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独家】一场疫情打乱阵脚 房子也要免疫力

独家报道:王连贞、黎添华

房子也要免疫力(上)

过去半年,槟州某第三线发展商陷入了一片愁云惨雾中。

不是因为陷入了财困,而是其发展的住宅单位在解禁后越加卖不出,其中最坏事的,莫过于之前的一个错误设计——没有阳台。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前,该发展商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民众很少使用阳台空间,所以直接取消阳台设计,还宣称本身单位的实际可居住范围更大。岂料,一场疫情后,阳台却成了购屋者最看重的一种必需。

如此一个措手不及的演变,让他们方寸大乱外,同时也为同业们敲响了一记警钟。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我国,本报就从中新港台的实况发现,疫情后的房屋原来也得要有“免疫力”才行……

PAM:4空间要求改变

抗疫期间,人类需要增强抵抗力,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原来房子也需要“免疫力”。其中最快察觉这一点的,莫过于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PAM)主席拿督依祖米。

他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指出,后疫情单位对内部空间的使用变得比过去更为讲究,而这可体现在客厅、厨房、书房及阳台4大方面。

居家作业需更大客厅

首先,因疫情启动的居家作业与居家学习模式,让客厅空间的需求比过去更高。哪怕如今各领域早已全面松绑,但疫情期间开启的线上作业,如网上补习、视讯会议、电商网卖、直播与群聊等,全都对单位空间有了一定的要求。

再来,过去厨房对许多年轻单身户或双薪家庭而言并不重要,尤其很多人宁可为了节省时间,或基于家里厨房过小,而不太注重厨房设计。许多年轻人也基于喜欢在外用餐和交际,不太重视家里的厨房。

然而,一场疫情后,厨房不仅成了大家居家烹饪烘焙的地方,开放式厨房更成为重要的休闲空间。

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人开始经营烘焙副业,或通过拍摄烹饪视频赚取外快,因此大家对厨房空间的要求也比过去大了很多,其中,开放式厨房、中岛厨桌(Island Table)及光线充足都成了厨房的一种必需。

第三,过去,许多3房1厅单位中,最小的房间严格来说更本无法充当卧室,因此许多人会将家里最小的房间充作书房或储藏室。然而,疫情后,不少人开始将有关空间打造成工作室或休闲空间。如此一来,屋主既能保有隐私,也不会和其他家庭成员彼此干扰。不过前提是,这过去最小的所谓“书房”,未来将要求更大的空间。

阳台成公寓必需装备

对于阳台,依祖米也表示,这已成了高楼单位的一种必需,尤其长时间关闭在家或居家作业后,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能与外界接触的室内空间,而阳台自然成了一种必需。

本报就在接触一些发展商时发现,哪怕只是不足1000平方尺的可负担房屋,业者都会将阳台放在单位设计中。

以槟城汇华集团的可负担房屋Tree 0为例,900平方尺的单位中都附有阳台设计,结果1200多间单位在疫情这段期间悉数售罄,成为北马区近年来尚未竣工却售罄的项目之一。反观一些没有阳台设计的1000平方尺以上单位,则面对销售窘境。

依祖米认为,疫情后,建筑师确实重新思索未来的空间设计与内部细节的打造,尤其是在内部的空间设机结构上,更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细节要求更“龟毛”

别以为后疫情的房屋细节要求只出现在外国,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就发现,我国的房产开始了更“龟毛”的高标要求。

询及这些设计会否将增加成本和竣工时间,依祖米表示,若在设计最初就作出安排,那么成本将能控制在不超过15%内,更不会拖延到竣工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节不仅能增加单位在后疫情时代的卖点,同时也是最佳的“抵抗力”。

毕竟,没人知道下一场疫情将在何时爆发, 而其威力是否又将一次比一次严重。

空间应用更灵活

对站在销售前线的房屋经纪而言,市场的变化是不可能感受不到的,马来西亚房地产中介协会(MIEA)就敏锐地察觉到这点。游走在发展商与购屋者之间的他们,不仅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更一早为这走势做出策略调整。

