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DB案和解金逾28亿重击 大马银行本财年恐亏20亿

(吉隆坡1日讯)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同意就一马公司(1MDB)案赔偿高达28.3亿令吉和解金,分析员认为这将导致该银行在2021财年蒙亏最多20亿令吉左右。
兴业投行研究在今日发布报告指出,这笔即将录入末季业绩的28.3亿令吉巨额和解金,恐令大马银行截至3月底的2021财年,从原先预测全年盈利的大约9亿令吉,转亏11亿令吉到20亿令吉之间。
该银行上周五公布,与财政部达成和解,同意支付这笔巨款来解决在IMDB案相关的所有诉讼和索偿。
配合这项重磅消息公布,该银行申请今明两日暂停交易,马交所目前批准了该银行暂停今日交易。
同时,根据该银行评估,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和资本充足率(TCR)可能会分别走低至11.01%和13.88%;截至去年底,分别报13.52%和16.39%。
银弹充足可吸纳冲击
不过,所幸的是,赔偿和解金后跌至11%的CET1,仍大致处于在大马银行管理层疫情爆发前,所预测的范围内。
而且,大马银行称有充足资金来吸纳冲击,不用立即发股筹资,但有计划筹集第二级债务资本,以提升用于维持营运的资金。
同时,该银行流动性仍充足,流动性覆盖率(LCR)达155.8%,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超过100%。
马银行投行研究也认为,大马银行在本财年可能会大亏19亿令吉左右,且预计CET1会降至业界最低的11%。
“若以一家纯本地银行来看,我们认为这相当充足,高过国行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最少9.5%的要求。”
不过,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分析员李腾富(译音)则认为,这笔巨额赔偿难免会显著消耗大马银行的资金。
短期股价料受重挫
另外,马银行投行研究还认为,这项出乎意料的重大负面进展,将会冲击短期股价走势,而且该银行会暂停派发本财年终期股息及下财年股息。
“我们预测今年财年净账面价值会下跌14%,至每股5.51和5.86令吉,而投资回筹在本财年料萎缩11%,但下财年会从5.5%改善至6.2%。”
因此,该投行下调大马银行评级至“守住”,并下修目标价至3.40令吉,等同下财年较低的0.6倍净账面价值。
往好的来看,该投行认为支付了这份沉重的和解金,意味着大马银行将摆脱IMDB丑闻,并改善未来合并展望;2017年8月下旬,该银行曾与兴业银行(RHBBANK,1066,主板金融股)洽谈合并,但之后破局。
全年佳绩或成白费
MIDF投资研究今日发布报告中写到,虽然冠病疫情导致营运环境相当艰难,但大马银行表现却相当不错,奈何却摊上这项庞大的单次亏损项目。
而这无疑将对原本表现应该相当出色的2021财年业绩,造成惨重的打击,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2021财年上半年,大马银行净利因较高的拨备而年跌15%,可是拨备前营运净利相当强劲,次季按季和按年分别增长13.9%与16.3%。
配合此次单次亏损事件,该投行下调评级至“短线卖出”评级,并将目标价下砍至2.75令吉。
第三季少赚31%
大马银行今日也报备,2021财年第三季净利按年下跌31%,净赚2亿6393万2000令吉或每股8.77仙,逊过上财年同季的3亿8214万8000令吉,因为贷款减值亏损大幅走高至2亿5774万令吉。
营业额方面,该银行第三季录得20亿9014万3000令吉,比起上财年同季的23亿7003万1000令吉,年跌幅为11.81%。
累积首9个月,大马银行营业额年减9.38%,至64亿4275万3000令吉,且少赚20.75%,净利写8亿6631万5000令吉或每股28.79仙。
集团总执行长拿督苏莱曼指出,沉重的和解代价无疑将严重打击末季表现,因此,本财年不会派发任何股息。
他说:“我们要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保证,我们在财务方面仍坚韧,并准备好利用崭新的Focus 8策略来把握未来的机遇。”
截至去年底,大马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3%,至21亿3240万令吉;若剔除净修改亏损,净利息收入实则年增3.7%。
不过,净利息赚幅却按年萎缩8个基点,至1.85%,归咎于国行去年大砍利率所致。
同时,首9个月共录得6亿4450万令吉净减值亏损,因为需为受到疫情影响的零售和中小企业,及油气领域客户账户,预先做好拨备。
此外,总减值亏损率持稳在1.73%,得益于大马银行紧密观察信贷组合,及积极重组脆弱的贷款。
艾芬与大马银行合并? 股权大稀释·市场泼冷水

(吉隆坡21日讯)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与艾芬银行(AFFIN,5185,主板金融股)近期传出合并的传言,但联昌国际证券认为,无论双方采用哪种合并方式,都需要发行大量新股,造成显著稀释效应,因此并不特别看好这项潜在合并案。
联昌国际证券分析员指出,大马银行与艾芬银行的潜在合并案,可能会以两种情景出现,即由艾芬银行收购大马银行,或是反过来由大马银行收购艾芬银行,但两种情景皆可能需要发行大量新股。
“本国法律不允许一家银行持有两份银行执照,所以国内两家银行若要合并,只能通过对任何一方的全面收购实行。”
首先,若是由艾芬银行全面收购大马银行,该分析员认为,这需要艾芬银行发行比当前股本还要大一倍以上的新股,大幅度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因此不太可能发生。
“假设大马银行的估值为1倍股价对账面价值比(P/B),以艾芬银行的最新股价2.60令吉计算,后者需要发行庞大的77亿2000股新股来完成全面收购,其股票总数也将从现有的25亿3400万股,飙升至102亿5300股。”
他表示,在此情景下,目前为艾芬银行最大股东、持有31.3%股权的砂拉越政府,其持股将被稀释至7.7%,而大马银行最大股东,目前持股11.8%的Amcorp集团,股权则降至8.9%。
“这意味着,Amcorp集团将在合并后,成为相关银行的最大股东,超越砂拉越政府,所以我们相信,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根据近期媒体报道,砂拉越政府可能会寻求收购国内另一家银行的股权,并与目前掌控的艾芬银行合并。
不受市场欢迎
对于大马银行全面收购艾芬银行的另一种可能性,该分析员指出,这也需要大马银行大量发行新股来完成,其股票数量将显著大增63.8%。
“在第2种情景中,Amcorp集团的持股将会降至7.2%,而砂拉越政府的股权则稀释至12.2%,并成为相关银行的最大股东。”
分析员同时称,在潜在合并的传言出现后,大马银行的股价走下跌,显示市场可能并不欢迎这项计划。
“我们相信,市场或许不正面看待这项消息,因为合并案可能改变大马银行的战略方向,造成不明朗的前景。因此,无论是哪种合并情景,我们都不特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