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琳:中小企受影响程度不一 应针对特定目标拟不同政策
(吉隆坡9日讯)马来西亚女企业家公会联合会主席拿督阿兹琳说,自去年3月实施各阶段行动管控令以来,在20个月内共有50%中小企业关闭,只有小部分的业绩比疫情前出色。
她说,中小企业受影响的程度不一,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针对特定目标采用截然不同的方法,而不是一个政策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
她促请政府探讨我国的经济展望,引领中小企业迈向复苏之路。
阿兹琳今天在国家复苏研讨会的“重建美好:重建和重置商业与经济”小组会议上说,国家复苏计划是一项良好的开端,让中小企业根据政府制定的路线图复苏。
她表示,由于经营环境因为疫情出现巨大变化,许多中小企业对未来感到迷茫,政府有必要与企业、学者、非政府组织等携手合作,探讨我国的经济前景,为业者指引道路。
“政府通过与各造展开研究,让中小企业清楚了解到后疫情时代应从事什么行业,过后才拟定计划,向目标迈进。”
她也要求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与数字化有关的培训课程,让业者知道何时才是重启企业的起点。
阿兹琳形容,中小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柱,去年我国120万家企业当中,97.2%为中小企业,当中80%为微型企业。
无法充分发挥商业潜力 东盟应为中小企制策略
(吉隆坡23日讯)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NCCIM)副会长拿督古马拉拉惹医生吁请东盟,优先制定应对中微小企业所面临挑战的策略和政策,以确保区域经济充分得益于其潜力。
他指出,这些企业具备潜力,以利用其集体经济实力为区域增长和发展作出贡献。
他参与录制马新社电视的淡米尔语杂志型节目《Paarvai》后对马新社说,在大马出席第46届东盟峰会的东盟领导人,应致力于采取具体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并弥合发展差距。
他说,这些企业面临的挑战持续阻碍区域划一步伐,导致它们无法充分发挥其商业潜力。
企业面临发展差距
古马拉拉惹指出,尽管中小微企业被视为东南亚经济的支柱,但它们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差距、有限的数字能力,以及在制度方面的显著差异。
他说,结构差异、不一致的政策,以及缺乏统一的跨境法规进一步制约中小微企业的增长,它们面临创新不均衡、融资和出口市场准入受限,以及成员国之间保护主义倾向的问题。
他说,除非领导人实施目标式的协调解决方案,否则东盟的中小微企业生态系统将继续碎片化。
鉴于大马今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他希望能够重新予以重点关注,以缩小差距并释放该领域的全部潜力,这与峰会主题“包容与永续”相辅相成。
“东盟的中小企业格局高度异质化。这对于实现更深层次的数码融合、简化跨境法规,以及开发反映各成员国实际情况的包容支持系统,构成关键挑战。”
古马拉拉惹提到,东南亚中小企业经济和结构的多样性,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巨大差距中显而易见。
他说,2023年新加坡人均收入为8万4734美元,而柬埔寨(1875美元)和寮国(2075美元),则处于底端。
“这些差异反映基础设施、经济复杂性和制度成熟度的不同,因此在设计中小企业发展策略时,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并不实际。”
他指出,东盟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和经济贡献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印尼的中小企业占其GDP的60.3%,而寮国的这一数字仅为18%。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