该协会秘书长王意雯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冠病疫情确实在某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的房屋设计走向,其中,发展商也纷纷推出了全新概念,空间运用上极具伸缩性外,概念上也贴近后疫情的要求。

以“空间”为例,这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例如,个人的活动空间如阅读室或工作间,以便居家工作或学习。

“疫情前,我们不会想到会居家作业,但现在一家大小在家时,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能否安静地进行工作或学习,这点变得很重要。”

她说,除了平地屋,高楼住宅因空间问题,住户不能一次性囤积多天的用品和新鲜食物,因此,地点是否靠近购物区,也变得极为关键。

此外,疫情后,购屋者对大自然环境的要求变得比过去高,他们除了不想要太拥挤的逼迫感外,更喜欢一望出窗外就是海阔天空或绿意盎然的山林,因此不仅地点选择变得和过去不同之外,更也影响了未来的房屋设计走向。

“疫情后,许多人倾向有地房屋,但在策略性地点可能买不到想要的单位。再来,价格超出预算也是一大挑战。若他们选择高楼住宅如公寓的话,空间、视野和方便度都是他们的考量。”

M Panora,Rawang——禅意乡居抚慰人心

一套单位能不能卖,很大程度取决于它多贴近民众的生活需求。这些住宅不仅是舒适和功能并存的地方,其设计在精良之余,更得具有实用的日常生活布局。

本报就发现,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位于雪州万挠的M Panora项目选择了以低密度出发,其中396个有限单位满足了当前的市场需求外,其低密度社区更符合了疫情后时代家庭的需求——拥有更大的功能性家庭生活空间。

这个以禅意生活方式打造的轻松舒适单位,对准了现代人在疫情后,对自然绿意的要求,同时也了解这样的设计助于应对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达到缓解压力和焦虑。不得不提,M Panora设计特地面向西北和东南,以提供遮阳和防晒。

另外,该集团位于雪州雪邦的项目M Senyum也取材自乡村生活概念,让购屋者多体验大自然。

这无论对原本就紧张的城市生活,又或因疫情延伸的居家作业、隔离封锁来说都是最抚慰人心的贴心设计。

空间自由成布局焦点

集团首席设计总监刘世忠表示,冠病后“空间”和“自由”成为该集团在布局和概念设计中的首要关注点。

“当我们建造房屋时,我们心中有一个不变的目标:为居民增加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因此,我们努力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和建设,跟踪最新的市场趋势和需求,为购房者打造出更好的生活体验。”

设计理念遵循3C

他指出,疫情不仅带动全新房屋设计,更鼓励发展商打造出更永续且全面的城镇项目,其中该集团所有现在和未来的项目都遵循3C,即连接(Connectivity)、方便(Convenience)和公共空间(Communal space)的设计理念:

连接——除了连接房产的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集团还强调数字连接,以及即将到来的国家5G基础设施倡议。

方便——马星集团现有项目都位于成熟的社区,即使物业本身也有零售设施,包括专门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快餐,尤其是在行动管制期间。

公共空间——在公共区域内将有公共设施,如行动管控令期间可使用的共享工作空间和指定的‘口袋空间’、宽敞的开放式景观等。

设计细化紧贴需求

刘世忠坦言,过去2年来的疫情让业界上了宝贵一课,而这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设计细化过程中,马星集团研究和调查了许多关键的设计环节,如,指定投递包裹和食物区、运动区域,例如物业内的慢跑及单车径,以及更大的开放空间与内外的小型景观空间。这些细节都让现有及未来的项目紧贴市场需求。

他说,若项目打从一开始就设计得很好,将有助于节省施工错误,并最终提高成本。此外,良好的开发设计提高了开发的价值,最终有助于提升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信心。

“我们相信并应用蓝海战略,价值创新的应用将消除及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和创造价值。”

他强调,在后疫情时代,马星集团的理念不仅是“以产品为中心”更是“以人为本”为发展主轴,他们也更关注购屋者的需求与体验而不是市场的情绪。显然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房屋亦然,也唯有赶得上疫后变化的房屋设计,才能让房屋有面对疫后市场的韧性与实力。

