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眯眼模特广告 “三只松鼠”被轰辱华

一则2019年广告中的眯眼模特儿,让中国“三只松鼠”被质疑“刻意丑化中国人”。
(北京27日讯)继法国奢华品牌迪奥(Dior)照片风波后,中国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也被卷入“辱华”争议。
“三只松鼠”一则2019年10月广告因模特儿眯着眼,而被网民认为“有刻意丑化中国人之嫌”。对此该公司26日公开道歉,并第一时间撤换惹议广告。
这家零食品牌的涉事广告引起热议,“三只松鼠模特儿”话题并登上微博热搜,而理由与Dior事件雷同,即模特儿妆容“眯着眼”有“辱华之嫌”。
网民也认为,惹议广告中用带有伟人头像的茶杯等餐具,“在中国的广告法中是被禁止的”。另有网民认为,三只松鼠“XX大法好”广告宣传语也有不妥之处。
但有不同观点指出,2019年当时正流行“国潮风”,选在敏感日期被炒作起话题是一些人别有用心,“部分人没脑子假爱国”。也有者直言模特儿“就是这个眼睛,没觉得有审美不妥”。
对此三只松鼠26日发布道歉声明,称有关产品所用的是中国模特儿,其妆容均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无刻意丑化。
针对网民反馈模特妆容不符合大众审美并由此产生不适感,三只松鼠深表歉意,并第一时间已进行页面的替换,且已安排排查公司其他产品页面,杜绝类似情况产生。
贴声明强调:“三只松鼠是一家中国本地品牌。作为本地企业,历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服务社会,在助农扶贫、乡村振兴方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据悉,三只松鼠2012年在安徽省芜湖市创立,201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以销售坚果食品为主,主要透过电商行销。
【独家】中国品牌加入·竞争激烈 零食业战场重返线下

零食市场的竞争,已从电商和分销渠道,重新回到门店。
独家报道:陈美玲
(吉隆坡17日讯)大马零食业竞争白热化,正掀起一场从线上重回到线下的新“战役”!
根据市场数据与统计分析平台Statista预测,大马零食市场的营收今年预计达到12亿6000万美元(约55亿6049万令吉),而在社媒推荐和零售扩张的带动下,这市场到了2030年预计达到6.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
调查机构尼尔森(NielsonIQ)的数据印证了这增长趋势,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的滚动数据,录得7.8%增长率。这些市调数据带来的市场信号,皆凸显出大马是国内外零食企业必争之地。
对于零食消费的演变,随着电商行业迅猛发展,零食通过线上分销渠道和电商平台,便捷的购物方式及24小时不打烊的购物体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线下实体店有着线上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零食商将目光重新聚焦到线下门店,再次开启一场新的商业探索。
如今零食业不再是争夺分销和电商的销售速度或数量,而是实实在在提升消费者体验的门店之争。
●大马零食营收料逾55亿
●“推荐消费经济”推高买气
●国际零食门店纷落户大马
●“零食本土化”迎各族市场
●中国零食涌入带动本地研发

