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讲堂

不让企业“白花钱” 精准计算才能打好仗/顾及然

《孙子兵法.作战篇》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已。”这段文字是在说明用兵打仗所费不赀,到处都要花钱,而且不是小钱,所以孙子一向主当“慎战”,不要随便发动战争,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简单来说,就是发动战争或是参战前,要先做好万全的准备,这里面又包含费用支出和专业能力两个面向。

我们先谈“费用支出”,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与粮”。

损益平衡才能继续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先搞清楚“损益平衡”,当营收金额达到“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和时,就是损益平衡,这场仗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要知道,企业的营运就是时时刻刻在接战状态,时时刻刻都在烧钱,如果不能有效获得想要的结果,钱就白烧了,烧久了也会油枯灯烬。

一般观念上,损益平衡就是“当月份可收到的现金+未到期应收帐款”要等于“当月份要支付金额+未到期的应付帐款”,但这里有一个比较吊诡的地方,“损益平衡”就能继续维持营运吗?

不一定!

举例,当月份可收到现金约50万令吉,未到期应收帐款约150万令吉,当月份必须支付的费用为100万令吉,未到期的应付款为100万令吉。

●当月份可收到现金约50万令吉+未到期应收帐款约150万令吉=200万令吉。

●当月份必须支付的费用为100万令吉+未到期的应付款为100万令吉=200万令吉。

两者的确达到“损益平衡”,但是,很明显的,现金短缺50万令吉,因为应收帐款的150万令吉还没到帐,还没有拿到这笔现金。

所以,真正能维持营运下去的关键在于“现金流收支平衡”。

弥补现金缺口

我们就以上面这个短缺50万令吉现金为例,假设每笔订单的金额为1000令吉,毛利400令吉,50万令吉现金缺口相当于:50万令吉除以400令吉=1250张订单(约125令吉元订单)。

必须要再多接1250张订单才能弥补50令吉元现金缺口。这时候,另一个问题来了,也就是应收/应付帐款天期,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一笔预备好的50令吉元现金,在还没收到做生意的现金款项前,能够去满足那个现金缺口。

这就是“周转金”的概念。如果每月总支出100令吉元,固定成本50万令吉,每月至少要接100万令吉除以400令吉=2500张订单,才能满足现金支出需求。

如果应收帐款天期是60天,应付帐款天期是30天,表示付款的需求会比收款时间早三十天,至少需要先备100万令吉周转金。

以上是让大家对于费用支出有一些大概的理解与感觉。接下来我们继续谈“专业能力”。

这也是面对战争、竞争的关键要素,绝不能“随机应变、两手空空”。

专业能力3方面

何谓专业能力呢?包含3个层面:

●我有,你没有:这就是竞争优势。

●我会,你不会:这就是竞争力。

●我赚,你不赚:这就是商业模式。

这3者合起来就是“赢的策略”,专业能力就是具备这样的“概念”与“执行力”,其中,概念就是“know-how”,包含“预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执行力则包含“对的人才、对的策略、对的营运模式”。

把“专业能力”和“费用支出”都准备好、算清楚,你就会清楚自己的“最强主力”、“次强主力”、“其它主力”。讲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以哪一个主力来面对战场?

最强? 次强? 其它?

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以“最强主力”来面对战场,但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作法。

因为,最强主力意味的你手中的王牌,一旦用出去就没有转圜余地,如果能顺利打赢战争当然最好,如果战事发展不如预期,那就麻烦了,因为手中已无其它王牌可用。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以次强主力来面对主战场,最强主力来面对辅战场,其它主力来扰乱战场。

次强主力打先锋

《孙子兵法》特别指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贫就是匮乏,因战争而匮乏;师就是用兵;远输就是远端战役,或是在不擅长的领域发动战争。

因为发动、参与了一场不善领域的战事,其结果就是劳民伤财,也就是“百姓贫”,这个“贫”就是资源匮乏、能力不足。

《孙子兵法》又说:“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竭。”由于发动、参与了一场不善领域的战事造成国困民穷,后勤补给不上,前线的部队只好砸重金来收购物资,这样又会进一步让百姓更加匮乏。

