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人才竞争力调查
大马第27领先中高收入国

(达沃斯22日讯)瑞士达沃斯论坛开幕前夕,一项有关人才竞争力的全球调查显示,瑞士、新加坡和美国是全球人才最具竞争力的前三,而马来西亚排名第27,是中高收入国家排名最高的一国。

21日出炉的“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公司德科集团和印度塔塔通信携手完成。



第4至第10名全部是欧洲国家,分别为挪威、丹麦、芬兰、瑞典、荷兰、英国及卢森堡。

今年的报告共分析了125个国家的人才竞争力,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占全球近98%,总人口则占全球93%。

新加坡排名第二

新加坡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仍保持领先地位,在125个国家中排名第二,也是唯一挤进前10名的亚太国家。

根据报告,新加坡在人才竞争力方面的得分为77.27分,略低于去年的78.42分,排名则继续保持在第二名,仅次于瑞士。



报告指出,位居前四分之一行列的国家几乎大部分都是高收入国家,只有少数中高收入国家挤入前列,其中又以马来西亚排名最高,位居第27。其他入榜的还包括第34名的哥斯达黎加、第43名的阿塞拜疆。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狮城适合营商 香港金融更发达

报道:张小枫、黄宇翔

新加坡虽然在从商条件、条例或商业群聚效应,例如金融业方面未必比香港优越,在经济与商业腹地的条件上也不如香港和中国,在文化底蕴与生活层次方面也稍逊,但生活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方面不足。

新加坡的生活品质优越,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优点。由于新加坡重视城市规划,无论是民生住房或社区与工商休闲,都井井有条,对两岸三地的中产阶级来说,具有吸引力。虽然在从商条件、条例或商业群聚效应——例如金融业方面,未必比香港优越,在经济与商业腹地的条件上也不如香港和中国,在文化底蕴与生活层次方面也稍逊,但生活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方面,特别是对于在中港生活也不特别宽裕的中产阶级来说,在新加坡可获得更舒适的生活。在税务低廉与对外交通便捷、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则一直与香港旗鼓相当。

国际上经常批评新加坡为不自由的专制国家,但生活在当地的外国人很少有“不自由”的感觉;很多落户当地的人更讶异的是,极少看见警察巡逻,摄像头更不像大陆那么密布,但治安一直很好。原因或许和严格的法治与刑罚有关,相对重的刑罚使得犯罪成本更高,包括非礼、强暴之类的行为,很可能被判鞭刑,对一般人犯罪的的阻吓力很大。

新加坡严打毒贩

新加坡对待毒品和贩毒者极其严厉,一些毒贩藉助东南亚穷苦人民运毒到新加坡,哪怕只是中转,一旦查获,很可能就难逃一死。很多东南亚毒贩本身都不敢踏入新加坡一步。

这套严刑峻法受到不少强调自由的国家批评,但新加坡本身的研究数据显示,很多犯罪行为都与毒品相关,放纵毒品就是宣告治安的失守,一旦向毒品退让,贩毒者就会大举入侵,一发不可收拾。很多国家将大麻等合法化,其实是因为政府已经无力解决问题。

新加坡政策都基于多元宗教与族群能和谐共处而制定,不是放任自由,只要不涉及政治,不至于产生拘束的感觉。对移民来说,这或许是更适合东方人的自由度。

新加坡是相对不昂贵的发达城市国家。比起香港、上海、北京等大都会,新加坡其实在价格方面并没有想像中的高,除了汽车和汽油,若以豪宅比豪宅、餐饮费、奢侈品乃至高档生活花费,新加坡都不算贵。很多陆港富豪在当地舍得大手笔买房,也是基于这点。即使平民饮食价格,新加坡比起香港还是有更多选择,丰俭由人。获得大量津贴与高素质的组屋,房价更是令人羡慕了,旨在培养国民归属感。

