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中国的“共富”走向全球?/许钦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包括其八亿人脱贫的壮举和最近提出来的“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都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政府的优先事项,也逐渐成为全球议题。

中国提出来共同富裕是有其政治、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85年10月23日会见一个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实现了这个长远目标的前半部分,也就是一部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渐关注“共同富裕”的问题,所以才有了脱贫攻坚战并取得了不起的胜利。

但是共同富裕的提法也有很现实的考量。譬如,中国领导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5日在《求是》杂志一篇署名文章里解释道,“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希望避免一些西方国家的两极分化社会,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分化会导致去全球化和国有化。”

关注国际社会发展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几乎再也不提“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了。这些以往炙手可热的词汇变成了政客的毒药。原因就在于贫富差距导致民粹主义兴起,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成了替罪羊。这也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发生了各种“占领”运动,包括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发展中国家,阿拉伯之春尤为突出地展现了贫富差距带来的可怕后果。如果突尼斯小贩布瓦吉吉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如果突尼斯失业率不会高的离谱,阿拉伯之春也许压根就不会发生。

今天,疫情似乎接近尾声,很多国家致力于经济复苏。疫情不仅破坏全球各国经济发展,而且还加剧了贫富差距。一方面我们看到富裕人群在疫情中变得更加富有,另一方面,普通人生活愈加艰辛。最近,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发布一个调查报告显示,“有38%的美国家庭面临‘严重财务困难’,没钱支付房贷或房租、水电费、汽车、医疗、信用卡、食物中的任意一项。有19%的家庭则已经完全耗尽储蓄。”当富人们享受太空旅游时,普通人则可能要担心如何避免无家可归的悲剧。

稳定增长 做大蛋糕 实现共富

随着中国提出“共同富裕”发展方向后,全球似乎出现一个更加关注贫富差距的趋势。最为明显的要算日本了。安经济学虽然帮助日本经济走出低迷,但是,日本社会贫富分化却越来越严重。疫情冲击后,许多日本人更是失去工作,生活陷入贫困。新任首相岸田文雄提出“新资本主义”的执政理念,其要义就是要重视分配公平。换句话说,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美国政治也开始逐渐变化,从原来尊崇“小政府”、“自由市场”转向政府干预。拜登政府推出美国家庭计划帮助儿童脱贫,减轻家庭负担。正在国会僵持下的3.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如果获得通过,更将是几十年来对美国家庭最大的扶持。为了支付这些开支,政府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开整“财富税。”

俄罗斯总统普丁不久前也指出,贫困是俄罗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俄罗斯要将贫困人数降低到最少。

可以说,世界主要国家深刻认识到贫富差距带来的潜在风险。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能做到吗?面对西方社会出现的分裂和中产阶级的萎缩,《金融时报》著名评论员沃尔夫2019年曾经撰文《如何拯救资本主义》。西方社会也对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但是,回过头来看,西方似乎变化了。路透社在不久前的一篇分析中也承认,“过去关于更具包容性的资本主义形式的讨论往往很少产生实质性结果。”在日本,首相岸田迫于股市压力,已经表示暂不考虑提高金融收入税。此前力推的“令和版收入倍增计划”也消失了。

对于中国而言,没有人怀疑北京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政治意愿。但是中国也面临自己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所言:“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考虑到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以及美国带来的较长时间内的威胁,中国有必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做大蛋糕,在此前提下,逐步实现更好的分配方案。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黄金十年变革 科技创新实现共富

中国黄金十年变革(下)

作者:黄杰

习近平踏入执政第10年,中国先透过内需完成物联网物流业革命,获得第一阵科技进步的红利。及后,“中国智造”的技术创新开始在这个背景下出台,如小米、华为等。中国迈入小康社会后,习近平如今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7.科技:创新发展智造强国

在习近平上任以前,中国的经济附加价值主要来自于“世界工厂”、“血汗工厂”对底层劳工薪金的压榨,以支撑整个出口主导工业政策。可是,在经历2008年以后,有两个问题慢慢浮现:一,资本主义危机会为整个出口主导政策带来巨大风险,中国不能再主要依赖于美国消费市场;二,要做到独立于美国市场的工业政策则需要攀登附加价值的产业链,靠技术创新,即不再依赖美国的技术。针对这两点以及当时“四万亿计划”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习近平提出了消费主导型(相对于出口主导型)、供给侧改革(关闭煤炭、钢铁、水泥产能过剩工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要做到消费拉动增长,就要开始(高端)进口替代和技术替代。这就是为什么消费拉动增长和总理李克强的“中国制造2025”几乎同时提出,因为后者的纲领是直接紧扣以上的讨论框架:“一,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做到创新驱动发展;二,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的产业调整同时是在抢占第四次工业化革命的技术。”

简而言之,两者都是指向技术创新的道路。中国先透过内需完成物联网物流业革命,获得第一阵科技进步的红利。及后,“中国智造”的技术创新开始在这个背景下出台,如小米、华为等。