“近于师”就是急功近利、仓促行事的概念,要和“百姓竭”连在一起看,下一句就是“财竭则急于兵役”,因为没钱了,物资供应不上了,只好加速战争的脚步,希望速战速决。

那个“急”就是慌乱的意思。

审慎衡量手中资源

这一段文字就是《孙子兵法》再提醒用兵者,要审慎衡量手中的资源,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所以,《孙子兵法》认为最好的作法、最上乘的用兵之道就是“智将务食于敌”,聪明的将领懂得如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战争发动到哪里,就在那里获取需要的资金与资源,不要完全倚靠后方的补给。

结论

如果以白话来讲,聪明的作战方式就是让别人为你效力,不需每场战争都亲临战场。

如果是职场来看,就好比工作会找人,没有价值的人才需要找工作。

同理,生意会找人,没有价值的人才需要找生意。

这一切全部都建立在“实力”这两个字上。

 

 
 

 

反应

 

CEO讲堂

“烂外交或笨方法” 特朗普也用孙子兵法?/顾及然

《孙子兵法·始计篇》说:“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或也在用着孙子兵法?

兵者诡道:用兵,就是要谈痛点、谈风险,让对方揣揣不安。

利而诱之:把好处、利益摆在桌面上,并循循善诱的讲给对方听。

乱而取之:把利害关系复杂化,令对方无所适从,然后给予建议方向。

实而备之:很扎实务实的做好准备,而且是随时可以开干的那种程度。

强而避之:壮大自己却不针锋相对,不是不敢打,而是让对方不敢打。

怒而挠之:喜怒不形于色,时不时的就东戳一下、西戳一下,不断地制造问题。

卑而骄之:当对方准备发火时,又摆出一副谦卑低姿态,让对方转向。

上回我们大致上分享了前面这些重点,今次接着来聊后面几句。

“人+失”指人犯错

佚而劳之的“佚”是“人+失”,就是指人犯错、有过失,但是这个“佚”在古代也通“逸”,安逸的概念,整句话就是去制造安逸的错觉,让对方误判,然后还要做到“忽紧忽松”、“忽张忽弛”的让对方疲于奔命,也就是“劳之”的意思。

人通常是好逸恶劳的,所以,我们故意露出破绽,故意漫不经心,让对手掉以轻心,这就是“安逸”的本意。

然后,时不时就来点新动作,而且是出乎意料的举措,让对手神经紧绷,摆开阵势来面对我们的新举措,等阵式摆好的时候,又发现我们并没有越雷池一步,于是又放松下来。

就这样一紧一松、一张一弛的让对手无所适从,搞到精神崩溃,干脆不再搭理我们,这就是佚而劳之的境界。

“亲”让对方“看见”

亲而离之的“亲”就是让对方“看见”,看见什么呢?看见你的“情恳意切”,好像是一个诚意十足、很讲原则的对手,不会搞小动作,不会做出小人的行径,以此来“取信”对方。

但是,不能只是“亲”,战场也好,市场也好,都是十分残酷的,都是要拼命的,哪有真正的“真情”和“真诚”,所以后面那个“离”字才是关键。

挑内部矛盾下手

“离”就是“分散、分开”,分散什么?那可多了,分散注意力、分散资源、分散对手……都是“离”。

中国民国早期的时候爆发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便透过鼓动各界对于当局的不满,联合各方力量对抗国民党,此种斗争方式被称为“统一战线”,简称“统战”,其中最主要的精神就是“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这就是“亲而离之”最传神的作法。

具体作法则是“不平而鸣”,专挑对方内部的矛盾来下手,让对手离心离德、分崩离析,再予以各个击破。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句话就容易理解了,用兵作战的基本法则就是打击对手最忽略的地方,从对手最不在意的地方下手。

以上,每一个步骤都是重中之重,也是作战的关键原则,如果运用得当,就必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就是“兵家之胜”的宝典、密技,不可以随便外传、透露。

立于对手上风之法

 接下来继续聊聊“立于对手上风”的3大方法。 

立于对手上风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因为战争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不是怕打一仗,而是不用打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才是“赢”的最高境界。