新加坡的教育素质相对高,也是重大优势。新加坡有60多所国际学校,上百个国籍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程度,在这里接受不同课程的教育。但香港的国际学校有70多所,上海也有40多所。说明这些大都会之间都有很多外籍人士,在国际化程度上,尤其是新港之间应该在伯仲之间。

近几年更多香港和中国人迁移新加坡,原因是基于寻求政治与社会前景的稳定。而新加坡长期的双语教育特色,华人为主但大致上以英语为背景的国情,容易沟通世界,对不愿意远走欧美的人来说,是培养有潜力迈向国际的下一代的最佳选择。

狮城政经安稳

作为独立国家,新加坡虽小却相当强大,在经济上是世界名列前茅的富裕国家,军事上拥有东南亚实力最强的装备,外交上非常活跃和积极为自己的权益发声。这一切都在确保新加坡的安定与繁荣得以延续。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至今为止保证了全民就业与安居,人民对生活与前景没有不安定感。

相对于香港与中国近年比较动荡与起伏的政策和政治,以及长期的疫情封控措施,甚至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的日韩等国,移居新加坡让不少人找到事业发展的新空间,因为整个东南亚都是潜在的新兴市场,有待企业家开发。

同样是受到选票激励,近年来新加坡政治决策更倾向照顾社会弱势者,整体的社会安全网也更牢固。包括逐步完善的全民健保医疗体系,改变了过去“可以死不可以病”的缺陷,对老人与穷困者有更多帮助,对打工仔的技能支持不断强化,拒绝放任人民因技能老化以致陷入失业的困境。

这同样可以从疫情期间得到证明,政府一开始就推出大笔财政补助,帮助几乎所有当地员工保住饭碗,把打乱世界的大流行造成的痛苦指数压到最低,因此有些老百姓甚至感觉不到疫情造成的冲击。

新加坡从李光耀开始积极经营国际关系,从东盟10国到联合国,都建立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与中国更是有深厚情谊,历任中国领袖都很看重新加坡。

这样的国际关系网为国民带来的好处极大,从就业到旅游,“新加坡”都是闪亮的招牌。影响所及,新加坡护照与日本护照几乎是全世界享受最多免签证国家的护照。

防疫把控影响前景

新加坡华语电视新闻八视界今年初访问了一名从事资讯科技业的香港年轻人李彬瑞,他因工作派驻新加坡两年,去年初决定和妻子移民新加坡,“寻找一个防疫价值观较合适的地方生活”。

私募股权投资新闻(Private Equity News)8月的一篇报道指出,一些私募股权交易平台把公司从香港转向新加坡,除了因为香港的严格封控措施妨碍业务发展,他们也不看好中国打压科技平台后的业务前景。

相反,新加坡则非常积极吸引相关行业的企业进驻,雄心勃勃要在私人财富管理这领域发展为区域中心,不断完善监管架构,原有的法律、税务等亲商环境,让越来越多相关业者开始把工作人员转移过去。

据统计,至今年中为止,香港过去1年有11万3000个居民离开,1万8300名持单程证人士入境,净流失9万5000人。

当然,一个铜板也有两面,香港当前流向新加坡的人才主要是金融业的人才,但新加坡的股市与金融规模其实比起香港还差蛮多。业内人士分析,估计今年香港完全解封,从当前的“零加三”改为“零加零”,那么香港又会重新吸引很多的国际人才回流。

自2019年香港反修例后,香港一直备受妖魔化,另一反面就是新加坡近两年的发展,似乎“新升港降”成为公众认定事实。但事实上,香港仍有众多比新加坡优胜之处。

出策抢留人才

在香港和新加坡都工作过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候选人、前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于留青认为,新加坡的人才政策较保护本地人,香港则更为开放。

他认为目前新加坡与香港都有“抢人才”的政策概念:“今年8月21日新加坡国庆日,李显龙在演讲上提到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在国际争夺人才,新加坡推出ONE Pass政策。”