良品铺子配合开斋节,推出带有回教特色的包装。
中资品牌入驻 社媒营销助阵
本土零食业自信应战
近年来,中国零食在海外抢下巨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我国市集和商场的热度迅速攀升,推手之一便是“种草经济”兴起,这也称作“推荐消费经济”。
它透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美食开箱等营销手法,激起消费者的兴趣,产生购买冲动,促成交易,最终带动中国零食在海外快速增长。
一直以来,零食市场除了本土品牌,还有进口自东南亚、中日韩、欧美等国,各有各的分销渠道和电商平台,而在冠病疫情肆虐后,部分本土零食商不得不关闭线下实体店。
相反的,中国食品产业向全球扩张,其中零食品牌更是加速出海开门店,改变了原来只在分销渠道和电商平台销售的格局。
零食不仅是缓解饥饿的食物,更承载着情感价值。它是社交场合的润滑剂,也是人们情绪低落、无聊或压力大时的慰藉。在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零食市场不断扩张,并发展成一个充满弹性和活力产业。
或许你已习惯在手机上滑动指尖,轻松点击完成购物,但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回归到最初”,更愿意走进零食门店消费,当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包围,心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线上购物所无法给予的。
开零食门店,看似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相较于线上的分销渠道和电商平台,线下门店需要承担租金、员工薪资等多项成本,这使得前期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尽管开一家零食门店需要面对高昂的租金、员工薪资等现实问题,但其价值独一无二。从顾客踏入店,不仅能享受到挑选、试吃、购买的乐趣,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正是线上平台难以复制。
同时,它又能迎合冲动型购买,容易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长期而言门店的稳定性较高。尽管前期投入成本大,但顾客群体稳定、销售持续性,为门店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如今,不少零食商已通过线下门店收获成功。
主要销售中国零食的米克斯零食(Mix Store)标榜是大马企业,已在10个州属迅速扩张门店,不管是商场还是客流多的商区商铺,都逐渐增加它的“踪影”。
良品铺子拟增20分店
至于在中国属于中高端零食的良品铺子(Bestore),疫情之前只涉足本地分销渠道和电商平台,如今全球海外第一家门店则在大马落地,去年10月在武吉加里尔柏威年广场开店,接着今年1月又在双威金字塔广场开第二家。
良品铺子大马分公司董事陈佳对《南洋商报》说,该公司计划今年在大马开设20家分店,除了雪隆,槟城和柔佛也在计划中,该公司要融合线上、分销和门店销售策略,三者相辅相成。

陈佳:零食本土化的方法之一,是把包装上的中文换成英文。
线下零售店扩张速
大马零食市场看俏
大马零食市场前景乐观,主要受到3个关键因素推动。首先是城市化和忙碌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双薪家庭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加速人们对便捷即食零食的需求。
3关键因素推动
其次是年轻消费者及数字化影响,许多精通科技的年轻人受到社媒潮流影响,普遍存在“错失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因此愿意体验新奇口味、独特口感和创新产品,深怕错失了什么。
第三便是零售渠道不断扩张,便利店、价值链和迷你市场快速扩张,如7-Eleven、EcoShop、99 Speedmart、Emart等,提高了购买零食的便利性,也满足到冲动型购买。
本土零食品牌妈咪大宝达(马)私人有限公司(Mamee-Double Decker)营销总监候元逸说,尽管通胀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宏观经济因素,可能影响零食的定价策略,但零食的基本需求仍旺盛,持续产品创新、与消费者互动等,将是掌握市场增长的关键。

候元逸:零食市场日益碎片化。
本土化策略抢大马市场
良品铺子选择大马作为海外第一家门店所在地,主要基于东南亚的地理优势。
大马不仅位于东南亚中心,有理想的市场辐射能力,其他利好条件还有政治稳定、与中国关系密切,投资环境良好等。
此外,华人人口在国内占比达26%至27%,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较高,综合了物价水平、消费能力和政策考量,最后促成这一决定。
尽管大马市场对中国零食的接受度高,然而地域化差异是良品铺子面对的挑战之一。除了有华人市场为基础,马来人和印度人也是重要消费群体,然而良品铺子的现有产品更倾向于华人市场。
对此,陈佳说,良品铺子采取了“零食本土化”策略,以满足不同族群的口味。
目前,该公司已有百多款产品取得清真认证,并根据本地节庆调整产品包装,如配合开斋节推出带有回教特色的设计,在保留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强本土吸引力。
另一项挑战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尤其是涉及海运和国际物流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季风影响和贸易战是不可控因素,导致海运和空运成本波动。该公司正优化供应链和仓储服务,并寻找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以确保供应稳定。
陈佳说,大马的零食行业发展比中国领先10至20年,既有本地知名品牌,也有国际品牌参与,竞争非常激烈。良品铺子不仅要保留自身品牌特色,还要不断创新,推出适合本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积极寻求与本地品牌的合作机会。
进口零食双面夹击
中国零食品牌加入本地市场,无可避免将为本土零食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候元逸指出,大马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多进口品牌,尤其是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品牌向来以高品质、创新和高端定位,他们自然要付上更大的成本开销。
而中国零食制造商凭借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以更低的零售价进入市场,本地品牌面对着价格竞争的压力。
为了保持竞争力,候元逸说,妈咪大宝达采取3大策略,即持续创新、本土化结合国际风味及全渠道布局,强化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
产品开发也将聚焦在低卡、低钠等健康功能型零食,并尝试新奇口味,推出复合本地消费者口味的创新产品,最后升级生产能力,投资在制造能力,以支持新品创新和增长的市场需求。