所以,一定要先让自己立于对手上风,这当中有3个重点:

1:给好处

人性是自利的,在还没动刀动枪之前,就先给予好处,让对手就范,或是不敢草率动手,其中的“利”就是好处,“益”就是协助。

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都拿到好处了,当然得说说好话,这就是“给好处”的目的。

2:捣痛处

如果只是一昧地给予好处、利益,那反而会把对方胃口养大,也会变得肆无忌惮、得寸进尺,所以不能只是给好处,还得同时去故意抚摸对手的痛点,让他知所进退,这个“痛点”是来自哪里呢?

很简单,就是“需求”。

每个人、每家企业都会有“需求”,需求意味着“未被满足”的地方,也就是“要害”。

3:用强弱

和对手互动的时候,要从对方的强项谈起,让对手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放松警戒,然后再切入正题,赤裸裸的点出对手的弱点,显示我们都已经掌握得清清楚楚,如果不合作或是想要与我们竞争,那就会付出惨痛代价。这就是“用强弱”的精髓。

“天”法使用要诀

“给好处”要先做足功课,而且不着痕迹。

“捣痛处”要出其不意,让对方自乱阵脚。

“用强弱”是胜负的真正关键,但这个不好教,必须自从实操中去体验学习,慢慢的就会具备这种“人格”和“实力”。

以上是我们花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与篇幅去探讨“道、天、地、将、法”的“天”。

“地”指大环境与条件

 《孙子兵法》的“地”就是指大环境与条件,看近不看远,看手中已有的资源,自己具有优势的领域,并善用这些手中的资源、优势与能力。

有哪些要点呢?高下、远近、广狭、险易、死生等5个面向,字面上的意思是地形的高与低、远与近、宽广与狭窄、险峻与平坦、危险与安全,从现代商战的角度更有趣。

要了解处于哪个位置

高下:哪些竞争对手?市占率?彼此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远近:市场如何区隔?也就是 Market Segmentation。

广狭:市场规模分析,也就是 Market Size,又区分为 TAM(Target Available Market)和SAM(Service Available Market)。

险易:容易做的市场和不容易做的市场,熟悉的市场和不熟悉的市场,大家可以参考 ANSOFF 矩阵那个篇章的内容。

死生:现代商战指的是客户分类与优先等级,一般包含:

G(General)、S(Strategic)、K(Key)、K&S的分类属性。

特朗普所用兵法 

《孙子兵法·作战篇》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已。”

这段文字是在说明用兵打仗所费不赀,到处都要花钱,而且不是小钱,所以孙子一向主当“慎战”,不要随便发动战争,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目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有几分类似,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根本没有“意识形态”的思维,一切“实力”至上,全世界的格局因此发生惊人的改变(现在进行式)。

例如特朗普只字不提“俄罗斯侵入乌克兰”,他说“乌克兰陷入战争”,并且“花了美国上千亿美元”,所以,乌克兰只能接受丧失国土的结果,还必须用矿产来抵偿(还美国钱)。

特朗普更直接要巴勒斯坦人离开加沙,因为那里的土地肥沃、海岸线优美,值得开发成中东的蔚蓝海岸,特朗普说“美国会拥有加沙”。

特朗普也说巴拿马运河属于美国,直接要求国务卿去告诉巴拿马政府,如果不从,当年美军“进入”巴拿马占领运河的事件会重演,自己看着办。

特朗普说格陵兰应该划归美国,丹麦政府如果不愿意,美国就用买的(大约10至20亿美元)。

特朗普说加拿大赚太多美国钱,如果不能改善,加拿大就直接并入美国成为第51州,于是就直接加征25%关税。

特朗普也同样告诉墨西哥,你必须改善双边贸易,还没等墨西哥回应,就直接加征25%关税。

打心理战招数

从《孙子兵法》的角度,其实,上面大部分的“说法”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除了对中国真的增税之外,特朗普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政策走向都是忽东忽西、变来变去,也因此弄得美国股市无所适从。

好了,又谈多了,我们下回再聊作战篇的“用兵之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