“ONE Pass”签证申请者月薪至少要有3万新币(约2万美元),并要证明自己是在市值逾5亿美元(约39亿港币)或年收入达2亿美元(约15.7亿港币)的企业担任要职,才可以获批,而“ONE Pass”有效期5年,期间更不设居留时间限制,可自由出入境;而且持有人跟当地国民一样,可享新加坡医疗及公共服务。

相较之下,香港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1年年薪达250万港元,薪酬要求较高;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

这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5年内毕业的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万人,最后的要求则较新加坡“ONE Pass”宽松得多。

于留青比较新加坡和香港的人才政策,认为都是市场主导,只要在市场上找到收入高的工作,就可以获得居留。

但他也认为新加坡的人才战略目的较明确,主要由人力部统筹,至于香港人才政策则分散在劳福局、商经局、创科局,彼此较缺乏协调,新加坡针对本地人愿意做的服务业、建造业工作,以至社会收入前10%的人才吸纳都有不同的政策区别对待,更有针对专门科技人才的“Tech Pass”,令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的科技中心、互联网中心,较香港具有针对性。

港股规模交易大

香港股票市场不论是规模还是交易量都远较新加坡大,香港股市总市值位列世界第5位,达到26万3166亿港元(约3万9000亿美元),新加坡则只排在第23位,约5800亿美元,只有香港的约14%,甚至比台湾和韩国股市的规模还要小。至于上市公司数目,截至今年10月香港主板和创业板合计多达约2500家,新加坡则仅约700家,只有香港的约三分之一,甚至比台湾更少。

香港的金融服务市场有着明显的规模优势,其经济贡献在2020年达760亿美元,相等于本地生产总值23%,规模是新加坡的1.5倍(约490亿美元)。

至于成交方面,在2022年9月,港股成交额每日平均达929亿港元,至于新加坡股市在今年9月20日则仅6.7亿新元(约37亿港元),只有港股的约4%。

至于2021年的股票总成交量,香港是41万亿港元,新加坡则只有1万9000亿港元,香港高出约20倍,新加坡连港股的零头也算不上。可见香港股票市场深度比新加坡强得多。相比之下,新加坡股市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股市波动性也较低。

至于外汇方面,香港更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截至九月底,香港的人民币总存款达9199亿(约1000亿美元),占全世界离岸人民币存款的60%,是中国内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这都是新加坡无法比拟的。在债务发行方面,香港也是亚洲区内最具规模安排国际债券及内地离岸债券发行的中心,占区内发行额的34%,规模比新加坡多6倍。 

港拍卖市场冠亚洲

香港在2020年占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22.2%,已超越伦敦,仅次于纽约。艺术品、古董和收藏品的成交量达336亿港元,3年内增加了1倍。在2021年,香港年艺术品收藏品及古董的进出口总值更达到666亿港元,比起25年前成长了32倍。

在世纪之交,国际投卖行两大巨头佳士得和苏富比先后在1999年和2001年将亚洲总部从台湾搬到香港。香港亚洲艺术拍卖中心的地位更吸引了巴塞尔艺术展自2008年起每年在香港举办,将亚洲区的中心落户在香港,除香港以外,就只在瑞士巴塞尔和美国佛罗里达举办。

香港比新加坡另一优胜之处是郊野公园面积更为广阔,郊野公园占香港面积约40%,约4万4300公顷,郊野地带(Parks and nature reserves)则只占号称“花园城市”新加坡面积的8%,约5700公顷,香港差不多比新加坡多了10倍的郊野土地。而且在回归之后,香港更增加了3000公顷的郊野公园面积,香港政府对郊野公园、自然生态的保育非常重视。

新加坡与香港的城市竞争力,在不断的互相比较中,形成奇特的张力,互为他山之石。狄更斯当年在《双城记》开头,就写出时代巨变的绝望与希望。

他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对于新加坡与香港的双城之争,疫情带来时代的最新的反思,也刺激这两个城市争取往上提升,发现双方都是彼此的镜子,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也照出未来改善的空间。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