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4月表现强劲 全年出口料双位数增长

报道:林志斌

(吉隆坡19日讯)我国外贸表现强劲的势头持续,4月份出口按年再涨20.7%,达到1274.9亿令吉。

整体外贸表现也继续录下“三双”,进口增长22%,达1039.5亿令吉;贸易总额则涨了21.3%,至2314.4亿令吉。

连续9个月的双位数出口增长,以及连续15个月的双位数外贸增长超乎预期,让学者纷纷上修今年全年的外贸表现预测。

早前预测我国外贸数据将很快迎来拐点的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对过去2个月来的数据大感惊喜,并认为今年全年的出口增长“可能达到7至10%。”

全年双位数增长?

今年头,中总的出口增长预测仅1.8%,并预计随着去年的基础升高,3月份起贸易数据将会放缓。

然而,3月份的进出口及贸易总额,均写历史新高后,最新的4月份数据虽按月微降,但强劲依旧。

无论如何,李兴裕还是认为,在整体成本压力和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全球市场需求料将放缓。

“下半年的贸易表现将充满挑战。”

不过,丰隆银行债券与经济研究经理锺艳屏在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就认为,市场上担心的全球经济放缓料相信不会今年就出现,因此当前认为我国贸易牛市可以持续,全年出口增长可以保持在双位数字。

“我们之前的预测是比较低,但过去2个月的强劲数据给了我们信心,相信短期内出口可以维持着双位数增幅。”

她点出,美国消费市场表现依然亮眼,而全球原产品的需求依然保持强劲,都是积极的信号。

惟锺艳屏也指出,中国经济是否保持增长,是上述预测的较大隐忧;在遭受冠病疫情复发,以及大规模封城的冲击之后,中国次季将交出什么样的经济表现,引起全球关注。

“比较好的消息是,上海的封城措施已经开始松绑,接下来我们还要看看6月份会是怎么样。”

出口数据全线飙涨

根据大马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出口数据持续强劲,主要得益于电子与电气产品为主的制造业表现继续亮眼。

4月份我国制造业出口增长17.2%,其中,电子与电气产品出口增长27%。

农业和矿业等原产品出口同样表现优异;在棕油及相关产品强劲的出口刺激下,农业产品出口大涨29.9%。

在日本对我国出口液化天然气需求大增的驱动之下,矿业产品的出口更是暴涨64.6%。

整体而言,我国对东盟、中国、美国、欧盟,及日本的出口,都是继续写下双位数增长;其中4月对美出口额创下了单月新高纪录。

今年4月的贸易顺差则增长了15.7%,达到235.5亿令吉。

不过按月统计,相较3月份的火热外贸表现,我国4月份的数据都有所滑落,其中出口降低了3.1%、进口降低了0.9%,让整体贸易额按月跌了2.1%。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从“抢出口”到“抢转口”/安邦智库

据安邦智库(ANBOUND)资深研究员观察,当前,受到美国高关税压力驱动,且美国对其他75个国家的90天关税豁免,中国外贸正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

当前,转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也是全球贸易体系运转的枢纽环节,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从概念上看,转口贸易是指货物交易合同并非直接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签订,而是分别由生产国和消费国与中转国签订并在中转国完成交付,即贸易流程在中转国发生一次“中转”。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趋势,本质上是应对美国贸易壁垒的被动调整,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风险。

存在5大风险

一是原产地规则风险。越南、墨西哥等国不仅加强原产地证书审查,美国更启用AI验货系统追溯供应链三级数据。企业若仅通过简单换标或初级加工获取原产地证书,可能被认定为贸易欺诈,导致货物扣留、高额罚金甚至法律追责。

近期韩国海关总署公布其第一季度累计查获价值295亿韩元(约9077万令吉)的非法转口商品,而这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商品,本来是“Made in China”,在韩国摇身一变,成为了“Made in Korea”。

据了解,在此类非法转口商品中,有高达97%是发往美国的货物,相比去年62%的占比,出现了大幅提高。对此,韩国当局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脱不了关系。

二是政策窗口期短且依赖性强。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90天观察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墨西哥、泰国等频繁调整原产地标准。

企业一旦押注特定中转路径,可能因政策突变导致供应链断裂。此前,特朗普政府威胁打破《美墨加协定》,就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墨西哥转口策略。

三是价格战不可持续。当前,企业为争夺转口订单普遍降价,部分商品价格跌幅超15%,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临界点。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削弱行业盈利能力,还引发恶性循环。

低价倾销可能触发反倾销调查,比如欧盟此前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后,巴西、南非等国也跟进提高关税,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四是产业链空心化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外迁至东南亚,导致珠三角等地区配套产业链断裂。中转国加工能力有限,难以承接完整产业链,形成“产业转移陷阱”,即中国失去中低端制造优势,又未完成高端技术突破,反而加剧供应链脆弱性。

五是转口贸易推高中转国对美顺差,引发美国针对性打击。据外媒报道,2025年4月美国对越南、泰国等四国太阳能产品征收最高3521%的关税,直接针对中国经东南亚转口的商品。

此外,美国财政部将越南列入汇率操纵观察名单,加大对其贸易行为的审查。美国还可能以贸易不平衡等理由,对韩泰新等国的特定商品进行调查,若发现转口贸易违规行为,极有可能采取加征关税等惩罚措施,以维护美国宣称的“公平贸易”。

中国外贸从“抢出口”转向“抢转口”的转变,是对外部贸易环境压力的快速应变。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让中国不得不寻找绕过这些壁垒的替代路径,转口贸易便成为一种灵活的应对策略。

不过,这种策略并非没有风险。包括原产地规则的严格审查和美国对中转国的关税豁免期的不断调整,都将增加企业的政策不确定性。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