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数据显示持续增长
中资没威胁建筑商

马中投资乍暖还寒(系列2)

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总监罗伦斯托德

从国家层面,中国FDI剧增,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漂亮的数据报告,但中小企业领域里分不到羹的人士,却是负面的“恐慌 ”情绪居多,倾向于“阴谋论” ,指“中资侵占市场”、“剥夺中小企生存及发展空间” 。



可是,经济学者综合各数据和调研结果后,却提出另一个说法——中资项目工程及合约价值增长,并没直接冲击本地建筑商,反之,有证据显示本地建筑领域近年仍持续增长。

中国FDI急速增长引起争议,特别是总值2040亿令吉,包括国家重要基建和重要经济领域的大型项目。

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去年就此向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及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成员展开调查,探讨这些FDI对本地经济领域和中小企业的影响层面和程度。

调查显示,本地企业担忧中国投资者急速增长,会造成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压。受访者中,41%认为其最大影响是“直接威胁本地公司”,22%担心“对国内企业的排挤效应”,其他反应包括没带来明显或足够的就业机会、市场份额减少、8%甚至认为中资“对国家主权有潜在威胁”。

根据该调查,“当中资企业持续以具竞争力的价格或低于市场价的模式进入市场,本地小型企业甚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



调查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大忧惧是这些有国家支持的大型财团能在无需聘雇本地人的情况下,独力完成工程项目。

另一主要忧虑是中资企业会将工程独家分包给其他中国公司。

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工会总会长拿督江华强曾在一项访问中坦言,“中资项目的问题在于中资企业会拥有及掌控整个供应链”。

中资项目的价格和融资模式或能力,也是政府极关注的,尤其是“马来西亚政府提供贷款担保”这一点,引起巨大争议,认为既然是政府担保贷款,则不应是“FDI”,这些项目的经济理由也一再成为质问焦点,继而有了希盟在5·09大选之前,以“造价过高和国家负债”为由,公开发表要重新检讨和谈判一些项目的声明。

其他争议点包括一些基建大项目对社会和人文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皇京港被指破坏当地社区和环境。

181122ll1z5_noresize

中小企数目翻倍增长

罗伦斯托德在《中国投资对马来西亚地方经济的影响》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之前,马来西亚颁给外国建筑商的合约占总额的12%;到了2016年,有关数据显著增长37%,其中,中国的承包商获最大份额,占总额的42%,共有25个项目,但这样的增长其实与政府颁给国内承包商的数目的增长趋势吻合。

言下之意,中资在大马的工程项目增加,但没直接威胁本地建筑商的利益。

大马工业发展局(CIDB)2017年数据显示,颁给外国建筑商的合约价值增长,并非是靠所谓“具竞争力的价格”(低价、牺牲市场价)为代价所换来的结果。

再看中小型企业机构的数据,2011年至2016年,中小企的数目非但没减少,反而呈翻倍增长——2011年国内有2万1331家中小型企业,2016年增至3万9158家。

尽管倍增,其中一个原因是和2014年修改“中小型企业”定义有关,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从事建筑承包的中小企所占份额,大于中小企业和其他商业机构的总和。

就经济产出而言,中小企业近年在建筑领域表现亮眼,2014年至2016年,中小企稳健成长,约占建筑业的工程人均总增值(GVA)的50%。所以,从大马经济层面看中小企近年的表现,与各种负面传言情况相反,即无论外国或本地建筑商,两者皆受惠。

181122ll1z4_noresize

面对高竞争力感恐慌

研究和所得情况是一回事,是否能消除本地商家的忧虑难说,也难以改变对大型外资和重大工程的主观心理,更贴切说,是欠缺面对高竞争力的信心和安全感,衍生压力和恐慌,不敢面对外资,特别是有政府为后盾的大型外资。

随着中国在全球多国投资大型基建工程,类似的中国经济势力扩张影响相关的研究就不断,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持续全球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持续深入各经济领域。但想在市场占一席之地,就要具备或提升竞争实力。

然而,路并非只一条,市场那么多,种类多元化,就如托德所说,大马中小企业大部分(90%)集中于服务业,在建筑领域仅占约5%,中国在马投资主要在新建筑项目的投资,中小企可在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外的投资中获益,比如注重人才密集的资讯科技工业。

181122ll1z3_noresize

181122ll1z2_noresize

基建工程分包结构

本地企业在中资项目的参与度,始终各有说法,民众其实是“雾里看花”。

了解基建工程的分包结构是重要的第一步,或能反映或解释“中小企业无法与大型外资公司竞争”甚至“本地企业会否被中资蚕食或淘汰”的疑惑。

典型的基建工程项目承包及分包流程,主要有6大结构——控股公司、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建造商/施工、技术贸易、支持贸易(物流及后台支援)以及劳工。

托德强调,外来直接投资是否为本地公司带来实际收益以及受惠程度有多大,关键就在于本地公司在工程结构里的参与层面,参与程度越大、越高、越广(比如本地企业所参与的是底层人力资源提供或是专业技术层面的服务),受益自然就越大。

181122ll1z1_noresize

●控股公司:独立拥有权和资金以发展工程的实体公司,即主要承包商。

●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设计:提供工程整体设计的专业技术公司,包括建筑师和顾问等等。

●建造商/施工:负责项目及分包工程的整体管理的公司。

●技术公司:提供电工、生产商、焊工,以及其他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至关重要的技术工匠。

●支援贸易:提供货运、船运、废料处理或餐饮供应商等服务。

●劳工:一般最主要的前线人力包括建造工人和司机。

181122ll1z6_noresize 下期预告:投资项目问题,谁该负责?

相关新闻:

【独家】政商牵制·因势利导 马中经贸内忧外患

反应

 

国际财经

银行发警告 万科有爆雷危机

(北京5日讯)正当中国举行人大会议开幕、聚焦处理经济困境之际,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一些最大的保险公司正对万科集团的债务风险发出警报,这家主要开发商的股票和债券因偿还问题,股价创下历史新低。

知情人士称,至少有两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保险公司上周要求其外部投资组合经理密切监控万科的信用风险。一家人寿保险公司还要求其退休金经理限制风险曝险。

销售额第二大开发商万科,最近几天已开始与几家国有保险公司进行新一轮谈判,以延长部分私人借款的期限。知情人士补充说,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任何协议。

万科是中国仅存的几家投资级建筑商之一,在产业巨头碧桂园控股和中国恒大集团违约后,万科是最新一家面临投资者和债权人密切关注的建筑商。

万科的股票和债券周一暴跌,显示人们对其债务困境再次感到担忧。股价在香港收盘下跌7.1%,创历史最低水平,在深圳收盘下跌4.7%,创2022年12月以来最大跌幅。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