中港台也大转变

购屋者对房屋空间需求的转变不仅发生在我国。据本报了解,中港台三地的房产也都因为疫情出现了转变。

首先,中国的房产设计已采取了全明卫生间,而非暗卫生间。

过去很多单位的卫生间都设有干区与湿区地漏(floor drain)。其中,由于淋浴房常有用水,一般存水弯(water trap)中都有水封住,因此病毒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干区地漏,长期缺少补水,导致水封干涸,病毒和有害气体可能通过地漏口进入室内。为此,考虑取消全部洗手间干区地漏,以断绝病毒层间传播途径。

再来,过去不被重视的下水道也成了房屋设计的关键细节之一。疫情期间,广州曾出现豪华公寓一栋楼同一户型出现多起案例,从而让人开始关注下水道传播风险。也因如此,中国房产单位开始按规范要求设置存水湾,其中更保证水封高度不低于5厘米。每个用水器具都通过一个水封装置,与下游排水管道隔开。另外,香港也曾发生类似事件,唤醒了大家对中央蓄水及下水道的关注。

不仅如此,过去不太被关注的升降机厅也成了需要被调整的一环。过去,升降机厅多处于封闭状态,不太重视自然风向的需求,如今则备有通风设备,甚至有消毒设置,或声控按键,以减低升降机内感染的风险。

在台湾,过去房门对房门的设计也随着要减低居家感染风险,因而开始出现各别房间尽可能不靠近,且避免房门对房门。

另外,多年前面市的“双钥匙”(Dual Key)概念也日益火红。这是因为类似概念不仅能方便进行隔离,更能作为工作室或休闲空间。此外,这类单位也方便疫情期间想与父母同住方便彼此照顾,却也想拥有私人空间的年轻人。

反应

 

保健

疫情再袭,莫慌/刘晓航

下半年以来,大马的冠病有死灰复燃之势,加上混杂有流感等病毒的感染,检测也不像既往那么详尽,因此真实的冠病感染率与权威机构报告的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近1至2个月,在门诊接诊的感冒、咽痛、咳嗽的病患是急骤增多的。

既往冠病的肆虐给人们留下心理上的阴影,因此不少人对于这种疫情变化多少有些紧张。但根据我个人所接触到的病例看,这一波疫情下患者的症状多数与流感或普通感冒相近,病情一般不太严重,迄今尚未遇到重症的患者。

只是一些一开始就有剧烈咳嗽的患者,康复期要比普通感冒的人要长一些,这一点与既往的冠病是相同的。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小心应对,应该是可以安然渡过这一波疫情的。

做足6步骤

由于政府放开防疫措施已有一段时间,许多人对疫情已放松了警戒,故重新强调一下预防冠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很有必要:

1. 在室内空间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提倡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室外空间最好也戴口罩。我自己近期一直是这样做的。家中有人感冒也要保持一定接触距离,最好双方都要配戴口罩,以防相互传染。

2. 勤洗手、认真洗手也是有效预防措施。

3. 保持良好心态、调畅情志、放松情绪是最基本的养生保健措施。说到容易,做到很难,但还是应当努力去做。

4. 适当运动有助强身健体,值得提倡。但并非人人都愿意去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作为一名运动爱好者,还是鼓励大家逐渐养成运动习惯。当然,运动不是“临时抱佛脚”,疫情来了才运动,如把自己搞得太累反而不利于健康。有常年运动习惯者则应注意适当放慢节奏,须知过度疲劳也是降低人体抵抗力的。一旦生病感染,应注意休息,等感冒痊愈再恢复运动。

5. 饮食原则提倡荤素搭配、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三餐有规律。

6. 如果已经发病,若非病情很轻,仍提倡及时就医。提倡中药治疗或中西合并。

应对疫情不恐慌

看到媒体上,有“严重了!”、“确诊破2万”、“28人死亡”、“8宗送院前毙命”这样的标题,须知流感和普通感冒也会死人的,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

主要用意提醒大家沉着应对疫情,不必恐慌。除了做好预防措施外,特别提醒有慢性基础疾病者,若感冒病情较重,持久不愈,必须及时就医,这是预防严重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