李欣萤:中国零食门店也是本地零食的分销渠道之一。
本土品牌商文化反击
中国零食品牌快速开设实体店,让本地零食企业重新思考实体零售的重要性。
Mum Mum Snacks销售与市场总监李欣萤表示,受疫情影响,该公司曾关闭门店,仅保留分销渠道和电商平台。
如今,该公司正积极布局,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重开门店,不仅聚焦本地消费者,还希望吸引游客,以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候元逸亦说,本土品牌可借助本地文化优势,在熟悉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打造更具特色的零食,如推出仁当、参巴、咖喱叻沙风味零食,实现差异化竞争。
相比大型跨国企业,本土品牌具备更快响应市场趋势、灵活创新的优势。通过加强品牌故事、市场营销和情感连结,增强消费者忠诚度,提高品牌粘性。
社交媒体已成为品牌叙述、增强消费者互动的重要渠道。妈咪大宝达曾与意见领袖(KOL)合作,以提升品牌可信度和吸引力。
用户生成内容(CGC)也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利用用户自发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
“直播带货确实具备潜力,但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符合品牌策略的方式,而不会盲目跟风。”
“鲶鱼效应”激活创新力
谁曾想到,外国零食的涌入不仅带来竞争,也促使本地企业反思,并借鉴创新技术、营销方式与研发能力,帮助企业成长。
李欣萤说,大马零食企业过去对创新口味较为保守,市场长期局限于巧克力、香草、草莓、咖啡等的传统口味。
然而,中国零食引入丰富多样的新口味,如麻辣等,促使本地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品。例如该公司推出麻辣鱿鱼零食,原本担心市场接受度,但最终反应热烈,现已成为长期供货的产品。
“我们不是研发的先锋,因此与本地著名零食制造商合作创新口味,大家相信抱团的胜算更高,如果不尝试创新,本地零食口味过于单调,市场也会停滞不前。”
此外,中国零食品牌进入大马,也带动了大马零食行业在研发和生产技术的升级。
之前,本地企业因成本高昂,并没有普及冻干果干技术,随着中国品牌的引入,这项生产技术逐渐本土化,并减低生产成本,让更多本土零食企业采用。
将竞争化为同盟
在竞争中,本土零食企业与中国品牌也在寻求合作机会,包括代工生产(OEM)模式。
候元逸说,本土品牌可与具备清真认证的制造商合作,不仅借助先进制造能力,同时保留品牌的本土特色和清真认证的竞争优势。
陈佳说,良品铺子已有部分产品与本地零食商合作代工生产,虽然目前门店商品99%从中国进口,只有大约10款是与本地商家合作,但未来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比例。
李欣萤视中国零食门店为多一条分销渠道,可借助中国零食门店迅速扩张,将自家产品销往更大更多的市场,以提高曝光率。
尽管外国零食品牌带来竞争压力,但本土品牌并没有在竞争中被淘汰,反而从中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陈佳说,良品铺子开店之后,发现许多本地品牌持开放态度,愿意在商场活动中互动,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零食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并存,本地品牌与中国品牌各有优势,未来的市场格局,将取决于谁能更快、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