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2月出口再涨17%破千亿 经济学家:超级周期晋尾声

报道:林志斌

(吉隆坡18日讯)大马今年2月外贸数据表现继续强劲,出口按年增长16.8%,达1022.7亿令吉;贸易总额更是达到1847.5亿令吉,较去年同期增长17.5%。

不过,考虑到外围市场环境转弱,以及低基效应开始消散,经济学家认为超级增长周期已到尾声,出口增长很可能在3月份就回落到个位数字。

根据大马统计局今日发布文告,在电子与电气产品,以及棕油相关农产品出口强劲增长下,2月份的出口额连续7个月创下双位数增长;这同时也是史上首次2月出口额突破1000亿令吉大关。

进口扩大18.4%

上个月的进口同样也扩张18.4%,达到824.8亿令吉。

进出口双增长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连续13个月双位数增长,达到1847.5亿令吉的贸易总额,也是2月份新高;同时贸易顺差也增长10.7%,至197.9亿令吉。

若按月统计,由于2月份天数较少,以及碰上佳节时期,贸易总额较今年1月减少了9.2%;出口和进口则分别滑落7.9%及10.8%。

今年首2个月,我国的贸易总额达3883.3亿令吉,按年大涨21.4%;其中出口增长20.4%,至2133.4亿令吉,入口扩大22.6%,至1749.9亿令吉。

中美各临隐患

全球贸易将放缓

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在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就表示,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础,我国今年2月仍能保持双位数的出口增长;但在中美经济各有隐患之下,接下来的贸易增长势将放缓。

“回看去年3月,出口额都已经有1050亿令吉,低基效应已经不在了。”

全年出口料仅增1.8%

李兴裕也维持今年全年出口增长仅1.8%的预测,即每月平均出口额仅1040亿令吉。

他指出,中美两大我国主要的贸易国,各自面对不同的经济隐患,让全球贸易今年无法如去年般井喷式扩张,我国自然也无法幸免。

美国方面,通货膨胀与升息课题,抑制了当地市场需求,一直成为全球经济焦点。

中国经济则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放缓,对疫情的清零政策,也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小影响。

大马受俄乌冲突影响轻

至于俄乌战争搅动全球市场,不过李兴裕认为这并不会直接冲击我国贸易。

“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比例不到0.5%;对乌克兰贸易更仅0.1%,直接影响有限。”

而地缘政治危机引发的原产品价格大幅走高,反而可能短期内利及我国。

“原产品价格,包括原棕油以及原油价格,3、4月都将走高,对出口是比较有利的。”

不过他强调,全球市场都预计了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飙高,因此减少需求;价格的上涨最终是否惠及我国贸易,仍有待观察。

反应

 

国际财经

17年首见 中国不再是美国最大进口国

(北京11日讯)中国去年出口到美国金额年减超过20%,17年来首次不再是美国最大进口国。

分析指出,美国将采购地由中国改为其他友好国家的动向明显。

去年7月,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每月进出口金额后,多家中国财经媒体就指出,中国已不再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国。

日经中文网的报道指出,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贸易统计,中国将自2006年以来首次在年度占比中跌至第2位以下。

2023年1至11月,中国在美国进口总体中的占比为13.9%,是2004年来的最低水准。

美国从中国进口在2017年前后达到峰值,这一比例超过21%,与其他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另有分析指出,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启,两国贸易额不断下滑,中国不再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到了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中国率先复工,中国再度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国。

随着疫情后美国加强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全球供应链调整,使得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规模又减少,两国的贸易额再次下降。

墨西哥取代

取代中国地位的则是墨西哥。2023年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额有望刷新历史新高。

墨西哥对美国出口的占比自2000年以来将首次成为首位。

日经中文网的报道引述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葛兰姆(Niels Graham)说:“虽然规模不大,但中国厂商在墨西哥的工厂进行最终生产,试图出口到美国的例子是存在的。”

报道说,在美国推动“友岸外包”、维持对中国进口产品高关税的情况下,美国从欧洲和东南亚的进口增加。

在电子产品等先前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品类方面,美国向其他国家转移的动向扩大。

智能手机方面,1至11月从中国进口年减一成,自印度进口扩大至5倍。

笔记型电脑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减少三成,越南增至4倍。自东南亚采购规模虽然还很小,但正在迅速增加。

新闻来源:中央社

不过,报导指出,要摆脱中国并不容易。随著美国国内电动车的普及,锂离子电池的进口猛增,进口依赖度达到了7成。而虽然智慧型手机和游戏机相关进口趋于减少,但依然占7至8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