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狼人教会的几个道理/浑水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会重温《华尔街狼人》这套电影,每一次重温,觉悟都会有少许不同,总归男主角Jordan Belfort这个人实在太传奇!
这套电影拍得不怎么样,所以里安纳度狄卡比奥跟奥斯卡擦身而过也是情有可愿,哪管之后他终于得奖做影帝。
金融门外汉可能会从道德伦理、哲学顿悟、 糜烂酒色财气等角度去检视主角经历的人生,我个人比较肤浅,没有太多知性、人性上的探讨,倒是当中的手段、操作每隔一段日子重温,就会有温故知新的感觉。
第一种觉悟是垃圾股票,专推销低下阶层;高档股票,专推销上流阶层或机构投资者。
就这样讲,你可能会想这类觉悟好低级,但如果你做过大行,再降级到另一种市场级别,你的感受会特别深。
男主角Belfort遇上股灾,由高高在上的大行,改到小城卖小型股(pink sheet penny stocks)。
有钱人较聪明?
大行卖的是有实业的股票,推销对象当然是有钱人;小城股票行自然是把垃圾股票,卖给低下阶层。
当中有一段是他跟前妻的对话,前妻也觉得他这样做很不道德。
事实上,这样的推销有其道理所在。
不是说有钱人、机构投资者特别聪明,他们身边的投资顾问一定比低下阶层多,资产管理也有自己受命的条件,不能买太垃圾的股票。
所以,好像我这类垃圾废青,买不起腾讯、汇丰,无缘接触到这些百亿股票的棚如何华丽搭建,只好炒作一些常人眼中的垃圾股票度日,混混生活。
银行家的奸狡,在电影中只是轻轻带过,但已足够解释为什么他们处于商业世界食物链当中比较高的位置。
若论道德,男主角和那位欧洲银行家,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他用尽华丽的说话技巧,说服和诱导主角找人头开户,用来走资和洗黑钱。
盗亦有道,当男主角的人头(即妻子的亲戚)逝世后,他却马上叫男主角赶过去处理文件,否则资金就成了无主孤魂。
银行家知道客户做坏事,他也要赚服务费,所以巧妙地站在道德高位,看着客户堕落,然后亲手赚其钱,这是银行家聪明又狡猾的地方。
本质是推销
另一段是激励演讲,这套片的路数让人感觉金融太像做销售,当然这跟《The Big Short》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实际上金融少不了推销的本质。
Belford是鼓励人心的演员,提振士气叫员工去推销新股,倒是常见之事,很多基金、保险友不就是这样吗?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那位实业家对班经纪演说时,被班经纪掷东西、笑骂。
实业家跟股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大家想像中那么老友,股友要的是佣金,他们本质是推销员。
逢商必奸,现实世界很多有钱人都是踩过钢线,后来才改过迁善,从良积德。
Belford只是走错一步,不可能推销人买股票、配售给关联人士一次就会惹上这么大的麻烦。
他是败在对监管机构太有自信,本来人家都是装个样子,但他却妄想贿赂联邦调查局(FBI),结果自然引来更大巨力。当然,吸食毒品伤脑,可能会影响他判断,不过有钱人,很多都有吸毒习惯,不是吗?
来源:壹周刊
免责声明:《南洋商报》获浑水授权转载此文。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股势先机】如何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牛转钱坤

在波动莫测的股市中,最理想的投资状态,莫过于“进可攻,退可守”。
这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投资思维——在行情好转时有能力把握机会,在行情低迷时也能从容应对。而能做到这种状态的关键策略之一,正是 “分批入场”。
分批入场不一次买完
许多投资者在看到股价下跌时,会急于一次性把所有资金投进去,希望 “抄到底部”。但现实往往是,底部永远在 “再下一层”,结果不仅资金全压在高风险位置,还失去了调整策略的空间。
“分批入场” 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与其一次性买完,不如把总资金分成几份,在不同的价位、不同的时间点逐步买入。这样做不仅更有弹性,也更贴近实际的市场节奏。
你不用等到 “最完美” 的价格才行动,而是让资金伴随市场节奏有步骤地进场。

分散风险理性判断
股市是没有百分百把握的世界,任何公司再好,任何价格再低,都有可能再跌。而分批买入可以有效分散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会因为一次买在高点而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过大冲击。
不压身才不压心
更重要的是,由于分批入场通常代表着初期投入的比重不高,所以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投资者的心态也会更冷静理性。相反,如果一次性投入过多,股价一跌,整个人就开始慌乱,很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投资最怕的,就是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当你一次性买进太多,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你感到巨大的压力。你可能会一直盯盘、失眠、犹豫不决,甚至为了避免亏损,过早止盈或过晚止损。
而分批入场正好可以缓解这种心理压力。因为资金还留有余地,你自然就不会被短期的波动牵着走,心态也能更稳。这种轻松的状态,反而更容易帮助你做出理性的判断。
灵活调整比例
一次性买太多股票,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 — 持股比例难以调整。当你发现某只股票的基本面变化、或是市场情绪逆转时,如果持仓太重,卖也不是、留也不是,陷入左右为难的状态。
但如果你是分批进场,仓位分布合理,你就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你可以选择继续加码,也可以选择减仓止损,甚至不动如山,等待更清晰的方向。
主动权在你手上,而不是被仓位“绑架”着前进。
止损不会再犹豫
分批入场还有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好处——当你不是一次性买太多时,止损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做决定。
你会更容易承认判断失误,更容易抽身离场,因为你知道自己只是“试探性”地进场,并不是“孤注一掷”。
这份从容,正是防止你在错误上越陷越深的重要保障。
而很多人之所以在该止损时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买得太重,一旦认赔,就像是在承认整个决定都是失败的,于是陷入不断说服自己“会反弹”的循环,最终损失更大。
总结:比谁活得久
投资不是比谁冲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分批入场,表面看起来保守,但本质却是让你在任何市场环境中都保有“进攻”和“防守”的能力。
涨的时候,你有空间加码;跌的时候,你有余地应对。你不会因为仓位太重而失去判断力,也不会因为压力太大而做出错误决定。这,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真正意义。
所以,别急着一次把子弹打完。市场从不缺机会,但理性和耐心,才是真正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