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苦日子结束了,正常日子回来了吗?

捕风捉景|何凯晶(建筑系硕士生)

解封后你出游了吗?选个人少安全的海边放空吧!

丹绒士拔曾是个渔村,当海浪退去、青年迁离、产业转变,曾经让捕鱼船停靠的码头渐渐变成以观光打卡闻名的情人桥。而另一条内港停着数艘仍在运行的船只,更多早已报废,渔民卷起袖子转型干起了种植业和养猪业,如果你待到深夜,夜间有一股粪味随海风吹遍整座小镇,据说这是猪粪蒸发上空的味道。

隔天清晨,轰隆隆的推车装着即将被加工成西刀鱼丸的新鲜小鱼,腥味穿透四层口罩,多久没有凭嗅觉而记住一个地方的生活文化。

这是一个可以步行的小村子,大多数还保留华人新村的木板屋,前面置业后面居家的格局。因此即便走在住宅区,也会偶然看到鱼丸或者咖啡招牌,就像拜访邻居家一样,自然地站在铁栅前询问,然后被邀请进屋。

卖咖啡的老爷爷自傲地向我们炫耀自己上电视的画面,才猛然发现这里是鼎鼎大名的裕发木炭炒咖啡,我没做什么功课,冲着一片大海就来度假,也算是意外收获。

自然风化畸形岩石

说这片大海,尽管没有沙滩,却也无围栏,若不小心掉下去不是淹死,而是撞上各种畸形岩石块而死。但也因为自然风化形成,没多少人工设施,才有种远离城市造物的“getaway”(逃离)。

但才刚这么想,后方寺庙的音响突然开始播放复古电子舞曲,你若内心焦躁,不妨学学身旁傍着上半身摇着竹扇的大爷,缓慢不急地坐着,也不知这舞曲为谁而播,谁又为曲而舞,只剩我和几位友人面面相觑无奈大笑。

海脚民宿设计巧思

我们住的民宿叫海脚屋[1],是为了呼应丹绒士拔别称“Haikka”(取自福建音——海脚),指在海上落脚以海为生的村民。海脚屋的主人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因此多处设计巧思都为了更契合在地地景,比如裸砖墙并非为了拍照背景好看,而是为了防潮产生裂缝;粗糙的木门并非因为减少成本选材劣质,而是保留前身燕窝屋的木材料(燕窝窝巢可以应着木纹牢牢挂住);地面的细缝并非为了美观,而是为了让不小心渗入的雨水更好的流通。

这间民宿的特色莫过于正中的天井,种了几棵树,树冠早已覆盖了整个开口,经一晚的大雨验证,此树伞有效!不但没有雨水渗透进屋,还带来了一丝微雨的凉意;艳阳天又稀释了热空气,偌大的空间不需要空调,适当的通风口加几把风扇就能让空间的温度降低,让你的慵懒得以安放。

民宿面向大海,不远处就是情人桥,想起几年前的工程风波[2],如今修缮完工,餐厅重新开张,疫情放缓,游客相继回到桥上合影,有种“苦日子结束了,正常日子回来了吗?“的错觉。

备注:

[1]海脚屋:目前仅开放周五-周日三天两夜配套,更多详情:https://www.facebook.com/Haikaa55/ 

[2]2013年情人桥倒塌,州议员和村长不慎摔下海;15年雪州政府拨款重建,因涉及搬迁当地两家老招牌餐馆而引起不少风波。

 

 
 

 

反应

 

旅游

赌城之下 文艺老街风情

捕风捉景|何凯晶(自由职业设计师)

告诉身边的朋友自己要去澳门,大家第一句话一定是:“有去赌场吗?”这句话奠基了人们对澳门的普遍印象:繁华的娱乐商城,也间接告诉你:“放心来旅行,这里就是为游客打造的殿堂”!

当我从边境大楼出境,打算乘搭公共巴士去到旅宿,才意识到,巴士只接受现金或者当地交通卡,相较于新加坡或香港几乎所有的交通系统都已经支持Visa卡支付,澳门于我而言,那一刻突然变得很不International(国际化)。

而所谓的游客也不会乘搭屋邨巴士(Residential Route),而是直接租聘专业旅巴。当巴士窗景从挂满“CASINO·娱乐场”的霓虹大字,慢慢驶入老街小巷,整个城市的面貌突然换了一个模样,原来它不只是有赌场。

博彩、酒店住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这4者仿佛已经形成成熟的观光产业链,它们集结于一座座庞然大物中,也就是所谓的“娱乐场”——招牌与建筑物同等放大的比例,在城市里特别夺目,而几天下来你也对这些早已变成街景一部分的名字不陌生:美高梅(MGM)、永利(Wynn)、金沙(Sand)等等。

而我,会记住它们,不仅仅因为它们显眼得难以忽视,更因为这些娱乐场所内的艺术画廊。

国际艺术双年展

正值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Macao International Art Biennale 2023),大多数酒店也借此机会与各大著名艺术家合作,如涂鸦先生(Mr Doodle)的作品,成为新濠天地(City of Dreams)展厅外墙立面的一部分,也成为酒店下午茶器具的装饰。

走过了繁华区,沉淀于各个美术馆与独立空间之间。从艺术家的视角看澳门很有趣,大多数策展人的引言都将澳门定位在地缘政治或边陲之地,甚至在国际上扮演着流动甚至隐形的角色。

炮台城墙的亲切

在葡萄牙人殖民时期,澳门没有留下系统性的治理和公民社会,但还是在大航海时代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口。

同样作为澳门——马六甲航海路线上的重要商业据点,我也因为某些殖民的相似性,古迹残迹如炮台和城墙,而感到一丝亲切。

澳门的老街区有着和香港城镇一样的密度,街道设计和阶梯,只是建筑高度上低于十楼,没有空间的压迫感,感觉澳门人更和善了。

据说,这里的游客多于当地人,少了香港的沸腾,多了中西角力400多年的文化相融。澳门,仿佛是一个大同世界,或许因为其包容性,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建构自己内心一片澳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