家生产能力的发展开销分配,进行仔细审查、追踪和评估,以确保对已使用的公帑,以及经济增长和利益的分配,进行问责。
担忧2:过度借贷后果严重
债务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和适度举债,可以扩大生产能力,并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如果我们过度借贷,并轻率地用于融资非生产性领域,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多的债务和负债,将会损害政府的财政永续性,也会损害其偿债能力。
明年底国债料1.18兆
持续的财政赤字,意味着联邦债务多年来不断增加。
2008至2022年期间,联邦政府债务平均每年增长9.4%,从2008年底3064亿令吉或GDP的39.8%,于今年6月底冲破了1兆大关,达到1.04兆令吉,或占GDP的61%。
到了今年底,预计它将进一步增至1.08兆令吉,或占GDP的63.1%;估计到了2023年底,将进一步上升至 1.18兆令吉或GDP的65%。
2020至2022年的这3年内,联邦政府净债务大幅增加,预计平均每年高达957亿令吉,这是因为总计2859亿令吉的超常累积净赤字开销所致。
截至今年6月底,联邦政府的总债务和负债为1.4兆令吉,占 GDP的82.9%。
联邦债务偏高
联邦债务偏高且持续扬升,令大马经济更容易受到利率持续扬升的影响,而影响程度多大,取决于政府如何融资债务,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率的走势而定。
债务以难以为继的方式持续扬升,而且规模庞大,或将限制政府应对未来经济下行的财务能力。不断增长的债务负担,也提高了借贷成本,减缓了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并令发生财政危机或政府证券价值逐渐下跌的风险升高。
在2023年预算案中,联邦政府的偿债费用占总行政开销(461亿令吉)的16.9%,它也占了政府总收入的16.9%,高于国际最佳实践水平15%的门槛。
如果债务水平没有稳定下来,在债券收益率上升的情况下,利息费用将大幅扬升。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视频推荐:
【独家】下调法定储备金率 企业界:易获融资刺激投资
独家报道:郭晓芳
(吉隆坡10日讯)市场人士认为,国家银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SSR)的举措虽然保守,但通过银行资金流动率的提高,为市场提供利率更低的贷款,也不失为间接刺激内需与投资的及时雨。
一般认为,法定储备金率的下调,将为金融体系注入190亿令吉的额外流动资金,释放更多银行放贷能力,使贷款变得更容易及便宜,让各行各业都有机会从中受益。
经济学家指出,银行除了可以用额外释放的资金提高利息赚幅及购买更多证券,也可以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融资贷款,从而刺激家庭、企业的消费与投资。
对工商会组织而言,流动性提高让银行更有能力向微中小型企业及消费者提供较低利率贷款,为实现第13大马计划目标保驾护航,但这笔额外资金,并不会对零售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无论如何,这项举措释放出一个信号,即当局正在对当前形势作出即时反应,因关税效应未来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李兴裕:市场冲击不明朗
企业个人不敢冒险贷款
专家认为,国家银行下调法定储备金率之举对市场利好,资金掌握在银行手中,各领域都有机会受益,因贷款批准将视各家银行对借贷者的风险评估,不排除会给予受关税冲击影响、符合条件者方便,提供贷款。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说,国行此举是为了给于市场信心,确保大马银行体系有足够“银根”支撑经济来应对关税效应,在未来为有贷款需求者提供“及时雨”。
市场预测国行将减息
不过,因当前市场不稳定,在未能掌握冲击程度下,他认为即使银行有资金可放贷,并非全部企业和个人敢冒险贷款,毕竟借了这笔钱还是要付利息。
他向《南洋商报》说,值得注意的是国行在本次货币政策(MPC)文告的声明,虽然维持隔夜利率3%不变,但整体对经济展望趋向谨慎,存有下调风险,“这促使整体市场觉得,国行下一步应该会减息。”
至于何时,他估计要等到7月,胥视关税谈判结果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另一步行动有无明朗决策。
李兴裕认为,这次降低法定储备金率是国行关注关税效应的部署,“国行非常关注外贸、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他们尚无法预估会有多大冲击,但可以先准备,有必要才减息。”
他指出,银行资金足够,市场就不必担心,因这凸显我国仍有足够的后备资金可借贷给有需要者。

额外流动资金可刺激内需
大马Muamalat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哈末阿扎尼占博士认为,这笔额外的流动资金,可通过银行体系刺激国内需求。
“这些资金将转化为更多的融资资产,用于支撑家庭和企业的消费与投资,如企业拓展业务获得融资来支持资本支出,帮助改善国内需求。”
他解释,银行可以将额外释放的资金重新部署到融资资产(贷款资产)上,如购买更多证券,包括政府证券、公司债券或回教债券。
银行同时也可向消费者提供更多贷款,如个人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和房贷,并能向企业提供融资,包括商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
他提到,银行放在法定储备金中的资金没有回报,但现在法定储备金率的下调,将释放总额高达190亿令吉的新资金进入系统,转化为更多的融资资产后,可提升银行净利息赚幅(NIM)。
不过,莫哈末阿扎尼占认为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因银行仍会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或选择将这些资金投入低风险但回报也较低的流动性资产,例如政府证券。

银行增放贷能力企业易融资
马来西亚印裔工商总会(MAICCI)副主席拿督A.T古马拉拉惹博士认为,这次国行采取较保守举措,即不下调贷款利率,但允许银行向金融体系释放更多流动性。
他指出,这将释放更多银行的放贷能力,使融资变得更便宜且更易获得。
“这波流动性注入将直接支持第13大马计划的目标,通过向金融体系注入190亿令吉,让关键领域,如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数字创新和绿色科技获得更多融资机会。”
他看好流动性提升将强化融资生态系统的包容性和永续增长,契合大马计划的战略重点,既推动经济复杂性、赋能微型和小型企业、加速能源转型及提升人民福祉。
“主要可从中受益的包括中小企业、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基建设施发展、消费支出及产业发展。”
他说,流动性提升让银行更有能力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如零售、服务和科技领域的企业,更强的支持将提振国内需求、促进创业与创新,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这也让银行能扩大绿色融资计划,涵盖太阳能、电动车基础设施及符合环境、社会与监管标准的产业绿色科技与可再生能源。”
加快公共建设房屋进程
至于建筑行业,A.T古马拉拉惹指通常依赖大量资本支出和过桥融资,如今将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
“这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低收入群(B40)和中等收入群(M40),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及房屋项目的推进,契合政府经济议程。”
他不排除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银行可能会下调贷款利率或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贷款配套,尤其是在房贷和个人贷款方面。

刘明
刘明:无助直接刺激消费
大马零售连锁协会(MRCA)署理会长拿督刘明认为,法定储备金率下调1%,释出的190亿令吉料不会对消费领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190亿令吉,我看不到对消费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因它不是消费者可支配的钱,无助于直接刺激消费。”
他不否认,这笔额外资金对做生意有帮助,让老板好过一些,但流到消费者手中还需时间,无法立刻进入消费市场。
“鼓励企业贷款,对推动经济有利,因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扩张和投资,但若是鼓励个人增加贷款,则会对家债构成风险。所以即使银行有资金,也不会直接刺激到消费。”
他说,零售业是经济成长的指标,消费的内循环自有其动能运转,一旦部分的钱流出国外,市场没钱运转,内部动能就会变低。
“业者会觉得,目前的市场比行动管控令时期还慢,主要是当时政府有派发援助金,提振了消费。”
他指出,如今消费市场的部分资金通过电商平台流出国外,对本地零售业者伤害很大,尤其是外国卖家,并不需要来马开店及聘请员工,与本地业者直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