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签包销协议 准备上市创业板

卡玛兰(左起)、梁永坚、陈国兴、丁华代与黄荣良出席包销协议签署仪式,见证ASM集团上市计划向前迈进。
(吉隆坡16日讯)自动化机械解决方案商--ASM集团(ASM Automation Group Berhad)与合盈证券(M&A)签署包销协议,推进该集团在大马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计划。
ASM集团将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1亿2834万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权的24%,而集团股东也将献售5348万股现有股份,等于扩大后股权的10%。
在新股之中,2674万股将公开予大马公众抽签申购,1070万股保留予符合资格的公司董事及员工,而6685万股将分配给投贸部(MITI)批准的土著投资者,其余2406万股私下配售予特定投资者。
至于股东献售的5348万股,将全部分配予特定投资者。
根据协议,合盈证券将负责包销公开予公众申购,以及保留给公司内部申购的总共3744万股。合盈证券也是本次IPO的主顾问、保荐人及配股经纪。
ASM集团是一家全方位自动化生产线机械设备方案供应商,业务涵盖定制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安装和调试等完整流程。其主要客户来自饮食产品制造业,近年来可扩展至包装领域等其他行业。
ASM集团董事经理陈国兴在文告中称,上市所筹资金将用于扩展业务,包括扩大制造设施、采购新机器和组装展示用机械等,进一步提升该集团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这次上市不仅代表着我们迄今为止发展旅程的一项成就,也为ASM在大马和海外市场扩大影响力的计划,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除了陈国兴,ASM集团两位执行董事--卡玛兰与梁永坚,以及合盈证券企业金融主管丁华代和企业金融副主管黄荣良也出席上述签约仪式。
【独家】我国成首发股宝地 狮城公司越堤来马上市
独家报道:杨惠平
(吉隆坡30讯)大马资本市场去年在东南亚地区表现亮眼,引起了许多新加坡企业主的关注,一些公司考虑“越堤”来马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或双边上市,这个趋势逐渐明显。
合盈证券(M&A Securities)董事经理拿督陈俊㟽在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公司选择IPO的核心原因,通常是希望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而在这一点上,大马资本市场无疑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平台。
“2024年大马IPO市场筹资表现,在东南亚里相当亮眼,稳居区域领先地位,反之,新加坡资本市场表现就不太好。”
他透露,确实有不少新加坡公司向他们询问有关大马上市的事项,当中,也有部分咨询有关二次上市的事项。
“但这些都还是在初步的阶段,预计上市计划的实施,可能要到2026年才会看见。”

马股去年55公司新上市
马股去年的IPO市场非常耀眼,迎来高达55家新上市公司,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新高纪录,筹集资金总额达74亿2000万令吉。
相反的,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报告显示,2024年亚太地区(日本除外)的IPO,却写下10多年来的新低记录,共筹集了452亿美元(约2010亿令吉),同比下滑了33.1%。
其中,新加坡方面,在2024年共有17家公司发行了IPO,筹集1亿5230万美元(约6亿7700万令吉),同比增长37.8%。
然而,这些IPO的公司,只有4宗IPO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剩余主要在海外发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美国交易所,共有12家公司选择赴美上市。
如今,在大马市场风风火火的情况下,与其舍近求远,新加坡企业可能更倾向于考虑邻近的大马市场。
陈俊㟽指出,美国的上市流程相对严格,加上涉及到时差、资金转账、监管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相比下,我国与新加坡地理邻近,且交易时区又比较一致,哪怕是举办股东大会,也方便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交流和操作。”
此外,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近两年到美国上市的新加坡公司持续倍增,2024年有15家,是去年(7家)的一倍,但其中近七成已经跌破首次公开售股(IPO)的发行价。
可见赴美上市也并非那么顺利,让有意跟进的新加坡公司,将更加谨慎评估。
科技与新能源受追捧
被问及有意来马上市的公司特征时,陈俊㟽认为,会有一些从事零售业务的公司会希望借助上市,进一步拓展大马市场,因为我国人口规模较大,市场潜力相对更高。
另外,他指一些本身已经在大马开展业务的公司,则可能希望在这里上市的地位,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本地投资者。
在全球数据中心、能源转型、太阳能主题兴起趋势下,他透露,越来越多相关的公司也寻求上市筹集资金发展。
他举例,像是今年首家上市的捷能科技(SET,0337,创业板),就是提供工业自动化和电力系统供应,首日上市表现不俗。
此外,即将在2月6日上市创业板的北方太阳能控股(Northern Solar),IPO获得投资者的热烈支持,超额认购73.20倍。
“这些公司涉及科技、太阳能、数据中心建设及供电等领域,符合当前市场的热点,吸引了较多IPO投资者的兴趣。”而对于大马资本市场深感兴趣的新加坡公司,当中不乏一些是科技公司。
新加坡股市一潭死水
对于新加坡IPO市场的低迷,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或许与当地交易不活跃、市场氛围低迷有关。
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市场人士向《南洋商报》指出,新加坡交易所就像一潭死水,无论是交投数量或流动性,还是股价起伏都不大。
他表示,交易市场需要一定程度的做市(market making),来维护市场的活跃性,而新加坡在这方面的条规会比较严。
“尤其是苏启文案件后,新加坡加强了资金来源的审查,监管机构可能会追问投资者资金来源及购股目的,导致有些投资者不愿进场。”
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股票难以维持及显现公允价值,进一步影响投资者信心,形成恶性循环,使股市持续低迷。
有关苏启文事件,根据之前报道指其在2013年,利用“洗牌交易”、“对敲交易”等手段,炒高3家上市公司股价,吸引投资者入场后造成股市崩盘,掀起了“小股风暴”,导致近80亿新元(约248亿令吉)的市值瞬间蒸发。
这起事件被形容为新加坡史上最严重的股市操纵案,涉及20家金融机构和60名个人和公司持有的189个证券交易账户。
此外,新加坡上市公司由2013年高峰时的782家,减至2024年10月的617家,减少了165家或21.1%,这是自2004年以来最少的上市公司数量。
有意“越堤”来马上市的新加坡企业:
●UMS控股(UMS Holdings Limited)——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半导体公司,计划在马股主板二次上市,已向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提呈申请。
●杰纬特科技(Grand Venture Technology)——新加坡交易所凯利板上市半导体公司,传出正考虑在马交所二次上市。
●V Medical Aesthetics——新加坡美容公司,据悉有意到大马上市,集资约2亿美元(约8.96亿令吉),公司估值可能达60亿令吉。