在核心技术方面,国家亦全面资助第四次和第五次工业革命。如高铁、“地上舰母”盾构机、超级电脑、太空科技(国际太空站、登陆月背、北斗系统、量子通讯卫星等)、“观天巨眼”射电望远镜、人工智能、5G、特高压、干净能源、电动车、无人驾驶等高科技领域。在国家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以下,中国在这些都处于领先位置。

8.教育:实现教改共同富裕

中国最大的公共财政支出是教育,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教育发展就是国家发展至重要的一环。当讲及“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目标时,习近平还是坚持“这些目标从根本上靠人才、靠教育”、“中国的目标就是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

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文件中提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这代表了中国的高校政策并不只是像过往40年般继续开设新的大学,而是模仿工业大国德国般把不能上大学的学生送进职业院校,让他们学习和就业相关的知识。中国亦同时开设成人职业教育,鼓励劳动人口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换一个方法说,就是要照顾最底层人民的受教权和就业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尤其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例子比比皆是,职业教育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除了是公共资源的建设、再分配外,提供脱贫的就业道路亦同样地重要。

9.党政:整肃党风基层换血

习近平亦重塑了底层干部的党风,提出“党的群众路线”,主张党员应以人民为工作中心。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累积选派25万名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进行扶贫工作,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总动员。中共先后提出八个规定、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一方面鼓吹清廉意识,另一方面巩固自己的核心权力,并清除基层的黑社会与宗族势力的影响。2021年,中共组织部表示过去10年共有90万人“出党”,估计其中大部分是因为贪腐问题而被退党。

党建另一方面就是理论工作,习近平在这个问题上显然与前两任国家主席有别,他更注重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他先后援引张闻天及毛泽东在抗战前期提出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并以此为党建思想工作的核心。张、毛两人提出此概念的目的是首先要避免左派的教条主义,即讲求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二是要纠正新文化运动中一些主张全盘西化的路线,坚持要走出“文化运动中国化”。习近平延伸此概念,主张要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上升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并认为结合了此三者的马克思主义会指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的理论创新得到国际左派的认可。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法比安·鲁塞尔在祝贺中共百年党庆时写到:“40多年前,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视马克思主义为一种永远发展而非教条的理论,继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应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中国更加关注国内市场,重视扩大公共服务,减少国际经济波动所造成的影响。”

10.外交:建全球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外交思想影响甚大。他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投资基建、打通第三世界市场。同时在东南亚地区形成区域交通和物流网络,将中国底层工业向外延伸,带来工业化发展的机遇,亦在区域内形成强大工业体系。抗疫期间,中国的“医疗一带一路”和“疫苗外交”也为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国共计为第三世界提供了20亿剂疫苗,相等于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显示出大国担当。

中国工业体系和南亚、东南亚的结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现。如寮国就与中国签署了《中寮人类命运共同体计划》(越南拒绝签署)。该概念同时被写进宪法,是立国以来第二次外交目标转变。联合国亦两次应用该概念于其官方文件中,包括“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和“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两项决议。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也被联合国发展署所用,后者于2016年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

在国际条约方面,中国和伊朗达成了4000亿石油换基建计划,对中东局势带来重大结构性变化。中国亦加入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在其框架之下中日韩三地也有自由贸易协议,是继加入世贸以后的最重要突破。另外未签订的协议还有《中欧投资协议》及《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在货币政策方面,去美元化是国际贸易最新趋势,中国先后和俄罗斯、日本、伊朗、印尼实施双边贸易去美元化,打破了国际金融格局自布雷顿森林体制以降的惯例。

展望第二个“黄金十年”

“习十年”的政策涵盖面甚广,亦是中国从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突破。在共同富裕目标底下,预期经济将会有更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改善,进入习近平第二个“黄金十年”。它依靠中国共产党内部的自我颠覆与蜕变,大面积清除贪腐,展示一个强而有力的政府,避免官僚不作为与懒政的积弊。

回首中共建国72年,前30年追求独立自主、强军强国、社会主义理想,后30年追求生产力解放、生活品质改善、城市建设。而“习十年”是两者结合的传承,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追求共富。并紧紧把握第五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优势,超越美国的发展模式,超越了自己的局限性。

这是一个大破大立的时代。世界大环境虽然还是全球资本主义,但是从第三世界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资本主义有别于过去500年。实际上,资本主义一直都是伴随着殖民主义的,而没有殖民主义的资本主义只有短短五六十年历史,与其说是一种常态,不如说是一次结果未知的实验。在“习十年”中,中国结合了自身革命、建设的历史经验,推出了自己独特的体制和理想,不只是追求经济发展,而是社会全方位的改革的体制、融合了新加坡成功的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发挥中共组织化的力量,吸收了西方全球化的优点。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黄金十年”以后,我们对于世界资本主义未来的走势仍需要抱持开放态度,接受各种可能性的理论和思想。中国黄金十年只是开始,它的未来有待全球中国人更多参与,淬炼更美好的中国与更美好的世界。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