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中小企业排队上市LEAP/翁诗进
除了现有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大马交易所最近推出另一个新的市场,即“杰出企业家加速器平台”(LEAP)市场。
LEAP市场是另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同时提升企业身分和可见性。
通过LEAP市场,中小企业可以以更低成本和轻巧的规则和法规资助融资和上市。
上市的处理需时不到3个月,因为大马交易所是唯一的批准机构。
上市适用性和商业可行性评估义务将由顾问负责。
我相信投资银行较注重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工作,可能对LEAP上市工作不感兴趣,所以大马交易所续数周前批准6名新认可顾问之后,还会在不断增加认可顾问的数量。
在引进LEAP市场之前的大马资本市场格局,小于创业板的股权融资市场,是股权众筹平台(ECF),每个企业在ECF的筹资规模最大为500万令吉。
这与近5年来创业板平均筹资规模2900万令吉相比,这出现了从500万至2000万令吉空隙。
筹资规模500-2000万
因此,LEAP市场将以预期的筹资规模约为500万令吉至2000万令吉来弥补这一空隙。
LEAP市场也是专业投资者的另一种投资选择。
投资LEAP市场上市的企业可能将在转移到创业板或主版市场时带来高回报,因为大马交易所非常鼓励LEAP市场上市的企业在符合资格后转移到创业板或主板。
一个令零售投资者失望的消息,是LEAP市场只开放于具有能吸纳高风险投资和精通早期投资的老练专业投资者。
程序简单有弹性
上市LEAP市场不需要招股书,只需要信息备忘录,而这信息备忘录也不需要大马交易所或证监会进行预审。
与主板市场和创业板不同,上市至LEAP市场不必涉及募集资金。
此外,在LEAP市场上市也不需要盈利记录和经营历史,这使得任何本地中小企业都可以寻求上市到LEAP市场。
上市后,企业只需要披露半年度财务报告和年度审计账目。
与普遍首次公开募股(IPO)一样,在LEAP市场上市为企业提供了进入资金市场的机会,并以较低成本的方式募集资金,增强企业公众形象,发掘股东投资价值,并赋予现有投资者灵活的沽售机会。
对于那些正在寻求在创业板或主要市场上市但尚未合格的企业,LEAP市场是它们的另一选择。
*注:作者和Asia Equity Research声明,在此之前和迄今为止所讨论的任何一家公司中都没有任何股权也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如有任何关于本文内容的查询,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智民解股/翁诗进
翁诗进
【股势先机】如何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牛转钱坤

在波动莫测的股市中,最理想的投资状态,莫过于“进可攻,退可守”。
这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投资思维——在行情好转时有能力把握机会,在行情低迷时也能从容应对。而能做到这种状态的关键策略之一,正是 “分批入场”。
分批入场不一次买完
许多投资者在看到股价下跌时,会急于一次性把所有资金投进去,希望 “抄到底部”。但现实往往是,底部永远在 “再下一层”,结果不仅资金全压在高风险位置,还失去了调整策略的空间。
“分批入场” 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与其一次性买完,不如把总资金分成几份,在不同的价位、不同的时间点逐步买入。这样做不仅更有弹性,也更贴近实际的市场节奏。
你不用等到 “最完美” 的价格才行动,而是让资金伴随市场节奏有步骤地进场。

分散风险理性判断
股市是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世界,任何公司再好,任何价格再低,都有可能再跌。而分批买入可以有效分散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会因为一次买在高点而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过大冲击。
不压身才不压心
更重要的是,由于分批入场通常代表着初期投入的比重不高,所以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投资者的心态也会更冷静理性。相反,如果一次性投入过多,股价一跌,整个人就开始慌乱,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投资最怕的,就是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当你一次性买进太多,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你感到巨大的压力。你可能会一直盯盘、失眠、犹豫不决,甚至为了避免亏损,过早止盈或过晚止损。
而分批入场正好可以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因为资金还留有余地,你自然就不会被短期的波动牵着走,心态也能更稳。这种轻松的状态,反而更容易帮助你做出理性的判断。
灵活调整比例
一次性买太多股票,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 — 持股比例难以调整。当你发现某只股票的基本面变化、或是市场情绪逆转时,如果持仓太重,卖也不是、留也不是,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但如果你是分批进场,仓位分布合理,你就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你可以选择继续加码,也可以选择减仓止损,甚至不动如山,等待更清晰的方向。
主动权在你手上,而不是被仓位“绑架”着前进。
止损不会再犹豫
分批入场还有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好处——当你不是一次性买太多时,止损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做决定。
你会更容易承认判断失误,更容易抽身离场,因为你知道自己只是“试探性”地进场,并不是“孤注一掷”。
这份从容,正是防止你在错误上越陷越深的重要保障。
而很多人之所以在该止损时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买得太重,一旦认赔,就像是在承认整个决定都是失败的,于是陷入不断说服自己“会反弹”的循环,最终损失更大。
总结:比谁活得久
投资不是比谁冲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分批入场,表面看起来保守,但本质却是让你在任何市场环境中都保有“进攻”和“防守”的能力。
涨的时候,你有空间加码;跌的时候,你有余地应对。你不会因为仓位太重而失去判断力,也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做出错误决定。这,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真正意义。
所以,别急着一次把子弹打完。市场从不缺机会,但理性和耐心,才是真正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